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无源定位系统是指系统本身不辐射电磁信号,经过被动接收目标发射或反射电磁信号进行目标定位系统。传统有源雷达因为其工作必需发射大功率电磁波,受到越来越多反辐射武器及电磁干扰威胁。无源定位系统作为一个新兴电子侦察技术,以其独有隐蔽性和机动性优势,越来越受到电子对抗领域重视。
多年来,伴随信号处理技术和雷达接收机技术快速发展,无源定位系统已经能提供几乎全部有源雷达系统功效,其定位精度及工作能力日益提升。中国外均已见成熟无源定位系统报道,但针对此种系统干扰对抗方法研究,鲜
本论文依据无源定位系统技术特点及工作方法,在已知无源定位系统部分
见结果汇报。研究针对无源定位系统电子对抗, 刻不容缓。
论文关键工作包含:
1.经过对现有没有源定位系统分析研究,找到无源定位系统定位方法及技术 特点,总结出对其进行电子对抗所需先验信息。
2.针对无源定位系统最常使用时差定位方法,进行了具体理论分析。介绍 了时差定位定位原理、定位方法,介绍了相关函数法和相位时差估量两种时差估量常见算法。为后续对抗方法研究和仿真打下了基础。
3.在传统有源雷达系统干扰技术基础上,具体叙述了四种无源定位干扰方法干扰机理、干扰方法,经过仿真验证了它们干扰效果,分析了它们优缺点。
关键词: 无源定位、噪声压制、 逼真假目标、 分布式假目标、 虚拟航道
ABSTRACT
ABSTRACT
Passivelocating systemcanlocateand follow targets by taking bearings of the
targets’onboard radio-electronic equipments orreflectionsignals of the targets
withoutany electro-magneticsignal radiation.Thetraditional active radars are
aggravatinglythreatenedbythe anti-radiationmissile(abbr.ARM)and other
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because oftheirworkingpattern-emittinghi曲
efficiencyelectro—magneticsignals.Asanemergingelectroniccounter-measurement
technology,passive locating systemattracts manyattentionsandvaluationsof the
expertsinthis field byitsoutstandingconfidentialityandmobilization.
SO fast that the passive locating that the active radars Recently,the technology of signal processing and radar receiver developsrapidly,
revealed, some of them are even equipped and applied in militaryactions.It’S
extremelyurgenttostudythecounter-measurementsofthe passive locating systems.
Witheffortsof data collecting and targetanalyzing,signal processingandlocating
methodsofthe passive locating systems areconcludedandpreset.Thisdissertation
bringsup 4methodsbyimproving thecounter-measurement methods thatwereused
originallyin active radar interferences tointerferethepassivelocatingsystems:Noise
suppressing,vivid fake targets, distributed false targetsandvirtualtracks.These
methodsincludeall conventional methods-suppressing,deceivingandcombinationof
thetwo.
The main works ofthis essay is:
1. Studiesand analyzesthe existing passivelocating systemsto drawup
conclusionsabout passive locating methodsandtechnicalcharacteristics.
Summarizesthepreset informationneededtointerfereit.
2.Concretelyexpatiatesontheprincipleandpolicyof the passive locating
独创性申明
本人申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
作及取得研究结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尤其加以标注和致谢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它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研究结果,也不包含
为取得电子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材料。
和我一同工作同志对本研究所做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
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署名: .盘生丝 日期:D召年s月'目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电子科技大学相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
要求,有权保留并向国家相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复印件和磁盘,
许可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电子科技大学能够将学位论文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相关数据库进行检索,能够采取影印、缩印或
扫描等复制手段保留、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要求) .
署名: | 立生旭 | 导师签 |
|
日期: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无源定位系统
无源定位系统,从仿生学见解看,就好比人眼睛。人眼经过接收目标发射或反射光线来观察目标,眼睛本身并不发光;一样,无源定位系统经过接收目标辐射电磁信号来进行目标定位和跟踪,系统本身并不发射电磁信号。当目标发射信号为定位站合作信号时,无源定位系统实际就是一个导航系统,经过无源定位技术,导航系统能够很快确实定目标目前位置及运动状态等。当目标
电子侦察系统。 经过侦察接收机,截获雷达或通信等辐射源发出电磁信号,
发射信号为定位站非合作信号时,此时无源定位系统就是电子对抗领域内
从最近十几年几次局部战争能够看到,“电子战”已经成为主导战争进程,
影响战争结果十分关键理念。在现代战争中, 电子对抗作用日益显著。侦
察和反侦察,干扰和抗干扰好比“没有硝烟"战斗,其猛烈程度日益增加。作
为目标定位最有力武器有源雷达,面临着越来越多威胁。 因为雷达工作方法,
决定了它肯定发射电磁信号,丧失电磁隐蔽性,从而面临多种干扰和反辐
射导弹威胁。而无源定位系统, 以其不辐射电磁信号优势,恰好能够作为雷
达在目标定位方面补充。雷达因为需要辐射电磁信号, 发射机要消耗大量功率,
且作用距离越远,消耗功率越大;而无源定位系统不需要辐射电磁信号,消耗
功率较小,设备也较简单, 含有良好机动性。这也是上个世纪八、 九十年代发
射电子侦察,大多使用无源定位系统原因。在当初技术条件下, 星载雷达
复杂性和消耗功率要受到严格控制,无源定位系统这一特点,恰好满足
了星载雷达要求。
在电子对抗侦察过程中,信号分选一直是接收技术中一大难题。伴随信号处理技术发展,多信号分离技术有了长足进步。不过因为雷达信号本身
电子科技大学硕二l。:学位论文
选在某种程度上依靠于信号某种不变性。在信号越来越复杂情况下,差不多全部信号参数全部是可变,甚至是捷变或伪随机改变,使信号分选几乎丧失了依据。
不过目标位置信息,受到运动速度限制,其改变是相对稳定。位置信息能够作为一个很好信号分选依据。在现代电子对抗侦察系统中,加入无源定位系统, 经过位置信息进行信号分选,是处理信号分选难题一个关键手段。
