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的拼音是:tōng jiàn。
通鉴的注音是:ㄊㄨㄥㄐ一ㄢˋ。结构是:通(半包围结构)鉴(上下结构)。词语解释是:共通的鉴定。通鉴[tōngjiàn]⒈共通的鉴定。网友释义是:《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三百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汉语大词典是:共通的鉴定。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下》:“史臣美澹而讥邵者,岂所谓通鉴乎?”。7、国语辞典是:《资治通鉴》的简称。参见「资治通鉴」条。通鉴[tōngjiàn]⒈《资治通鉴》的简称。参见「资治通鉴」条。8、其他释义是:1.共通的鉴定。
通鉴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通鉴详细内容】
共通的鉴定。通鉴[tōngjiàn]⒈共通的鉴定。
二、引证解释
⒈共通的鉴定。引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下》:“史臣美澹而讥邵者,岂所谓通鉴乎?”
三、网友释义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三百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四、其他释义
1.共通的鉴定。
五、关于通鉴的词语
六、关于通鉴的诗词
<<《题傅沅叔藏元椠通鉴初印本》>> <<《和张芸叟左司被赐资治通鉴》>> <<《答吴汉槎借读通鉴纲目》>> <<《通鉴纲目·胡天汉日月》>> <<《西江月读通鉴唐太宗掊魏徵碑,有感而作》>> <<《和芸叟左司被资治通鉴之赐感事赋诗》>>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