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是一种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很长遇到的疾病,建议人们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进行痔疮的处理,但是痔疮是长在什么位置?如何治疗?
痔(俗称痔疮)是一种位于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在我国,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素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说法。在美国,痔的发病率约为5%。
关于痔的病因主要有两种学说。首先是静脉曲张学说,认为痔是直肠下段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淤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然而目前广为接受的理论是Thomson的肛垫下移学说,认为痔原本是肛管部位正常的解剖结构,即血管垫,是齿状线及以上1.5cm的环状海绵样组织带。只有肛垫组织发生异常并合并有症状时,才能称为痔,才需要治疗,治疗目的是解除症状,而非消除痔体。痔的诱发因素很多,其中便秘、长期饮酒、进食大量刺激性食物和久坐久立是主要诱因。
痔疮多与湿热下注、血热风燥、中气不足等因素有关,尤其与湿热下注关系密切。中医把它细分为以下几种:
1.消痔饮 消痔饮是名老中医的治疗痔疮的经验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软坚收敛、消肿止痛的功效。此方的制用法是:取草决明20克,朱砂莲、煅牡蛎、马勃、黄柏各15克,甘草6克。将马勃用纱布包裹起来,与其他药物一起煎煮30分钟,去掉药渣和药包即成,每日服3次,每次服160毫升。患者若有严重的便血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槐角24克,地榆30克。患者若有肛门红肿痛剧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黄连10克。
患者若有小便不利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茯苓、车前草各15克,木通6克。患者若患有虚证便秘,可在此方中加入生地15克,杏仁10克。患者若患有实证便秘,可在此方中加入熟大黄15克,枳实9克。患者若有痔核脱出等气虚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黄花30克,党参、升麻、柴胡各15克。患者若有血虚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熟地15克,当归、白芍各12克,阿胶10克。
2.消痔四黄膏 消痔四黄膏是浙江名医治疗痔疮的一则经验方,具有化痔润燥、解毒止痛的功效。此方的制用法是:取生大黄、黄柏、黄连、黄芩各120克,地榆、栀子各3O克,槐花、苦参各60克,冰片40克,熟猪油、凡士林各1000克。
将冰片研成细末。将凡士林、熟猪油放入大号的铝锅中加热烊化,放入除冰片以外的药物用大火煎熬至油沸,再用文火煎煮3~4个小时(可用竹棒频频翻动药物,防止其沉底烧焦),待药渣呈焦黑色(切不可将药渣煎成炭状)时熄火,去掉药渣,待药液稍凉后调入冰片,待其完全冷却后密封起来备用。在使用时,可先用温水清洗肛门,再将此药膏敷于患处或将其注入肛门内,每次用药2毫升,每日用药1~2次。
3.槐花生地汤 此方具有清热凉血、化痔解毒的功效,适合湿毒下注型痔疮患者使用。此方的制用法是:取槐花、海蛤壳各30克,旱莲草、生地各15克,浙贝12克,黄柏、丹皮、枳壳各10克,当归尾6克。
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1剂,分2次服下。患者若有大便秘结的症状,可除去方中的海蛤壳和浙贝,加入熟大黄15克,决明子、火麻仁各30克。患者若有肛周脓肿、疼痛明显的症状,可去掉此方中的生地、旱莲草,加入蒲公英30克,桃仁10克,穿山甲6克。内痔患者若有大量出血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仙鹤草20克,侧柏叶10克。
4.用中药熏洗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有很好的疗效:五倍子30g,苦参30g,乌药30g,槐角25g,十大功劳20g,芒硝15g,地榆18g,茜草20g,丹皮15g,泽泻15g,川芎18g,金银花15g;穴位埋线治疗中的穴位依据中医经络理论,选用会阳、百会、承山、二白、秩边、飞扬、膈俞等,每次选用6~8穴用2-0号羊肠线作穴位埋线,穴位左右交替使用,2周一次。
会阳属足太阳经,该穴位靠近病变部位,为近部取穴,可疏导肛门瘀滞之气血,预防患部水肿;百会属督脉,位于巅顶,功擅升举下陷之气,增强局部抗外邪能力,亦是下病上取之意,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取足太阳经之承山穴消肿、止痛、止血;二白为经外奇穴,是古今治疗痔疮的经验方法。
希望人们可以好好的维护自己的健康,在遇到痔疮疾病的时候也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这样才可以减少痔疮带来的伤害和影响哦。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