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其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见义勇为致受助人损害的救助者是不担责的,根据法律的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一、因避险给他人造成损失一般由什么负责
因紧急避险而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一般是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此外,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二、救人被诬陷要承担什么责任
救人被诬陷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决定:
1、对于已经认定公民救助行为,但被救助人、第三人伪造、毁灭重要证据,或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的,或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企图诬陷救助人的,法院将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
2、如果被救助人诬告实施救助者的善良行为,给实施救助者造成严重后果,被救助人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构成诬告陷害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目前,我国并没有对救人被诬陷有相关立法,只是在一些地方上,通过法规的形式确定如果救助他人,反而被诬陷,情节严重的,被救助人可能会面临刑事责任。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捏造”,是指无中生有,虚构犯罪事实,意图使被诬告者受到错误侦查、起诉、审判等。“虚假告发”,是指行为人将捏造的犯罪事实向有关单位进行告发。告发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署名的,也可以是匿名的。诬告陷害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具有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故其行为不仅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利,同时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诬告陷害罪构成要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的;
2、诬告陷害的手段恶劣的;
3、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的;
4、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诬告陷害罪的赔偿标准有以下:
1、一般需赔偿被害人2000元至5万元不等的经济补偿;
2、具体赔偿金额也要根据诽谤诬陷情节综合判断。
三、紧急避险造成他人伤亡是否要赔偿
紧急避险造成别人伤亡是否要赔偿依据实际情况来判决。因自然原因造成的危险,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对于是否需要赔偿给别人造成的伤亡,可以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紧急避险。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