单个侦察接收机无源探测无法取得辐射源距离信息,所以无源定位通常是 经过单运动平台对辐射源角度进行连续测量,或利用多个平台同时测量辐射 源角度或信号抵达时间差来完成。从而产生了时差定位、 方位测量定位、 泌向交叉定位等多个定位方法。其中时差定位,以其极高定位精度,简单实现方式, 越来越多应用于无源定位系统中。本论文关键针对使用时差定位无源定位系统进行对抗研究。
1.2.中国外无源定位系统及其对抗技术发展现实状况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受当初航天技术制约,大量电子侦察系统选择了
无源定位这种设备要求相对简单工作方法。其中最著名就是美国NOSS星座
型海洋监视系统【I-6]。NOSS由美国海军试验室研制,
以一主三子四星星座模式运行。 经过子星截获海面电磁信号,
依据电磁信号抵达各子星时间差,由主星进行目标定位。
NOSS系统工作了二十多年,在海湾战争等局部战争中饰演了关键角色。
伴随航天技术发展,和雷达接收机, 雷达成像技术日趋成熟,NOSS系统最终被“天基广域监视系统"所替换。“天基广域监视系统"结合了可见光、红外、 微波等多个复杂侦察手段, 在无源定位基础上补充了成像雷达、红外探测
等多个侦察设备。能对地面目标实现更正确定位和跟踪。 电子侦察领域成功 应用,让更多人认识到无源定位系统优点和良好前景。无源定位雷达系统开始
逐步发展起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装备了由Tesla企业研制Ramona和Tamara无源监视系统【7】。同时,这些无源监视系统也出口到包含前苏
第一章绪论
基础上,研制固定式VERA—E无源定位系统,并于研制成功。随即又研制
了移动式VERA-E无源定位系统。
VERA—E系统含有很高定位和跟踪精度,能够同时跟踪200个目标,而且具有3D目标定位能力和120。瞬时视场。 系统能够对多种辐射频率活动进行监视和技术分析,含有高灵敏度电子情报(ELINT)参数探测概率。 因为系统具备精密指纹(目标特征)识别能力,能够断定系统处理能力和容量全部相当可观,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系统接收站外形尺寸为1-3米X0.9米,重量仅120千克,所以运输方便,机动能力强。
VERA—E定位也是采取抵达时差定位原理【『7,8】实现。系统能够接收从空中、 地面和海上雷达来发射信号,同时也能接收从干扰机、二次雷达(SSR)信标、TACAN/DME、敌我识别问询机和应答机、 数据链传输和其它脉冲辐射源来多种
无源监视传感器。它能够提供迄今为止只有有源雷达才能提供功效。
类型信号。 除了实施电子情报任务外,维拉雷达系统还是防空系统中最为有效
电子科技集团企业(CETC)第14研究所用宣传图片介绍了它研发YLC一20无源
监视雷达系统。YLC一20雷达是利用测向和时差定位技术进行目标检测,定位和识
别无源雷达。YLC一20无源定位雷达关键特点以下:
1.隐蔽性好:因为系统采取无源体制,本身不对外辐射电磁波,不易被敌方侦察。含有抗ARM能力。 2.探测距离远:系统利用对流层散射特征,含有超视距监视能力。
3.抗干扰能力强:系统能够在复杂电子环境下工作。
4.机动性好: 系统采取车载运输方法,利用液压自动调平, 自动寻北,天线电动升降等技术,可在1小时内完成系统架撤,实现快速转移。
5.工作频带宽:系统采取分频段天馈系统和分频段接收机满足频率范围为
0.38-12GHZ要求。
6.信号适应能力强:系统探测非合作信号,能适应多种信号形式,包含各种雷达信号,通讯信号,干扰信号等。7.定位精度高:
采取高精度测量技术及通讯传输技术
实现了目标精确定位。
【I了科技人学t呖iA:学位论文
8.含有目标识别能力:在取得目标位置信息同时,可得到目标载频,信号形式等情报信息,经过本身数据库实现对辐射源及辐射源平台识别。
YLC-20无源监视雷达系统不管从定位精度还是工作能力上看,全部不逊色于VERA-E无源定位系统。它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在无源定位雷达系统研制方面已经赶上了西方发达国家水平。它应用,将为中国国防事业发展,国防
力量壮大做出不可磨灭贡献。
国际中国无源监视雷达系统快速发展。不过和之相正确无源定位系统对
抗鲜见结果报道。这首先是因为无源监视雷达系统本身良好机动性和隐蔽性,
造成很多传统针对有源雷达对抗方法英雄无用武之地;其次也是因为无
源雷达系统伴随接收机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快速发展,在近几年才开始蓬勃发
展起来。针对无源雷达系统对抗技术,也在近几年才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电子
对抗教授学者重视。因为针对有源雷达对抗方法已经日趋成熟,而且在有源 对抗领域表现良好,现在大部分针对无源雷达系统对抗思绪,全部是经过在有源
1.3.本论文选题及研究内容
无源定位系统, 因其隐蔽性和机动性,对其进行干扰十分困难。 无源雷达系统,作为一个新兴雷达定位技术,其军事应用特征决定了其性能参数等对抗所需参数获取困难。本文经过假定无源定位系统部分参数已知出发,将这些先验信息结合有源雷达干扰方法,对无源定位系统干扰进行研究。首先假定无源定位系统运动轨迹和位置已知,且其无法经过传统武器打击等方法移除;其次, 假定此无源定位系统经过三站组合协作方法,采取时差定位方法在地表
平面上进行二维目标定位;最终, 假定其信号处理方法已知。无源定位系统广泛被采取电子侦察, 其运动轨道和空间位置是已知;时差定位作为一个简单实用,正确度较高定位方法越来越多被无源定位系统采取,能够说绝大多数
第一章绪论
无源定位系统(如1.2节介绍三个无源定位系统)全部采取时差定位方法工作;而无源定位系统,受到实时性和设备限制,其信号处理通常采取较为简单快速算法。所以,以上假定先验信息符合当今无源定位系统特点。
本文在以上假定基础上,从将传统有源干扰方法改善利用到无源定位对抗来思绪出发,关键完成了以下工作:
1.第一章首先对无源定位系统工作方法、特点及其相对传统有源雷达系统优势进行了具体介绍,然后介绍了国际中国最优异无源定位雷达系统工作特征。
在无源定位雷达系统快速发展背景下,针对无源定位系统对抗技术相对滞后,结果不多。本文选题意义就在于此。 最终,介绍了本文对抗思绪。
2.第二章关键介绍了抵达时差(TDoA)定位定位原理,定位方法和定位算法。
介绍了时差定位系统相对其它无源定位系统特点和优势以立即差
续干扰方法设计及仿真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3.第三章结合传统有源干扰方法及无源定位特点,设计了四种无源定位
定位系统通常结构。介绍了无源定位系统可能采取信号处理方法。 为后
}!l予科技大学顾J:学位论义
第二章 抵达时差定位
2.1.抵达时差定位原理
抵达时差定位(TDOA)[8-18】是伴随无线电信号带宽不停加大,传统干涉仪测向无法满足定位要求而逐步兴起一个优异且实用定位方法。其基础原理是经过测量电磁信号抵达不一样监测系统天线单元时间差,来对发射电磁信号发射源进行定位。
抵达时间测量数据对辐射源进行定位。在二维平面内, 辐射源信号到两测量站
TDOA定位又称为双曲线定位。它是经过三个或更多个测量站采集到信号
若在三维空间中,则需要三对基线形成三对双曲面来产生交点。
,_、
乏
Z
图2-1 | (KM) |
|
双基线双曲线相交定位 |
设有N个测量站,其位置矢量分别为J。,J: , ...,%,to时刻发射信号,测
得抵达时间分别为乙。,乙:, ...,o。辐射源到测量站f距离为巾=(f-1,2, ...,N)。
第二章抵达时差定位
利用两站抵达时间差组成测量量,可得到测量方程。假如己知对辐射源位置矢
量贾初始估量为K,则测量方程用矩阵形式表示为
月L:!月r厂+三胛△x+日占 (2—1)
C C
式中乙=[乞。tin2··"tm.Ⅳr;£是各站抵达时间测量噪声矢量,为占=[毛乞氐】2;
r=h吃rⅣ】r,, ; 是观察站f到目标距离;c是电磁波传输速度。(N-1)×Ⅳ阶
矩阵日为
H=㈦三
(2-2)
, =瓦k‰=
其中%;是初始估量位置讫到各站sf距离ro,=IXo—SI。对于位置增量
从2 Ix-Xol最小二乘估量能够从式(2.4)中取得,为
△X=X—Xo=(FrHrR‘1HF)‘1FrH 7’R~(cHTm一砜) | (2—4) (2.5) |
式中R是爿占协方差。数次定位形成运动轨迹示意图以下页图2.2所表示,
其中假设真实目标平行
于x轴向+x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能够看到使用抵达时差(TDOA)方法连续
定位能够产生连续目标轨迹 | 达成跟踪目标目标。同时我们也看到 | 经过 |
[1了科技人学坝f。学位论文
TDOA定位作为一个无源定位方法,之所以被广泛采取于无线电监测领域, 是因为和以往测向和定位技术相比,有其技术上先天优势, 总结起来,其特 点和优势关键有以下5点:
1、系统简单
TDOA定位系统接收天线仅为监测天线即可,没有干涉仪测向天线系统复杂测向阵,同时监测天线对周围环境要求也不像干涉仪测向天线系统要
求那么严格。
2、 定位精度高
.
