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异的结构是:驳(左右结构)异(上下结构)。
驳异的拼音是:bó yì。注音是:ㄅㄛˊ一ˋ。词语解释是:1.亦作'驳异'。2.驳杂歧异。3.辩论不同意见。基础解释是:亦作/'驳异/'。驳杂歧异。3.辩论不同意见。网络解释是:驳异驳异,汉语词汇。7、释义是:驳杂歧异。2.辩论不同意见。8、综合释义是:亦作“駮异”。驳杂歧异。《后汉书·张奋传》:“臣以为汉当制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詔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駮异。”《宋书·礼志一》:“黄初以来,诸儒共论正朔,或以改之为宜,或以不改为是,意取驳异,于今未决。”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石经》:“后汉明帝时,公卿言五经駮异,请开吕不韦冢,是未焚《诗》《书》前本。”章炳麟《訄书·哀焚书》:“何一人之言,而前后驳异如是也?”辩论不同意见。《新唐书·窦参传》:“然多与宰相驳异,数为排却,卒无以伤。”。9、网友释义是:1.驳杂歧异。2.辩论不同意见。10、汉语大词典是:亦作“駮异”。(1).驳杂歧异。《后汉书·张奋传》:“臣以为汉当制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诏书,悯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駮异。”《宋书·礼志一》:“黄初以来,诸儒共论正朔,或以改之为宜,或以不改为是,意取驳异,于今未决。”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石经》:“后汉明帝时,公卿言五经駮异,请开吕不韦冢,是未焚《诗》《书》前本。”章炳麟《訄书·哀焚书》:“何一人之言,而前后驳异如是也?”(2).辩论不同意见。《新唐书·窦参传》:“然多与宰相驳异,数为排却,卒无以伤。”。
驳异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驳异详细内容】
1.亦作'驳异'。2.驳杂歧异。3.辩论不同意见。
二、引证解释
⒈亦作“駮异”。⒉驳杂歧异。引《后汉书·张奋传》:“臣以为汉当制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詔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駮异。”《宋书·礼志一》:“黄初以来,诸儒共论正朔,或以改之为宜,或以不改为是,意取驳异,于今未决。”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石经》:“后汉明帝时,公卿言五经駮异,请开吕不韦冢,是未焚《诗》《书》前本。”章炳麟《訄书·哀焚书》:“何一人之言,而前后驳异如是也?”⒊辩论不同意见。引《新唐书·窦参传》:“然多与宰相驳异,数为排却,卒无以伤。”
三、网友释义
1.驳杂歧异。2.辩论不同意见。
四、汉语大词典
亦作“駮异”。(1).驳杂歧异。《后汉书·张奋传》:“臣以为汉当制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诏书,悯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駮异。”《宋书·礼志一》:“黄初以来,诸儒共论正朔,或以改之为宜,或以不改为是,意取驳异,于今未决。”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石经》:“后汉明帝时,公卿言五经駮异,请开吕不韦冢,是未焚《诗》《书》前本。”章炳麟《訄书·哀焚书》:“何一人之言,而前后驳异如是也?”(2).辩论不同意见。《新唐书·窦参传》:“然多与宰相驳异,数为排却,卒无以伤。”
五、关于驳异的成语
六、关于驳异的词语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