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本班在《品德与社会》科的教学中能围绕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集体这些目标展开教学活动。通过这一学期学习生活的锻炼,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
一、上课、备课是关键。 教学中,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
二、抓好训练,学以致用。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有很大的进步。
三、抓好落实,常抓不懈。紧密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行为水平。
四、因材施教
对于思想品质良好的同学,再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对于习惯较差,思想观念差的同学,从生活中入手,正面疏导,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品质。做到因材施导。
五、从认知上引导学生。
1、让学生知道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
的自豪感,热爱祖国的意识。
2、让学生知道了一些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创新发明、搞科技小制作的事例,初步树立了创新意识。
3、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每个人都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磨练和培养自己的毅力。
4、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5、让学生能分清是非,做到正确的事坚持做,错误的事情,再小也不做。
6、让学生的心胸更加开阔,身心更健康。
7、使学生懂得了名胜古迹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人人都应爱护。
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行为稳定性不够。道理都能明白,但言行不一。
2、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淡化,有敷衍了事的现象。
3、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等的影响,因此思想品德的形成仍然有一定的难度。
4、学生不能把学到的道理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这一点是做得最欠缺的一部分,需要作到理论联系实际。
七、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地教育学生。
2、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4、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共同教育学生。
5、时刻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总之,经过这一学期来的努力,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但由于学生存在一定的自私心理,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娇惯,好吃懒做、任性、主动性差的特点。这些行为习惯的改变是今后教育的主要方向。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