TDOA定位系统克服了现有测向系统难以对宽带无线电信号进行测向定位 缺点,
含有极高定位精度, 是其它测向方法无法比拟, 原因以下:
TDOA定位不存在干涉仪测向时存在相位模糊问题, 所以, 基线长度能够
不受限制, 使用长基线能够使定位精度得以提升; TDOA不存在基线长度一定时,
波段内高端测向精度高, 低端测向精度低
问题;
第二章抵达时差定位
TDOA定位采取长基线,避免了天线间互耦影响,使定位精度得以深入
提升;
TDOA定位误差不随发射源到监测站距离得增加而增加;
TDOA定位精度伴随信号带宽增加,时间测量精度深入提升。试验结果数据表明,对于带宽大于10kHz无线电信号, 时间测量误差为100IlS, 距离误差为30m;
3、升级改造方便TDOA定位系统在不需要架设复杂测向站,
利用已经有监测站增加同时设
备就可用来实现对干扰源定位。所以,含有设备简单(尤其是接收天线部分)、正确度高和投资少等现有测向系统不可比拟优点;
4、易于组网
数据传回中心站后能够自由地利用收到信号监测站数据进行时差计算,实现
TDOA技术能够在大面积布设监测网基础上,对监测站实现计算机联网,
密度无线电信号定位,从而实现微弱信号定位,如扩频信号等,所以在电子侦察
领域含有宽广应用前景。
2.2.连续波信号抵达时间差估算
2.2.1. 基础相互关时延估量算法
对连续波信号抵达时间差估算,最简单方法是相关函数法。其基础思想是经过计算接收到两个信号相关函数,经过相关函数最大值来得到信号抵达
两个天线时间差。
假设无源定位系统信号处理时间分辨率为一定值,然后以此长度两个信号做相关,得到其相关函数,经过计算出相关函数极大值点所对应时间轴上值即为两信号抵达时差f。
这里仅讨论两个定位站在某段时间内抵达信号关系(后文简称定位站1和
【I予科技火学硕:J: 学位论文
问差r,从而定出对应距离差△d
Ad=c×丁
(2-6)
然后将两定位站此时位置坐标分别带入算式,确定两组双曲面,经过粗侧向信息,去除另一侧虚假定位点后两组双曲面公共交点作为目标,实现地表辐射源定位。
假设定位站1接收到信号由五(f)表示,定位站2接收到信号由恐(f)表示,则两定位站接收机采样后得到信号能够表示为
五(”)=s(以)+l'lI(玎)(2-7)恐(,z)=s(n-D)+n2(, z) n=O,1, N一1
D表示定位站接收到两信号时间差,即待估量时延, Ⅳ表示采样
其中,s(n)为接收到源信号, nI∽)和,z: (胛)分别表示独立于s(咒)互不相关高斯噪声,
=E[(s+(甩)+咒l+(行))(s(以一D+f)+,乞(刀+f))】 (2—8)
=凡(f—D)+R。:(f)+足。。 (f—D)+民盹(r)
由s(n)、nj(,z)和咒:(, z)互不相关假设条件,可得
氏勋(f)=比@一D) (2-9)
由自相关性质有
l氏0一D)降砖(0) (2—10)
当f=D时,心(·)有最大值,也即尽。 如(r)取得最大值。所以经过峰值检测可
以求得时延估量值
D=鹕maX[民勘(f)】 (2-11)
式中,D表示D估量值,下同。对静止目标辐射源, 将两定位站测得由同 目标发出信号相关函数
第一章抵达时差定位
△‘=r+l—r | (以=0, 1, 2 ) | (2—12) |
除以最小处理时间Z,即可测出真实目标航速V。
2.2.2. | V。 =Ar,/I | (rl=0, 1, 2 ) | (2—13) |
相关函数法时延估量仿真 |
1.仿真条件
以线性调频信号作为原始信号,假设原始信号5(f)=口.eJl2,-r(Ji,.,t+i‘Y一卜饥『J,口为信
号幅度,取以=2V,起始频率fo,=10MHz, 调制带宽Bs=2MHz,调制时宽t=20kts,
调制灵敏度k。=Bs/t=10¨Hz/s,初始相位织,为一随机变量,和原始
服从高斯分布, 信噪比26dB,并假设线性调频信号脉宽为2×i0~S,定位站最
信号抵达定位站时刻相关。假设其反复周期Z≥r, 并假设噪声信号m(t)、n2(t)
实际抵达两定位站信号图2—1和2—3所表示,分别考虑了信号先抵达任一定
位站情况,并以定位站1为参考从其相关函数图2—2和2—4中得到TDOA。
之
型
塑
j●
坦
£
r | |
x10
定位站2接收到信号,x2(t)
5
之
左喇
望
:● O
逛
。
可
IIx了科技人学顺.’卜学位论义
抵达信吖II相关函数
暴
冈
水
*
x lO‘4
^/遄孽夼妲一o
l×
广~————]
时间/s
xlO。4 定位站2接收到信号,x2(t)
5
O 黼煳一一燃㈣4叫
第二章抵达时差定位
抵达信号相关函数
籁
闺
=H<
爨
图24情况2相关函数
3.小结
实际情况下,无源定位系统面临信号环境是雷达信号、通信信号和导航
提取接收信号参数,估量TDOA从而定位。我们能够假定其下变频中
频在10MHz频段,则上述仿真反应了无源定位系统内部处理接收信号取得
TDOA过程,在下面全部仿真中,我们全部假定无源定位系统接收机将接收
到信号全部搬到选定中频段进行处理,这么处理符合实际情况又不失通常性,
而且频率降低能大大提升仿真效率。
2.2.3. 广义相互关时延估量算法
基础相关时延估量算法即使算法思想较为简单,但存在两个缺点: ①假定信
号和噪声、两路噪声之间互不相关, 这在有些情况下不一定能满足;②相关函数是一个严格数学意义上统计平均,或当满足遍历条件时集总平均。而实际应用中, 是不可能得到所关心随机过程统计平均值,所以只能用有限时间
平均替换统计平均,即用相关函数估值替换其理论值,则式(2.8)能够写为
电了科技大学硕,I: 学位论文
毛娩(咖争(帆(斛引 (2_14)
=尽。(_『一D)+尽。:(_『)+足1(r—JD)+兄n(r)
式中,因为疋,(r)、疋.(f—D)和毫n(_『)不满足严格为零条件,故这三项作为噪声对疋曲(f)产生影响。因为信号源距离定位站通常相对比较远,而噪声n1(胛)和行:(以)常为近场噪声,故能够认为疋,(f)和定一(f—D)影响较息盹(f)小,能够忽略,这么,式(2-14)变为
墨恐(f)=心(f一功+R。也(f) (2-15)
为了减弱或消除噪声对基础相关法时延估量影响,产生了多种不一样加权
其进行预滤波, 即等效于频域加权处理,以对信号和噪声进行白化处理,增强
方法,称为广义相关法。广义相关法是在估量接收信号相关函数之前, 首先对
l Hi(f)F攀
{H2(f)岸
相互关器
图2-5厂义相互关时延估量原理框图
广义相互关函数表示为加权功率谱密度函数G,m(厂)Fourier反变换
R!(f)=z阿[GⅢ, (厂)]帆册,1,7‘ (2-1 6)
式中,ayl儿(厂)=日(/)q恐(厂)=Hl(f)H2’(/)嚷恐(/),仃矶.】表示Fourier反变换,
