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7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7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一、指导思想:

  通过八年级物理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实际生活、生产中与物理学有关的知识,认识物理、了解物理、应用物理,认真设计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教学,使物理课堂充满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做到每位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意识与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态度和情感,使学生树立生活与科学是紧密相连的观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总结、评价、等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有些概念很抽象,对于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的同学来说理解是很不容易的,而且很多同学们来自农村知识面比较窄,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有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课堂纪律不太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课堂纪律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总体分析:

  今年,八年级的物理教材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整体来说,八年级与九年级的教材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有些原来是八年级上册的课程,被调整到八年级下册,而原来是九年级的部分课程被调整到八年级。如原来在九年级的《机械运动》、《质量与密度》这两章,现在就调整到八年级,而原来八年级上册的《电流》一章,就调整到八年级下册。还有,就是部分章节进行了拆分,如《声现象》中原来的“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节,就被拆分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科学世界”里了。

  八年级上册的教材,共有六章。第一章机械运动(四节)、第二章声现象(四节)、第三章物态变化(四节)、第四章光现象(五节)、第五章光现象(五节)、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四节)各四节,共二十六节。

  四、教学目标要求: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物理,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是怎样的一门学科。

  2、让学生知道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要求同学们能用规范的物理语言来描述事物。

  3、让同学们掌握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以及学会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

  4、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教育学生要热爱科学,爱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五、教学内容分析:

  1、第一章机械运动。本章主要使学生了解长度、时间的单位,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了解机械运动、参照物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会比较运动的快慢,能使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探究测量平均速度。

  2、第二章声现象。本章使学生了解振动使物体发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是一种波,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实际中既要合理地利用声音,同时也要有效地控制噪声,声能传递信息与传递能量。

  3、第三章物态变化。本章主要应该使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了解熔解、凝固现象,理解这些过程中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温度特点;了解液化、汽化现象,了解蒸发与沸腾过程中吸热,理解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4、第四章光现象。本章主要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和跟现代生活十分密切的两种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

  5、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本章主要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内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和眼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学生应该对它们有所了解。

  6、第六章质量和密度。本章主要使学生了解天平的使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了解密度的概念,会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探究测量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应用。

  六、教学教法设想(实施方案):

  1、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新教材,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并熟悉教材。

  2、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备课,设定好每节课的重难点和教学方法,设计好教学过程,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原则,

  3、教师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4、合理运用好课堂的四十分钟,精讲、多引、适点,力争一课一练,结合全程无忧和物理学习报,落实好每一个知识点并把每一个知识点联系起来,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

  5、尽可能多做实验,多创造机会给学生自己动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动脑思考的能力。

  6、养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多动、多思、多练。

  7.重点做好检测评具体工作,做到每章一测一评讲,仔细分析不足之处。

  8.做好作业的布置。布置作业目的明确,内容要科学,书面作业及时批改,并做好登记工作。

  9.备课组的教师要开展交流课,取他人之长,补自之短,提高教学水平。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