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农历中大小月的问题

关于农历中大小月的问题

来源:意榕旅游网

农历,也称作夏历,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夏代。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因而能够流传至今。农历依据全年的自然日数划分为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年节。二十四节气包括:春季的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的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的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的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此外,全年的月份根据月相变化周期设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农历每月的初一称为“朔”,每月的十五称为“望”。在“朔”日,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其暗面对着地球,因此人们无法看到月亮。在“望”日,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太阳在西边落下,月亮在东边升起,此时能看到满月。由于农历一年大约为355天,与地球年相差约11天左右,因此每3年要设置一个闰月,每19年要设置7个闰月。闰年的月份设置要根据节气情况灵活决定。
农历既基于地球回归年,又依据月相变化,同时还参照气象、物候和农事活动,因此其实用性强,成为便于记忆的历法。在我国,农历特别适用于中原地区。
农历的月份以朔望月为基础,其平均长度为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天),因此农历的月份为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与纯粹的阴历不同,农历通过设置闰月和闰年的方法,以及遵循二十四节气的规律,使得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等,因此它也具有阳历的成分。
据说我们的祖先在夏代(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开始使用农历。解放后,我国将其称为“农历”。至于“农历”这个名称的由来,可能是因为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因此制定历法必须服务于农业。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基准,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因此农历的月份为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与纯粹的阴历不同,农历的大小月不是简单交替,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推算。
农历的每个月初一都是“朔”日,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且黑暗的一半对着地球。有时可能会出现两个大月,或者连续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长于29.5天,所以在农历的100个历月里,大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农历基本上是以12个月作为一年,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为354.3667天,与回归年相比,大约相差11天。为了消除多余的天数,每隔3年就要增加一个月,即闰月,这样有闰月的一年也称为闰年,共有13个月。闰月的设置主要依据节气情况。
农历是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根据月亏确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与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相吻合,每隔2到3年增加一个月,即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有13个月。农历没有第十三个月的称谓,闰月会按照历法规则,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月份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规则是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使得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例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都是闰四月初五。
闰月加到哪个月,主要依据农历历法规则和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在农历中,“闰”的说法仅用于闰年和闰月,而公历也有闰年的称谓。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