术表示复共扼运算,瓯n(厂)为五0)和x2(n)互功率谱密度函数,日(厂)为加权函
数。当日(厂)=1时,就成为基础相互关法;基础相互关法通常适适用于谱线连续
宽带信号,而对于谱线随频率跃变信号,相互关函数将只由少数很强频率成
第二章抵达时差定位
式中,q而(厂)和g:心(厂)分别是‘O)和x2(n)自功率谱函数。
ROTH权考虑了信号本身受噪声干扰,用其自功率谱替换理想信号,能够减少噪声影响。在环境噪声比较大情况下有好应用。 缺点是只考虑了一路信号,而没有综合考虑了两路信号。
(2)SCOT权函数
为了避免使用受噪声影响单路信号自功率谱近似滤波器特征,还能够用
肌门。
两路信号自功率谱之积作近似滤波器,滤波器函数形式
属南
但。8’
该滤波器被称为平滑相干滤波器,即SCOT权函数。SCOT方法是综合考虑两路信号特征,预防因为一路信号出现误差,而影响整个结果。该方法是最经典方法。
显然,相比ROTH滤波器而言,SCOT滤波器显然考虑了两路信号综合噪声影响,是一个折衷,预防因为一路信号出现误差,使最终止果正确。
(3)PHAT权函数
PHAT权称相位变换法, 为
肌门2南(2-19)
[1予科技大学硕:1: 学位论义
广义相互关法中,因为用Ig。&(刊替换ls(厂)12,所以在高信噪比情况下,
二者之间差值较小,估量出时延精度较高;而在低信噪比情况下,二者之
间将会有较大差值,估量出时延精度较低。
伴随信噪比下降,Is(f)12在l瓯啦(厂)I中所占百分比也下降。为此将CSP
加权函数H(f)改为
H(f)=_和
(2-23)
阮恐(州
f九, 这里O.5<兄<1,它是伴随信噪比而改变量,即
其中, 仃表示信噪比,%, q, 厶和A是按实际情况确定常数,且凡<^。
以上基于相关理论时延估量方法原理均建立在时延量化基础上,所以
只能估量整数倍采样间隔时延,实际中,时延值不可能总是采样间隔整数倍。当初延真值不是采样间隔整数倍时,将出现无法克服误差平台。为处理此问题,需采取内插方法,提升精度。常见内插算法有抛物线内插、 高斯内插和余弦内插等。
2。2.4. 基础相位数据时延估量算法
(广义)相关法是在时间域对信号作相关分析得到时延估量。依据时域和频
域对等关系, 在频域内也能够完成时延估量。相位数据法就是基于这种思想而
得出。
考虑两接收信号‘∽),xz(n)离散信号模型如式(2—25)N示
xt(n)=J(, z)+, lI(玎) | (2.251 |
第二章抵达时差定位
s(n)自相关函数。由维纳—幸钦公式,两接收信号互功率谱为
吒(厂)2 k:(r)e-J2Xfrdf=G。(f)e-j2加
(2.27)
式中,瓯(厂)为源信号s(,z)自功率谱。两接收信号互谱相位函数为
吼。(厂)=一2xfD(2—2s)
式(2-28)表明,对于在非色散系统中传输源信号,其相位谱函数为频率厂线性函数,假如已知相位谱函数,则立即能够得到时间延迟D。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利用接收信号五研)和xz(n)估量互功率谱及其相位谱。
由式(2—27)可知
嚷屹(厂)=lq恐(刊P7%吃盯’ (2—29)
其次,设源信号时延效应能够利用信号经过一有限脉冲响应(FIR)系统效应来表示, 而且这个FIR系统能够用一自适应滤波器来迭代实现。设此FIR
式中,嚷而(厂)为接收信号t(,z)自功率谱。 将q:(厂)表示为模和相位函数形
式,有
q2(厂)=Iq:(州e朋:V’(2—31)
式中:q: (厂)为系统传输函数q:(厂)相位函数。因为自功率谱吒而(厂)为实函数,其相位恒为0,故日。:(门相位函数仅由互功率谱g恐(/)相位谱函数‰恐(厂)决定。
也就是说,线性系统q:(厂)相位函数q:(厂)和两接收信号互功率谱相
位谱%, : (厂)相等, 即
日:(厂)=%恐(厂) (2-32)
这么, 由估量互功率谱吒吻(厂)并进而估量其相位谱‰, : (/)相位谱时延估计方法能够转变为由Roth处理器相位函数而得到时延估量。
得到相位函数q: (厂)估值反: (厂)以后, 即能够依据式和式关系得到时延估
【l予科技人学倾:J: 学位论文
最小二乘法对相位函数数据进行直线拟合,并由拟合直线斜率来确定时延估值,以下式(2-34)所表示
D=去‘旦广 | 1∑Z盒: (Z) | (2-34) | 。 | |
2万 | 艺z |
式中:Z表示离散频率,M表示参与计算频率点数,M值由信号通常范围
确定。
除了采取最小二乘法,还能够利用等权平均法,也能够得到一个无偏时延
估量
卷绕是因数据中相位改变大而出现。当相位改变超出2万范围时,反正切函数
多值性会造成相位卷绕。如能在提取相位前将相位改变控制在2万范围内,就可克
服这一问题。标准上讲, 减小一个量改变范围通常方法是施以差分运算。一
次差分可将线性增加变量变为常量,也可将二次增加变量变为线性增加变量。
本文采取差分方法处理相位卷绕,经过相位差分处理,可将线性增量变为常量,
而且采取共轭运算即可实现。先估量出互功率谱或,, (后),k=o, 1, , N-1,
并记为x(k),N为分析数据点数。对相位谱进行后向差分,可得到一个新序列,记为:
Y(k)=X(尼)·conj(X(忌一1)),k=0, 1, , Ⅳ一1(2—36)
上式中, conj(.)表示取共轭,这是因为复数之间共扼运算等效于对复数序列
相位进行差分。最终对序列Y作反正切运算提取相位信息,再利用差分运算逆(累加求和),即可恢复直线改变相位曲线。
第一二章抵达时差定位
号幅度,取口=2V,起始频率厶,=10MHz, 调制带宽忍=2MHz,调制时宽t=20/us,调制灵敏度红=毋/ts=10¨Hz/s,初始相位纪,为一随机变量,和原始信号抵达定位站时刻相关。假设其反复周期t≥I,并假设噪声信号m(t)、n2(t)服从高斯分布,信噪比26dB,并假设线性调频信号脉宽为2×10一S,定位站最
小处理时间Z为2×104S。
2.仿真结果
在未使用式(2—36)介绍差分法处理相位卷绕时,得到仿真结果图2-6
所表
示
未处理相位卷绕相位函数
4
2 3
.1
—2
—3
.4
0 | 2 | 4 | 6 | 8 | 10 |
频率IHz
x107
图2-6未处理相位卷绕时相位函数
经过差分法处理相位卷绕后,对应2.2.2节两种接收信号情况相关函数相位图图2—7和2.8所表示。(其中2.7对应图2-2,2.8对应图2—4)
Ll予科技大学硕j:学位论文
相位估量法拟和曲线1
图2.7定位站1先接收到信号情况下相关函数相位图
相位估量法拟和曲线2
www.taodocs.co
图2-8定位站2先接收到信号情况下相关函数相位图3.仿真结果分析 图2.6验证了前面叙述在不处理相位卷绕情况下,是无法经过相位估量法得到TDOA。图2.7和图2.8分别示出了两种信号抵达情况下,相位估量法得到拟合直线。我们用式(2.34)最小二乘法得到两种情况下TDOA估量
