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年产假天数国家规定

2023年产假天数国家规定

来源:意榕旅游网

法律规定女职工享有产假,包括98天产假、15天产前休假和额外的15天难产及多胞胎产假。流产的女职工根据怀孕时长享受15天或42天产假。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女职工工资、解雇或解除劳动合同。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有特殊权益,如不加班、有休息时间。生育津贴和医疗费用根据是否参加生育保险由基金或用人单位支付。女职工怀孕期间有权请产假,用人单位应保障其工资福利待遇,除非涉及犯罪责任。

法律分析

一、国家规定产假多少天

1、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2、难产,增加产假15天;

3、生育多胞胎,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4、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

5、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6、晚育产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省计划生育条例规定。

二、相关的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五条,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第六条,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

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第八条,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对于女职工来说,在怀孕期间可以依法向用人单位请产假,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方面也需要给予怀孕女职工产假,同时保障其在产假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原则上不能因为女职工怀孕需要休产假,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当然,本身怀孕女职工有特殊情况,比如构成犯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除外。

结语

根据国家规定,女职工在生育过程中享有一定的产假权益。产假期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包括生育困难、多胞胎等,最长可达98天。此外,对于怀孕未满4个月和满4个月流产的女职工,也有相应的产假安排。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解除劳动合同。同时,用人单位应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为孕期女职工减轻劳动量或安排适应的工作。在产假期间,女职工有权享受相应的生育津贴和医疗费用报销。除非构成犯罪,用人单位不得因怀孕需要产假而对女职工进行不当对待。

法律依据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六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