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杀伤力排行中,生化武器位于首位,其次为化学武器,核武器仅位列第三。为何核武器的威力并不足以使其位列第一?
生物武器是其中一种,其主要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构成。这些微生物一旦进入人体,会引发感染并不断自我复制,导致人在短时间内感染恶性疾病,其危害程度堪比地狱瘟神。生物武器通过散布生物战剂来杀伤人员、牲畜以及毁坏农作物,而非通过常规武器如炮弹、炸弹的弹片直接杀伤。
为了禁止这种灭绝人性的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使用,联合国曾在1971年12月16日通过了《禁止试制、生产和储存并销毁细菌(生物)和毒剂武器》的国际公约。尽管如此,目前仍有多个国家在继续研究这种武器。
化学武器则是以毒剂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其作用是将毒剂分散成蒸汽、液滴、气溶胶或粉末状态,使空气、地面、水源和物体染毒,从而杀伤和迟滞敌军行动。化学武器的特点包括:中毒途径多、杀伤范围广、作用时间长以及受气象、地形条件影响较大。
化学武器的毒剂按毒害作用可分为神经性、糜烂性、窒息性、全身中毒性、刺激性和失能性六类。其中,神经性毒剂如沙林、棱曼和维埃克斯等,进入人体后会迅速破坏神经,导致胸闷、瞳孔缩小、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时可致死。
糜烂性毒剂如芥子气,吸入后会引起支气管炎、流鼻涕、咳嗽,严重时呕吐、便血,甚至导致失明。
窒息性毒剂如光气,中毒时会先感到强烈刺激,然后产生肺水肿窒息而死,且有4至12小时的潜伏期。
全身中毒性毒剂如氢氰酸和氯化氰,极易染毒,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导致中毒后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刺激性毒剂如苯氯乙酮和希埃斯等,中毒后会立即流泪、打喷嚏、皮肤发痒。
失能性毒剂如毕兹,中毒后会使人产生幻觉,判断力和注意力减退,出现狂躁、激动等症状。
核武器则是利用重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裂变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聚变武器则称为氢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