第二章抵达时差定位
值分别为TDOAl=1.9998e.5s,TDOA2=.1.9999e.5s。对比真实值2e.5s和.2e.5s,其误差分别为O.01%和0.005%。可见,相位估量法也能有效地测量信号抵达时间差。
2.2.6. 广义相位数据时延估量算法
经过对相位数据法误差分析得出,相位数据法在信号功率谱平坦条件下,其方差能够达成CR下界。当信号相位谱起伏较大时,相位数据法性能会下降,不便于工程实际应用。为克服这一缺点,借助广义相关思想,广义相位数据法被提出来,它表示式以下
,∑Z矿(彳)够
‘2-37’f=土2ff盟兰—dr—(f一)f2
常见相位数据加权函数有
(1)矿(z)=l嚷恐(z)12,称为互功率谱平方加权,其估量性能靠近cR下界,
是一个实用加权形式。www.taodocs.co c2,矿c,, =万{i轰‰,称为互谱噪声比加权时延估量。
@,矿cz,2尚,称为最好相干函数加权时延估量。
2.2.7. 小结
本节提到时延估量算法,其基础思想全部是利用相互关函数在时域和频域特点, 将时延估量转化为求相互关函数极大值或求互功率谱相位拟合直线斜率。
乜予科技大学硕二L学位论义
行预滤波,增大需跟踪信号信噪比,从而增加定位精度。
2.3.时差定位信号处理技术
时差定位系统要求各定位站同时观察到同一辐射源信号,并最终能够取得对于同一信号抵达时间差。这个条件往往意味着各定位站在空域上必需是宽开,所以限制了系统灵敏度。不过,因为时差定位能够取得高定位精度,所以在隐蔽监视和跟踪打击系统中被广泛使用。
在一段时间(即定位站最小处理时间Z,也能够称为1帧)内每个观察站测量集Z可表示为
互=‰,ti2, } (i=0, , N一1) (2-38)
其中, ‘, 表示第f个定位站在这段时间内测到第.,个脉冲抵达时间。 当存在
多个辐射源时候,一个定位站测量集内抵达时间是属于不一样辐射源。
‘l一‰毛2一k‘m一%2
△互= (2—39)
‘l一岛。‘2一岛。
‘卅一乇。
对应地能够得到定位站l和定位站3时差集△乃。信号处理任务是从△Z中分离出各个辐射源同一脉冲时差。即在△Z每-N中,只有一个元素是某辐射源真实时差,该列中其它时差元素全部是虚假,应该抛弃。
时差定位信号处理关键任务就是找出全部辐射源时差出及对应脉冲。有两种路径来实现该处理过程。 一个是先分选后配对,另一个是先配对后分选。
第一个方案先对各站接收到信号进行分选,找出各辐射源脉冲列,然后对各站分选后脉冲列进行配对处理得到时差,图2—9所表示。因为信号分选主要依靠辐射源参数不变特征,假如有参数改变辐射源脉冲交迭在一起,比如频率捷变或PRI抖动等,该辐射源脉冲就难以分选出来。所以,
第.二章抵达时差定位
冲列在两站形成时差相同,利用这一点能够分离出同一个辐射源脉冲列,并以此为条件对信号参数进行估量。该方案中信号分离关键利用是辐射源位置信息,所以较利用其它信号参数进行分选要可靠,并能够借此较可靠地分选识别出参数改变复杂辐射源。此方案对多站接收到信号直接进行脉冲配对,在信号密度较高情况下,运算量大增。
图2-9
算量为代价,改善了在复杂多变辐射源信号环境下定位效果。但应该看到是,
第二种方案也有其先天不足,对于在除了时差以外没有更多信息可供脉冲配
正确情况下,时差脉冲配对不能提取出同重频不一样辐射源时差,而必需采取其
她辅助方法来处理,如增加测角观察量,或经过对运动源定位点跟踪判定其
是否发散等,以此来消除模糊定位点。这就给对应干扰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
对于无源定位系统,我们假定这两种信号处理方法皆有可能,经过分析比较
得出不一样信号处理方法下不一样干扰方法效果及优缺点。
2.4.本章小结
本章具体分析介绍了无源定位系统常见定位方法——TDOA定位定位原理
及定位算法。 经过对其定位原理分析, 为后续对抗方法设计打下了基础。 通
过对其信号处理方法分析, 也为后续对抗方法仿真处理提供了依据和印证。
L也予科技人学颂:l: 学位论文
第三章 无源定位系统干扰方法
3.1噪声压制干扰[19,20】
3.1.1. 干扰原理及干扰方法分析
噪声压制是指经过多种方法,降低定位站接收到目标信号信噪比,使其难以侦测到真实信号,无法对目标进行定位和跟踪,从而保护目标安全干扰方法。
在保护目标周围分散放置多个带有大功率干扰机干扰源,对无源定位系统实施压制式噪声干扰,增加定位站接收信号信噪比,使其低于接收机检Nf-J限,
够大时, 甚至能够阻塞定位站数据处理步骤,使定位站临时丧失其侦测功效。
从而有效地降低接收机信号截获概率。在干扰源足够多, 干扰信号功率足
噪声压制干扰干扰源分布图3—1所表示。
圆
/’、
定位站
图3-1噪声干扰噪声源、目标及定位站分布图
第三章尢源定位系统干扰方法
发射方向,使其向特定方向发射强功率。同时能够调整干扰机发射频率,以频率对准干扰信号覆盖己方电磁信号,避免干扰信号带宽过大而造成功率稀疏。这么,既能够避免干扰信号功率过大影响目标正常电磁信号发送,又能够保护目标雷达信号不被无源定位系统检测到。带有干扰机干扰源能够经过无人车载遥控方法随时改变几何分布及干扰功率大小,增加整体灵活性,增加接收信号伪随机性,深入降低定位站检测概率。
针对前述先分选后配对和先配对后分选两种信号处理方法,能够看出,无论哪种信号处理方法全部是建立在检测到有用信号基础上,经过噪声压制,降低了接收机信噪比,使其无法接收到有用电子信号,从而无从进行信号处理。不管哪种信号处理方法下,均无法实现真实目标定位。噪声压制干扰方法,对干扰机发射功率要求很高,干扰效果伴随干扰机发射功率增加而增加,对干
利用率低, 且伴随接收机接收灵敏度提升,出于目标本身通信等需要,噪声干扰干扰功率不可能无限制扩大,其发展性较差。
扰机几何分布无特殊要求,只要在无源定位系统监测范围内即可。其功率
J=丽J
P? G: ·G。: 、
J
) l 知l·厶
式中只是干扰机输出功率;G, 是干扰机天线在接收机方向上增益;G, , 是定位 站接收机在干扰机方向上增益;兄, 是干扰机工作波长;尺, 。是干扰机到接收
机距离;厶是实现损耗。
P=丽PrGr"G ·衫
接收机接收到雷达信号
ru了科技火学侦士学位论文
(EIRP)施=(£吨=半 p3)
这是目标周围布署单个干扰源情况。在布署多个干扰源时, 上式变为:
(EIRP)袖2(eq)f半。警 (3—4)
其中rl为干扰源个数。当带有大功率干扰机小船布署在较远位置时, 干扰机发射频率仍然对准
雷达工作频率, 仍然有五,≈以, 则这种情况下阻塞式噪声干扰最小等效全向辐射功率为
