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庭抗礼的解释是:分庭抗礼fēntíng-kànglǐ。(1)抗:对等相当,也作“伉”。原意为宾主分处庭院两边,相对设礼,以平等之礼相待。后喻指平起平坐,相互对立。
分庭抗礼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分庭抗礼详细内容】
⒈亦作“分庭伉礼”。⒉以平等之礼节相见。古代宾主相见时,主人站在庭院的东边,客人站在西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引《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宋程大昌《演繁露·东乡》:“《曲礼》説曰:‘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则是客与主人敌礼者,即居西对东,以与主人匹,所谓分庭抗礼者也。”《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忙了几日,匡超人又进城去谢知县。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酒饭,叫他拜做老师。”⒊彼此地位相同或势力相等,可以抗衡。引清昭槤《啸亭杂录·本朝内官之制》:“近日内务府大臣多由僚属骤迁,又无重臣兼领,故敬事房总管辈多与诸大臣分庭抗礼,无復统辖之制。”
二、释义
庭即庭院;抗原作“伉”(kàng),是对等、相当的意思;抗礼即行平等的礼。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后用来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等或互相对立。
三、辞典修订版
彼此的关系对等,以平等的礼节相见。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当。《儒林外史.第四零回》:「但凡做的来,萧云仙就和他分庭抗礼,以示优待。」也作「分庭伉礼」。
四、成语词典版
01.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中.宋豫章太守谢瞻等诗》:「课其实录,则豫章、仆射,宜分庭抗礼。」02.南朝陈.姚冣〈续画品序〉:「荀卫曹张,方之篾矣。分庭抗礼,未见其人。」03.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镇安坊者,李姥所居之里也。帝麾止余人,独与迪翔步而入。堂户卑庳,姥出迎,分庭抗礼,慰问周至。」04.《隋唐演义.第五七回》:「公主乃金枝玉叶,妾乃裙布愚顽,既蒙宽宥,已出望外,岂敢与公主分庭抗礼。」05.《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忙过几日,匡超人又进城去谢知县。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酒饭,叫他拜做老师。」
五、关于分庭抗礼的造句
1、从四世纪到文艺复兴,很多关于耶稣孩童时期的"秘密时间"的故事都流传下来,耶稣的双亲在去埃及和往返的旅途中,甚至一个婴儿时期的耶稣也拥有和使用救世主的力量来保护他的双亲,直到他作为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离开家去与庙宇的学者们分庭抗礼的时候,让他的父母担忧了三天。
2、条款要求拆除在正在运营中的游乐园车辆为新景点留出空间,该条款同样阻碍了环球公司与附近的迪斯尼和六旗魔山主题公园进行分庭抗礼。
3、大家都没想到平日看似娇弱的女生,在拔河赛中居然能和男生队分庭抗礼,形成激烈的拉锯战。
4、没想到啊!真是没想到啊!当年在魔都之内还需要我保护的拓跋兰心,如今已经有了能跟我分庭抗礼的修为,你也马上要迈入魔神境了吧!
5、战国时代各国君主求才若渴,一遇贤才,必是分庭抗礼,倍加礼遇。
6、特士拉未经深思,便把专利让渡给这两个心怀不轨的人,相信他们会制造出能与爱迪生分庭抗礼的设备。
六、关于分庭抗礼的英语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