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李渔读音

李渔读音

来源:意榕旅游网

李渔的拼音是:lǐ yú。

李渔的注音是:ㄌ一ˇㄩˊ。结构是:李(上下结构)渔(左右结构)。基础解释是:人名。(公元~)字笠翁,号觉世稗官,钱塘(今浙江省杭县)人。清代戏曲家。综合释义是:李渔工曲文,时人誉称为「李十郎」。善为戏曲小说,尤精谱曲。作有〈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曲。另有短篇小说《十二楼》、长篇小说《肉蒲团》,以及《闲情偶寄》一书。国语辞典是:⒈ 人名。(西元1611~1676)​字笠翁,号觉世稗官,钱塘(今浙江省杭县)​人。清代戏曲家。工曲文,时人誉称为「李十郎」。善为戏曲小说,尤精谱曲。作有〈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曲。另有短篇小说《十二楼》、长篇小说《肉蒲团》,以及《闲情偶寄》一书。李渔[lǐyú]⒈人名。(西元1611~1676)​字笠翁,号觉世稗官,钱塘(今浙江省杭县)​人。清代戏曲家。工曲文,时人誉称为「李十郎」。善为戏曲小说,尤精谱曲。作有〈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曲。另有短篇小说《十二楼》、长篇小说《肉蒲团》,以及《闲情偶寄》一书。7、辞典修订版是:人名。(公元1611~1676)字笠翁,号觉世稗官,钱塘(今浙江省杭县)人。清代戏曲家。工曲文,时人誉称为「李十郎」。善为戏曲小说,尤精谱曲。作有〈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曲。另有短篇小说《十二楼》、长篇小说《肉蒲团》,以及《闲情偶寄》一书。8、法语是:Li Liweng。9、其他释义是:李渔(1610-1680):清初戏曲家。字笠鸿、笠翁、谪凡,浙江兰溪人。曾为幕宾。后迁居南京,以家姬组成戏班,在达官贵人间演出。著有《闲情偶寄》,论述戏曲、饮食、园艺等。传奇有《奈何天》、《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合称《笠翁十种曲》。另有短篇小说集《十二楼》、《无声戏》等。

李渔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李渔详细内容】

⒈ (1611—约1680)字笠鸿、谪凡,号笠翁,明末清初兰溪(现在浙江省兰溪县)人,戏曲理论家,作家。除《一家言》外,还著有《笠翁十种曲》(传奇)、短篇小说集《十二楼》等。英:LiYu;李渔[lǐyú]⒈(1611—约1680)字笠鸿、谪凡,号笠翁,明末清初兰溪(现在浙江省兰溪县)人,戏曲理论家,作家。除《一家言》外,还著有《笠翁十种曲》(传奇)、短篇小说集《十二楼》等。英LiYu;

二、综合释义

李渔工曲文,时人誉称为「李十郎」。善为戏曲小说,尤精谱曲。作有〈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曲。另有短篇小说《十二楼》、长篇小说《肉蒲团》,以及《闲情偶寄》一书。

三、辞典修订版

人名。(公元1611~1676)字笠翁,号觉世稗官,钱塘(今浙江省杭县)人。清代戏曲家。工曲文,时人誉称为「李十郎」。善为戏曲小说,尤精谱曲。作有〈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曲。另有短篇小说《十二楼》、长篇小说《肉蒲团》,以及《闲情偶寄》一书。

四、其他释义

李渔(1610-1680):清初戏曲家。字笠鸿、笠翁、谪凡,浙江兰溪人。曾为幕宾。后迁居南京,以家姬组成戏班,在达官贵人间演出。著有《闲情偶寄》,论述戏曲、饮食、园艺等。传奇有《奈何天》、《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合称《笠翁十种曲》。另有短篇小说集《十二楼》、《无声戏》等。

五、关于李渔的近义词

名媛  

六、关于李渔的成语

从中渔利  涸泽而渔  桃李年  竭泽而渔  渔阳鞞鼓  渔阳鼙鼓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李渔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