因为实现损耗t,三,关键是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传输损耗,和传输距离成
正比。所以上式能够简化为
(一k屯唬=警倒 p6,
由上式能够看出,在布署大功率噪声干扰机时,因为无源定位系统位置己知,
能够将干扰机布署在目标和定位站之间,使其到定位站距离小于目标到定位站距离,减小对干扰机发射功率要求。甚至能够考虑将地基干扰机转换为空基,用飞机带大功率干扰机在定位站和目标之间发射干扰信号。
第三章无源定位系统十扰方法
原始信号
2
乏
型0
里
一
.2
O | 0.5 | 1 | 1.5 | 2 |
I(单位,s)
x10‘5
干扰噪声
50
划罂 0 乏
x 10。 4
图3—1原始信号为LFM信号,干扰信号为高斯白噪声
2.仿真结果
定位站1,2分别接收到信号和噪声为:
乏 | 定位站1接收到原/zfi{#号 | 之 | 定位站2接收到原始信号 | ×10。 4 |
| ||||
型 | t(8位/s) | 剑 |
| |
孥 | 孥 | |||
“单1立/: s) | ||||
x 10’4 |
40
20
定位站1接收到干扰信号 定位站2接收到干扰信号
之 之
U了科技火学顺一卜学位论文
在噪声压制存在时,两接收站实际接收到和信号和有没有干扰情况下
相关函数对比以下图所表示:
耋.塑陋巫堕巫巫堕堕匦晒圃画圈 定位站1接收到和信号
0 | 1 | 2 |
t(单位/s) ×10。4
定位站2接收到和信号
之 50 一一——T__———————————————————— ㈣燃槲㈣黼燃郴荆㈣糯删黼帐酬
型
——————一
。 坠燮堂堂!塑塑塑型螋堂啤塑
I(甲位, S)
x 10.4
裁
瓤 | ≯ | 营一鄂一州一 | 函一 | J |
圆 | 至.: 舶 | .0 | ||
2 |
水
Ⅱ | 一 |
』
霎ic; , ————一一————
第三章无源定位系统干扰方法
3.2逼真假目标千}尤【21】
3.2.1. 干扰原理及干扰方法分析
逼真假目标是指发射和真实目标信号相干干扰信号假目标。经过假目标信号干扰定位站信号处理,使其得到错误TDOA,从而诱使其错误定位干扰方法。
逼真假目标所使用相干假目标干扰信号是指满足以下条件信号: l、频率相同;
2、有恒定相位差;
3、在叠加处振动方向相同。
因为采取和原始信号体制相干干扰信号对接收机实施干扰,信号间相关程度较高,可能使前端数据处理步骤出现配对或分选错误,从而使系统计算出相关函数在其它时间位置出现极值点,假如系统取虚假时差作为原始信号抵达时差,那么肯定使定位产生错误,形成虚假目标干扰。
假设存在一个干扰源发射干扰信号,则抵达两定位站和信号表示式分别为 五(t)=s(f)+j(t—rjO+n1@) (3—7)
www.taodocs.co信号抵达定位站时幅度差;t、 乃, 、巧: 分别为s(f)抵达定位站2、/(f)抵达定
位站1和/(f)抵达定位站2相对于s(f)抵达定位站1时间差,可为负。
这里讨论全部可能相关函数极值,所以直接计算式(3-7)和(3-8)相关函数,能够得到
凡.x:(△f)=A·尺醛(△f一%)+A·凰(△f--Tj2)
+么·凰(△f—fs+丁.,1)+么·助(△f
一丁_,2-[-Tjl)+兄n:(△f)+勘:(△f+(3-9)
f,1)+A·R1s(△f一红)+A·R行。_,(△f
—rj2)+Rrlln2(△f) 同前,假设原始信号s(f)、干扰信号j『(f)和噪声%(t)、咒: (t)不相关, 且噪声
U子科技大学硕一I:学位论文
见IX2(zxt)=A‘[/bs(At一丁s)+Rv(zxt一7fj2)+Rjs(△t一万。+丁,
1)+jb(△t—f/2+丁.,1)](3-10)
式(3-10)和(2-8)式对比可知,所得相关函数中,不仅有原始信号自相关函数心,还包含原始信号和干扰信号相互关函数B、尺盘和干扰信号自相关 函数R,, 。对原始信号抵达时差估量取决于△f=t,但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函数氏恐会在多个不一样时间点(△f=o0:、t一0。、 0:一乃。)出现极值。
在实际数据处理中,相干信号将使配对和分选出现错误几率大大提升,即
对上文中提及两种方案全部含有很强干扰性,接收系统很有可能将原始信号和干扰信号做相关,然后以此极值作为定位时差,从而造成相关函数在虚假位置出现极值,影响无源定位系统对抵达时差估量,造成虚假目标并使定位发生错误。
当一共存在力+1个信号,其中n个为干扰信号时,两定位站能够测准真实目标到
达时差概率尸为
www.taodocs.co P: —1_
4(刀+1)! r3.12)
那么对整个无源定位系统而言,能够正确定位真实目标概率只,和能够正确定位全部目标概率圪分别为
乞=£2=丽1 (3-13)
匕屯2=而旃
(3-14)
逼真假目标干扰在定位站数据处理使用先分选后配正确信号处理方法时效果很好
箱三章无源定位系统干扰方法
1.仿真条件
.,
首先采取线性调频信号s(f):口.em”‘‰‘吨以。‘’慨1, 口:2y, 起始频率fo,=10MHz, 调制带宽B=2MHz,调制时宽t。=20/zs,调制灵敏度缸=B/t=1011Hz/s,初始相位织,为一随机量,和抵达时间相关,其反复周期瓦≥I。假定采取干扰信号也为线性调频信号,且初始调制频率五i、调制带宽B,、脉冲宽度乞、 调制斜率尼,均和原始信号靠近或相同,其反复周期乃≥l。/(f)=口.b.em万‘郇+1kit2)+(o)t1,初始相位伊。也为一随机变量,和抵达时间相关,b
为相对于原始信号幅度倍数,取b=1。A=0.8为信号抵达两定位站幅度差,信噪比20dB。
然后采取二相编码信号仿真。信号频率为IOMHz,调制时宽3.5ps,口,b, A值同前,信噪比20dB。
这里直接取两定位站接收 2.仿真结果a.分别考虑有1、2和3个干扰源时相关函数图,
定位站1接收到和信号
5厂—————————一~———————————————,~—————————————]
之 | 5 |
|
餐.: |
定位站2接收到和信号
釜05卜/叫㈣㈣ | 刮㈣和 | b |
U了利,技人学f呃Ij学位论义
喜 : 两黝嘶嬲龋珊-咖删㈣瓣~c——-—— —————j
定位站1接'15C至1]和信号
爱一5
0 | 1 | 2 |
t(s) | ×10‘4 |
定位站2接收到和信号
5
O
£e义 5
e 4000 r—————————]———————一———T———————————T一——r
义
1
i
芷 0【=====一,——Jr, ==。。 —z=,—--—--—--·▲—--—-——----·----—-—t二=;—=t一一--———』z——;===』k—-—----·--·』--———---a-—t-—一L--——=;—; ax; =L; ——; =; , —=, —-·-·--J
