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有解放区开始就存在宏观调控政策。大致历程:1,原始阶段(刚建立苏区时)2,成长阶段(苏区到解放初)3,成熟阶段(解放初到改革开发)4,完善阶段(改革开放到现在)。
1.政府宏观调控,又称国家宏观调控,是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实现以经济主体为主导、经济主体与经济主体之间的对称关系的经济行为。以经济对象为核心,通过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主要是金融手段)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政府宏观调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对称逆周期调控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本质;制定对称的产业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核心;财政手段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政府宏观调控是小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向知识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政府宏观调控常态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政府宏观调控不同于政府干预经济和计划经济。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制定对称的产业政策来实现。
拓展资料:
宏观调控的定义
1.宏观调控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它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
2.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供求受价格规律和自由市场机制的影响。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增长,但会导致通货膨胀,而随之而来的衰退高潮则使经济停滞甚至倒退。这种周期性波动对社会资源和生产力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宏观调控着眼于全社会经济运行,人为调节供需;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增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公平的收入分配;收支平衡。
3.经济学家将这个术语理解为宏观经济政策。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它的含义是模糊的。 80年代,一个叫宏观调控部的经济研究部门表明,在当时的经济形势下,对宏观调控还有点敬畏。后来改名为“宏观调控”,好像我们对经济的控制力越来越强了。近期,宏观调控已演变为一项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须随时存在。这种表述模糊了“宏观调控”的含义,因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学中是短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