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鸭:别名伯尼尔鸭_马岛斑麻鸭_马达加斯加岛水鸭,为雁形目、鸭科、鸭属鸟类,原产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及其附近岛屿。野生于湿地,干旱季节,出现于红树林和湖泊及河口湾边缘的浅水滩。1861年命名。在原生地,遇到了极为严重的生存威胁,因人类的侵占,湿地被开垦用于种植水稻,使其栖息地丧失、碎片化,此外水体污染,红树林被用于木材采伐或虾塘建设。2013IUCN列为濒危。
马达加斯加岛特有物种,小型水鸭,大小与鸳鸯相仿。飞行疾速,两翅煽动较快。善游泳和潜水,也善行走,能在地上轻快的奔跑。性机警,活动时,常不断的伸颈四处观望。因其肉味美,被大量狩猎捕杀,而在市场出售。
科目分类:鸭科 ;生存环境:湿地 ;颜色分类:褐色_棕色 ;性情分类:游禽 ;最大体型:45cm ;迁徙类型:留鸟 ;寿命年限:18年 ;适宜温度:20℃±10℃ ;食物饲料:杂食
马岛鸭形态特征:
体长40-45cm。无论雄雌通体呈褐色,有明显的黑色斑点,尤其在两侧及胸部。眼状斑黑色,头部的颜色较淡,逐渐过渡到灰白色,脸颊色灰白色。尾羽和尾上覆羽黑色,初级飞羽也是黑色,在身体其他部分橘黄色的衬托下黑色的后部非常明显。次级飞羽端部为带有金属光泽的墨绿色,具明显的白色翼镜。翼上覆羽黑色,双翼的黑色翼角上有白色块状斑纹。虹膜褐色,鸟喙粉红灰色及稍向上弯,脚粉红色。
马岛鸭生活习性:
领土意识非常强烈,积极保卫自己的产卵地,对入侵者毫不客气。繁殖期成对生活,非繁殖期以家族群和小群生活。通常成对或小团体大多数是在黎明和黄昏时活跃。
马岛鸭饲养方法:
在水边浅水处和水面觅食。主食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根茎,包括水生植物叶、芽、种子、幼苗,也吃昆虫、甲壳动物、软体动物、虾、水蛙、蚯蚓、小蛙和小鱼等动物性食物。在涉水时用鸟喙在水中筛选。
马岛鸭繁殖方式:
一夫一妻制,12-3月的雨季繁殖。交配前有一系列仪式,交配在水上进行。交配前雌鸭颈部向前伸直,头低向地面,并发出“嗄嗄”叫声,来回在雄鸭周围走动。雄鸭此时也伸长脖子走向雌鸭,随后衔住雌鸭肩羽,上到雌鸭背上进行交配。鸭巢筑在树干空洞里。每巢大约产6枚卵,孵卵由雌鸟单独承担,雄鸟在巢附近警戒,遇危险时则高声鸣叫以示警。离巢时用绒羽将卵盖住,然后才随雄鸟一起外出觅食。孵化期27-30天,经过六周后幼鸟离巢将开始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