.2 .1.5 .1-0.500.51 1.5 2
t(s) ×104
加干扰信号后相关函数
e4000-———— -————————
型 L
臣 | 0【: ================—=-—-----.·rza=; ; ; =一 | 0 | O 5 | 1 | 1.5 | 2 | |||
—2 | —1.5 | —1 | 一O.5 |
t(s)
x104
图3—5 2个干扰源时两定位站接收信号和相关函数关系
定位站1接收到和信号爹5
至0
爱一5
0 | 1 | 2 |
第三章无源定位系统十扰方法
2、对于采取相位估量法情况,考虑1个干扰源情况,得到拟合直线如图3—
7所表示。
拟合直线1
趟
罢
遥
罂
www.taodocs.co 3、考虑到经过信号处理分选和配对, 依据式(3-11)和(3-12), 结合上面
仿真结果,能够得到己和巴和相干干扰源数量关系函数图。
I|=!l予科技人学硕二L学位论义
七 | 两星能测准真实目标概率 | 歪 | 两星能测准全部n标概率 |
正 | 干扰源个数n | 正 | 干扰源个数n |
图3.8 干扰源个数和两定位站检测概率关系
4、依据式(3-13)和(3—14),则整个无源定位系统测准概率只和匕为:
系统能测准真实目标概率 系统能测准全部目标概率
∞ ∞
正 正
干扰源个数n 干扰源个数n
图3-9 干扰源个数和系统检测概率关系
5、二相编码信号相关函数法仿真图4一14所表示。
案§1000~
第三章无源定位系统干扰方法
S 定位站1接收到和信号
; 亩 r—————————————————————————一——,—————————————————————————
孬0瓣-m—一—“——”m————,——一“8昏
U了科技人学硕J:学位论文
做相关处理后可能产生极大值有(n+1)2个。显然在实际前端处理中,通常分选和配对对相干信号处理错误几率较高,所以可认为不管是对两两定位站而言,还是对整个三站系统而言,相干干扰信号越多,假目标欺骗成功概率就越高,而且出现实际中并不存在虚假辐射源概率也越高。
5、伴随干扰源数量增多,定位站能够测准真实目标实际抵达时差和全部目标实际抵达时差概率不停减小。参考式(3-11)、(3—12)和图3—8,要使两定位站测准真实目标抵达时差概率只,≤0.1,就需要干扰源个数n≥9;而要使两定位站要将全部目标抵达时差全部测准概率P≤O.1,只需要干扰源个数≥3ro n即可,这对保护干扰源安全也是很有利。
6、和3中结论类似,整个无源定位系统能够测准真实目标实际抵达时差和全部目标实际抵达时差概率也伴随干扰源增多而不停减小,且分别和两定位
可见要使系统测准真实目标抵达时差概率只,
站时对应概率呈平方关系,如式(3-13)、(3—14)和图3—9所表示。
≤O.1和系统测准全部目标抵达时差概率尸。≤0.1,
3.3分布式假目标【22。
24】
3.3.1. 干扰原理及方法
分布式假目标是指经过多种方法在目标周围大范围内制造大量虚假信号源,使星上数据链路饱和,增加数据处理时间;或即使其能够处理也能制造大量 虚假目标,从而保护目标安全干扰方法。
采取多个车载或船载移动干扰平台,其上装载角反射器,转发式接收机或干扰机,角反射器将目标雷达信号反射;转发式接收机经过接收、放大并转发目
标雷达信号;而发射机发射非相干干扰信号,在地面制造大量假目标,混淆无源定位系统,使其难以实现跟踪监测和引导导弹打击目标,实现目标电子屏蔽。
虚假目标和真实目标距离取决于所面临威胁武器杀伤半径,保持大量
第三章无源定位系统干扰方法
干扰机发射非相干干扰信号,结合上节逼真假目标干扰方法,在无源定位系统侦察范围内制造大量虚假目标。图3-2所表示,在天线发射主瓣方向上放置多个带有角反射器诱饵假目标,使角反射器两次反射后反射信号功率仍然高于无源定位系统接收机检测门限;在目标天线发射旁瓣方向放置数个转发式接收机,转发并放大目标信号;同时在目标天线发射反方向和发射方向较远处放置干扰机,发射非相干干扰信号。诱饵假目标摆放要避免几何对称性。
旺而声
图3-11分布式假目标干扰源分布示意图
因为分布式假目标假目标数量较多,属于半欺骗半压制复合式干扰,如果假目标发射相干信号,且定位站采取先分选后配正确信号处理方法则情况和逼真假目标情况相同,伴随相干假目标数量增加,无源定位系统定位概率降低到目标总数量平方分之一。不过相干假目标对诱饵发射机要求很高,在大面积分布假目标情况下,干扰成本增加且难以实现,而角反射器和转发式接收机又受到作用距离限制。距离真实目标较远假目标采取非相干信号。 这里非相干信号是相对相干信号而言,指不满足信号相干三个条件信号。
因为原始信号和干扰信号是非相干信号,所以其信号参数通常差异很大,这 样对采取先分选后配正确信号处理方法干扰性会减弱。因为其基础思想是先对到 达信号进行参数测量和分选,再进行配对处理得到时差,这么就会使得干扰信号和原始信号在处理中先分离 使得非相干信号干扰效果减弱
电了科技人学硕?卜学位论文
xl(t)=s(t)+j(t—Tjl)"4t-n1(f)(3.15)
x2(f)=A·s(f一丁s)+A·j(t一丁.,2)+n2(f) (3.16)其中,
s(f)为原始信号;/(f)为非相干干扰信号;玎。(t)、,z: (t)为接收机噪声;A为两个信号抵达两定位站时幅度差;t、巧。 、 s(f)分别为J(f)抵达定位站2、/(f)抵达定位站1和/(f)抵达定位站2相对于J(f)抵达定位站1时间差,可为负。
计算两式相关函数,得到
见。jf2(△f)=A·R邱(At--Ts)十A·助(△f
一丁_, 2+rjl)+A·R,j(At—rj2)
+A·瓜(△f一7J+rjl)+
(3-17)
且噪声之间也不相关。原始信号s(f)和干扰信号/(f)为非相干信号,
故能够认为二者不相关,则式等号右边前两项不为零,后七项则近似为零,
式(3一17)能够化简为
凡IX2(△f)=A·[/Ls(At—fs)+Rjj(zlt—f/2+丁/1)] (3.18)
从上式能够看出,得到相关函数最终约等于信号本身自相关和干扰信号自相关之和,极值点对应于同一信号抵达不一样定位站之间时差△f=t、f, : 一f『Io 分布式假目标是一个结合了压制和欺骗复合干扰方法。其使用相干干扰信号,能产生大量虚假目标在先分选后配正确信号处理方法下能有效降低无源定位系统正确定位概率。而其使用非相干干扰信号时,针对先配对后分选情况下能极大增加无源定位系统运算量,且实现较相干干扰简单。
当一共存在n+1个信号,其中n个为非相干干扰信号时,两定位站能够测准真实目标抵达时差概率卑为
£=1 (3.19)
第三章无源定位系统干扰方法
