-
四年《重修蒙城县志・建置志・古迹》:“曹操演武台在县东半里许,俗称为曹操坟。”在初年,曹操演武台遗迹尚存。因为年代久远,当年的演武台已经成了一个土堆,所以俗称其为坟。演武台建于何时呢?三年《重修蒙城县志・武备志》记载:“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曹操率水军自涡河入淮。”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为了统一南方,曹操亲率大军20万(号称80万)南下直取荆州。后曹军赤壁一战大败,曹操为了……[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蒙城在周、春秋战国时称“漆园”,唐天宝元年改为“蒙城”。漆园旧址在今城东北涡河北岸二里许的姜楼庄西北和刘寨庄西。这北依梁土山,南临涡河水,有茂林修竹,沃野平川,肥壮牛羊,勤劳农夫。每当春回大地之时,真是花红柳绿,清香阵阵,鸟鸣蝶舞,景色宜人。每当早晨,迷雾茫茫,湿气清新。天旱时,这里的庄稼不旱,青绿一色,非常茂盛。如烟似雾的迷蒙春雨,滋润了千花万草,阳光透过迷雾,照着涡河大地。特别是如烟似雾的迷漾……[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雪枫公园以著名抗日将领、新四军四军师长板桥集抗日战斗总指挥彭雪枫将军名字命名。雪枫公园位于蒙城县东北部,北淝河贯穿其间,面积约60万平方米。S305线从公园门前穿过,距离蒙城15公里,距离宿州40公里。雪枫公园行政归属于蒙城县板桥集镇,现由板桥集镇雪枫公园管理办公室进行日常经营管理,公园总投资1817万元,其中新建板桥集战斗纪念碑投资36.6万元,纪念馆投资260万元。公园自2002年2月……[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蒙城僧王府,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僧王,即僧格林沁,蒙古族科尔沁旗人。道光五年(1825)袭封为郡王,咸丰三年(1853)受命为参辇大臣,率骑兵防堵太平天国北伐军,因有功,后-为亲王。同治二年(1863),蒙城县城被捻军苗沛霖(寿县苗圩人,捻军首领)部围困数月之久,城内米尽粮绝,饿死者甚多,形势十分危急。农历十月二十六日,僧格林沁带领两万清兵赶来解围,了捻军,死伤无数。当时的官府和城内绅商集资为僧……[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蒙城东四十五里移村集,有两棵堪称历史文物的白果树。据说,汉朝时期,移村集乌家有个当朝的大官,通称“乌老”。乌老在家乡建造了一座花园,叫乌家花园。这个花园不知早在什么时候就不存在了,只留下了两棵白果树。一直到现在,这里还流传着两句话:“朱洪武起初,大树两棵”这就是说,早在六百多年以前,这两棵白果树就已经是“大树”了。两棵树一南一北,各占一块地方,相距大约半里路,南面的一棵大些,要六七个人手拉手才能围……[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南简城是一座古城。据传为东晋简文帝司马昱所建,距今1600余年历史,又称简文帝城,当地人称为简城。位于蒙城县板桥集镇东南17公里处,距板桥集镇陶圩村沟南陶庄500米,这里曾为古代重要城邑。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有东西走向主大街,两侧商铺林立,市井繁华,为当时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沧桑,沧海横流,南简城不幸毁于战乱,现仅余遗址方圆约150米,略高于四周地面,土壤细腻泛白色,旱天不干,雨天不涝,和泥……[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蒙城南行四十五里,横穿蒙凤公路有一条芡河,跨河有座大桥,名曰陈仙桥,群众都称这里是四十五里上天梯。老辈子传说下来的故事,大家都信以为真,不胫而走,陈仙桥也因此成为蒙城的一个景点。传说是因庄子而引起的。《史记》载,庄子曾为漆园吏。而庄子又曾经垂钓于濮水,濮水就是现在的芡河。五代后期,亳州真源县(今亳州西南)出了一个叫陈抟的人,十分仰慕庄子。《宋史.陈抟传》说:陈抟,自图南,始四五岁......聪悟日……[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蒙城东关有一片保存较完好的古代建筑,是历代文人祭孔和演礼办学的黉宫。黉宫内苍松掩映,殿宇雄伟,殿上覆盖着五色琉璃瓦,飞檐翘角,蔚然壮观。飞檐下,砖木浮雕着飞禽走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据《蒙城县志》记载:黉宫内大成殿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殿内供奉有孔子等圣贤牌位。元代末年,毁于兵火。明朝洪武年间,因蒙城属凤阳府管辖,是兴王近地,故此大兴土木,重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黉宫。永乐、正统以及……[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蒙城县西四十五华里的马集乡鹤庵村境内,有一座古老的庙宇鹤鸡庵。数百年来,在涡、蒙、亳等县享有盛名。每年的农历二月中旬开始,方圆数十里、甚至数百里外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的人都云集到这里,尽管每年的这一天,往往是阴多晴少,有时风尘迷漫,有时阴雨连绵,但依然难以动摇人们一睹庙会盛况的信念,最高时数万人。庙院周围方圆两公里的地面,到处是人流,唢呐阵阵,爆竹声声,香烟袅袅和人声鼎沸,沉寂一年的古庙顿时增添了……[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蒙城县民众教育馆是时期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三年(1914年)十二月,蒙城建立通俗教育会,十七年改为民众教育馆。馆址初在文王庙,后迁至文庙明伦堂西侧(现漆园金店),与明伦堂、圣人殿、藏经阁、文昌阁等连成一片,形成一个文化中心。教育馆总体布局可分为大门、前门、中院和后院,约二十多间房屋。大门上方两道连接门垛的弧形钢筋架上排列着“蒙城民众教育馆”九个铁皮红漆大字。大门两边是瓦顶木栅栏空花围墙……[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