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老是打瞌睡怎么办 吃什么能缓解春困
摆脱“春眠不觉晓”的困扰
春风轻拂,气温回升,到处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但是,这时人们却常常感到困乏,提不起精神,遭受“春眠不觉晓”的困扰。这就叫做“春困”。“春困”不是病,它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气候变化而发生的一种现象。
冬天,由于皮肤血管受到寒冷刺激,血流量减少,大脑和内脏的血流量增加。进入春天,随着温度的升高,皮肤毛孔舒展,血液供应增多,而供应大脑的氧气相应减少,于是出现了懒洋洋、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春困”现象。
春困虽然不是病,但也会影响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比如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工作繁忙的白领、需集中精力的司机等。“春困”虽然是自然气候因素作用于人体的结果,不可避免,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克服。克服“春困”,最好的办法就是顺从人体的自然变化规律,遵守春季养生原则:“早卧早起,广步于庭。”
在起居方面,宜早睡早起,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老人应当安排一定时间的午睡,以便缓解“春困”带来的疲劳感。在保证睡眠时间的同时,还要注意居室空气的新鲜流通。冬天由于室外气温低,不常开窗,有些人在春天也习惯于紧闭门窗,这样,室内空气不流通,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增多,会引发“春困”,使人感到头晕、不舒服、困乏烦闷。所以,勤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利于吸进更多的氧气,不但能有效防治疾病,而且对克服“春困”也有一定的作用。
在锻炼方面,要做到清晨早起,松解衣扣,散披头发,放松形体,信步慢行;选择轻松舒缓的活动项目,或做体操,或慢跑,或打太极拳。活动关节、舒展肢体,使郁滞宣行、气血疏利、阳气升发。
在郊游方面,要经常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郊外的新鲜空气饱含负离子,负离子可以通过人的呼吸进入体内,作用于人体末梢感受器,对大脑神经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改善大脑皮层的功能,使人感到心胸舒畅,大脑清醒,精神振奋。同时应当劳逸结合,注意适当地休息。休息时可听听音乐,在欢愉和谐的氛围中忘却“春困”。
饮食的调摄也很重要。合理的进食,对克服“春困”是有益的。春天阳气生发,辛甘之品有助于春阳,温食有利于护阳,姜、葱、韭菜宜适度进食,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菜花、小白菜等都宜常食。至于寒凉、油腻、黏滞之品易伤脾胃阳气,则应尽量少食。营养专家还提出以下建议:
(1)一日三餐不要吃得太饱,最好一天能吃三到五顿,否则胃过度膨胀,人容易犯困。
(2)很多人早上不吃早餐,这会造成大脑供糖不足,注意力不易集中、昏昏欲睡。其实,早餐一杯牛奶外加几片面包是不错的选择。但牛奶最好别空腹喝,一定要与淀粉类食物结合。
(3)缺锌会影响认知和注意力的集中,而海产品诸如紫菜、海带中含有丰富的锌,每周要适量进食这类食物1~2次。
一旦出现春困,可以采用下列颇为实用的一些方法进行调适。
方法一:触觉刺激。
困倦思睡时,用具有芳香气味的牙膏刷牙漱口,并用冷水洗脸,提高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度,从而达到消解春困的目的。
方法二:视觉刺激。
走出室外,到郊外、湖畔、泉侧、海滨、山巅,举目眺望。如果长期在室内,也可在室内添置一些色彩艳丽并富有生机的饰物以及花草,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良好的视觉刺激有利于消除春困。
方法三:味觉刺激。
吃点苦酸麻辣的食品,亦可泡杯浓茶或咖啡,以解困意。
方法四:嗅觉刺激。
困倦时,闻闻风油精、清凉油、花露水以及点燃的卫生香味道,可驱除困意,振作精神。如果能因地制宜,在居室、阳台或庭院中种养一些有芳香味又可提神的时令花草,对缓解乏意也有益处。
方法五:听觉刺激。
困倦时,常听些曲调优美明快、有激励振奋人心作用的音乐或歌曲,以愉悦身心,或者欣赏一些相声、小品、笑话及喜剧片,用欢笑声来兴奋神经,驱除困意。
方法六:活动肢体。
困倦时,活动活动肢体,可舒筋活血,通利关节,使大脑兴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