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劳动仲裁对于非法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劳动仲裁对于非法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来源:意榕旅游网

劳动仲裁法规定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适用范围,包括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辞退和辞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等方面的争议。

法律分析

劳动仲裁非法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有以下相关规定: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拓展延伸

劳动仲裁程序: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劳动仲裁程序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通过仲裁机构解决劳动纠纷的一种法律程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享有合法权益保护。劳动仲裁程序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劳动者有权申请劳动仲裁,保障其合法权益;2.仲裁机构应依法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并及时组织调解或仲裁;3.劳动仲裁应公正、公平、公开进行,确保争议双方的合法权益;4.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履行裁决;5.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有权向人民提起诉讼。劳动仲裁程序的法律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结语

劳动仲裁程序的法律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的规定,劳动争议包括各种劳动关系纠纷,如劳动合同、离职、工资等方面的争议。劳动仲裁程序确保了劳动者享有合法权益保护的权利,仲裁机构应公正、公平、公开地处理争议,并裁决具有法律效力。若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满意,还可向人民提起诉讼。劳动仲裁程序的实施有助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恢复其工作,并补发被解除劳动合同期间应得的报酬,或者责令给予本人年收入二倍的赔偿:

(一)职工因参加工会活动而被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工会工作人员因履行本法规定的职责而被解除劳动合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三节 开庭和裁决 第三十四条 【仲裁员的法律责任】仲裁员有本法第三十三条第四项规定情形,或者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其解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