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征期截止时间2月23日。2月1日-23日: 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印花税、资源税、水资源税、环境保护税、工会经费代收;每逢征期截止日前2~3天,是办税服务厅办税高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款。
第3种观点: 4月份是一般纳税人的季度报税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本季度的税款申报表并缴纳相应的税费。具体纳税种类和税率根据所得情况和行业不同而有所区别。4月份是一般纳税人的季度报税期,主要涉及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针对不同的纳税人身份和行业,税收征期存在差异,同时还会受到地区、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纳税人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本季度的税款申报表并缴纳相应的税费,否则将会面临罚款等处罚措施。在税收征期中,报税申报表的填写和完善是比较重要的环节。纳税人需要仔细核对自己的资料和所得情况,并按照税务部门的规定填写表格和上传相关证明材料。同时,还需要关注税收政策和变化,并适时进行调整和申报。如何减少税收负担?减少税收负担需要合法合规进行,具体方法包括增加税前扣除、调整所得结构、合理使用税收优惠等。其中,增加税前扣除可以将一些费用列入扣除范围,减少应缴纳的税额;调整所得结构可以通过分散投资、多元化经营等方式来合理安排收入来源,降低税负;合理使用税收优惠可以根据不同政策规定和行业差异,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申请相关优惠政策。税收征期是纳税人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定,按时申报和缴纳税款是每个纳税人应尽的义务。在此基础上,为了减少税收负担,我们需要注重税收政策的变化和相关信息的掌握,适时进行申报和调整,确保自己的税收负担最小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五十二条 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第1种观点: 法律分析:没有。法律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三条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八月份除现役军人在八月一日放假半天外,其他公民没有法定放假日是。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八月份除现役军人在八月一日放假半天外,其他公民没有法定放假日。法律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三条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关于八月节是法定假日吗的回答为国家法定假日指的是国家规定放假的日子。法定假日,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须在正常支付员工工资的基础上,按不低于员工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资。经国务院批准,现将2017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一、元旦:1月1日放假,1月2日(星期一)补休。二、春节:1月27日至2月2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22日(星期日)、2月4日(星期六)上班。三、清明节:4月2日至4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1日(星期六)上班。四、劳动节:5月1日放假,与周末连休。五、端午节:5月28日至30日放假调休,共3天。5月27日(星期六)上班。六、中秋节、国庆节:10月1日至8日放假调休,共8天。9月30日(星期六)上班。 节假日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法律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7天(农历除夕到正月初六)(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