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温庭筠注解:偷眼:偷偷瞥视、窥望。形相:端详、观察。从嫁与:嫁给他。跟、随。作鸳鸯:比喻结为夫妻;鸟名,形似野鸭,雌雄双柄双止,偶居不离,古称“匹鸟”。
《南歌子》注解:偷眼:偷偷瞥视、窥望。形相:端详、观察。从嫁与:嫁给他。跟、随。作鸳鸯:比喻结为夫妻;鸟名,形似野鸭,雌雄双柄双止,偶居不离,古称“匹鸟”。作者:温庭筠。年代:唐代。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南歌子的详细介绍:
一、《南歌子》的全文 点此查看《南歌子》的详细内容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
作鸳鸯。
二、《南歌子》温庭筠其他诗词
《商山早行》、《洛阳》、《莲花》、《更漏子》、《送人东归》。三、注解
偷眼:偷偷瞥视、窥望。
形相:端详、观察。
从嫁与:嫁给他。跟、随。
作鸳鸯:比喻结为夫妻;鸟名,形似野鸭,雌雄双柄双止,偶居不离,古称“匹鸟”。
四、赏析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这是一个很有点气派的公子哥儿,手里擎的是名贵的鹦鹉,身上著的是绣着凤凰的锦服。“偷眼暗形相”,这是女主人公的活动。“形相”,端详、打量也。一“偷”一“暗”,一个思春心切又不无娇羞的少女出来了。“不如从嫁与,作鸳鸯”。一番“形相”之后,女主人公很快地做出了嫁他的抉择。在这里,作者为人们展示了一个鸟的意象系列:活的鹦鹉、绣的凤凰、抽象的富于像象征意味的鸳鸯。唐人多以鹦鹉、凤凰对举,如骆宾王诗云:“鹦鹉杯中浮竹叶,凤凰琴里落梅花。”又如杜甫诗云:“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但词中的鹦鹉、凤凰似乎只是为了招来鸳鸯。他端详了半天,看到的是他手里的鹦鹉、胸前的凤凰,于是自然而然地,她想到了鸳鸯,选择了鸳鸯。“不如从嫁与”一句颇觉突兀,而“作鸳鸯”又使“不如从嫁与”变得顺理成章,意象的转换揭示了少女的心理变化进程。 温庭筠借助民间艺术中常用的比兴手法使这首流于浅近的词饶有趣味,为人们描绘了一幅世俗的、平凡的而又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民间生活小景。
五、译文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待嫁的女子手中正绣着金鹦鹉,胸前绷子床上绣着凤凰。暗中左顾右盼,偷偷打量,心想就这样嫁给他,作一生的鸳鸯吧。
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