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上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行为构成犯罪,包括散布捏造事实、篡改原始信息内容等。若一年内多次实施诽谤行为且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将受到法律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具体情形应被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法律分析
包含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浏览次数累计计算等
首先,诽谤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
其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是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三)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最后,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结语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包括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捏造的事实、篡改原始信息内容并散布等行为。如果一年内多次实施诽谤行为且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将构成犯罪,应依法定罪处罚。我们应当保护他人的名誉权,遵守法律规定,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总则第一章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总则第一章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总则第五章其他规定第一百零一条本法总则适用于其他有刑罚规定的法律,但是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