n l
‘=石而(3-21)
而对于先配对后分选方案,即使干扰信号和原始信号其它参数有较大差异,但重频相同,那么能够大大增大侦收方数据处理运算量,起到很好干扰效果。利用星间间距能够确定一个时差大小时差窗,对于超出时差窗脉冲间隔不做处理i脉冲配对普遍采取直方图方法,其运算量和时差窗范围、信号流密度、 辐射源数目和平均脉冲反复频率等全部相关系。依据直方图算法,其运算量大约为
Ⅳ·(M-PRF)‘·(丁一彬)2 (3-22)
宽度, Ⅳ为两个脉冲配对所需运算量。能够看出, 在其它条件一样情况下,
其中M为辐射源数目,朋F为脉冲反复频率,丁为时间段长度, 彬为时间窗
对于运动中目标来说,经过载有干扰机干扰平台跟随目标(拖曳或遥控)
产生相同运动特征假目标,形成多个连续运动轨迹,就产生了虚拟运动轨迹
干扰方法。
3.3.2. 分布式假目标干扰仿真
1.仿真条件
原始信号各参数如表3-1所表示,其初始相位和反复周期所满足条件和
3.2.2节中信号相同。
幅度 | 起始频率 | 带宽 | 灵敏度 | |
(V) | (MHz) | (MHz) | (/.ts) | (MHz/s) |
2 | 10 | |||
2 | 20 | 105 | ||
表3-1 | ||||
原始(线性调频)信号参数 |
【l了科技人学坝卜学位论文
2 | 20 | 表3-2 | 3 | 20 | 1.5×105 | |
2 | 40 | 5 | 10 | 5×105 | ||
2 | 80 | 10 | 20 | 5×105 | ||
干扰(线性凋频)信号参数 |
假设定位站2和定位站l接收到同一信号幅度比值A=O.8,定位站数据处
理时I'BJ为2X10一S。
一样,采取二相编码信号做非相干干扰仿真。原始信号频率为10MHz,调制时宽3.5/.ts;干扰信号频率为20MHz,调制时宽7/.ts,口,b, A值同前,信噪比20dB。
这里直接取两定位站接
2.仿真结果l、分别考虑有l、 2和3个干扰源时相关函数图,
4000一————————————————J—JJ——_L·_________。'。 ____——-____r-_-__1r__。·-。 r-'1__。_-。 '‘··-J—·。——
3000 {之
趟
瓣 | rr'} | 。 |
吝
;
× 1000}
o L一~———。—。 土。 ———————J
4一
10。4
第三章无源定位系统干扰方法
图3.12 1个干扰源时两定位站接收信号,fiI相关函数关系
定位站1接收到和信号
喜墨煎磊i堕三三i三;三三三梦 定位站2接收到和信号
t(s)
x104
0 1 2
t(s)
4000 r—————r—————--——————r——————_—————-r——————一一——一r 一1 ×104
一2 —1.5 —1 -0.500.51 1.5 2
t(s) ×10-4
非相干信号干扰效果图
4000 f————————-r—————————————————————————-一_———————1————————‘r一 _一、———一——]
(1)q(L苍0L。———一——;; —。。 ;, 。。 』l。:: —: 。。 :; ; 。:; : , ; ; : : : .。,。。 。 ,。,..。.;。.。 』。 。 。 ........。 ,................i..............。.。 ...。 ,.。.。 ,.。。 。 。 ,.。bt———==—t=·===-i===一——;; —-lar——j』l—==;==·c—=; z==; =j=; =; ==—, , --, ; -—; —--—-
e--j!‘—=—---———·-—-,-—---—-J——-——--—--Jl--—--------J--·-—--, ----=--,-c, —··--i, --t—=--·—--—, ——, -一
一2 | —1.5 | —1 | —0.5 | 0 | 0.5 | 1 | 1.5 | 2 |
t(s)
x10。4
图3一13 2个干扰源时两定位站接收信号和相关函数关系
定位站1接收到和信号
喜薹
电了科技人学硕.J:学位论文
图3.143个干扰源时两定位站接收信号和相关函数关系
2、对于采取相位估量法,考虑1个干扰源情况,得到拟合曲线图卜19
所表示。
毯 | 拟合直线1 | 逍 | 拟合直线2 |
罂 罂
图3.151个非相干干扰源情况下相位估量拟合曲线
www.taodocs.co
图3.16 干扰源个数和系统正确检测真实目标概率关系
4、 二相编码信号非相干干扰相关函数图图3-17所表示。
第三章无源定位系统十扰方法
原始信号相互关
t/s
x10-4
干扰信号相关函数
t/s
x104
非相干信号干扰效果图
3.仿真结果分析
l、在仿真中,我们仍然假定目标和定位站位置相对不变,目标信号抵达定位站抵达时间差恒定,干扰信号抵达时间差在定位站接收机处理时间内随机取得。不一样干扰信号时间差对应于不一样空间位置。在实际应用中,非相干干扰干扰源仍然能够放置于无源定位系统整个监视范围内。
2、由图3-12至3-14可知,非相干信号对时差定位影响即在相关函数中产生和每对非相干干扰信号抵达时差相关极值点。对于有1个非相干干扰源情况而言,各极值点对应时间位置和式(3一12)中所分析相同(△f=f。、 f,: 一f,, )。
3、 对比图3-12和图4-15我们看到,经过相关相位估量法得到TDOA和相
关函数极值点呈一一对应关系。即在采取非相干干扰方法下, 1个干扰源和1个目标将分别产生1个TDOA。4、 多个干扰源情况:
假设有n个非相干干扰信号(n≥1),则抵达和信
号做相关后可能产生极大值有n+1个,所以可认为非相干干扰信号越多,假目标欺骗成功概率就越高。依据4.4.1节分析结论,在实际前端信号处理中,
『乜了科技人学硕=I:学位论文
分选和配对对非相干信号正确率较高(和原始信号重频相同除外),所以非相干干扰不能在处理终端产生实际中并不存在辐射源。
5、对非相干干扰信号而言,要使得系统对真实目标检测概率只≤O.1,需要干扰源数目n≥9。其效果远远差于相干干扰。
6、对比3.2节和3.3节理论分析和仿真,我们看到,相干干扰在相同干扰源数目标情况下能取得优于非相干干扰干扰效果。不过相干干扰源实现困难,对发射机要求较高。能够将两种干扰方法结合,采取复合式虚假目标干扰,在目标发射机主瓣和强旁瓣方向近距离内放置转发式接收机和角反射器,经过复制转发或直接反射等方法取得相干干扰信号,简化相干信号取得路径。在距离目标较远和目标发射机主瓣背向,因为原始信号强度较低,实施转发式接收和反射比较困难。经过另外发射机独立产生相干干扰信号,对发射机要求太高,可
3.4虚拟运动轨迹
以考虑舍弃相干信号采取非相干干扰。这么技术上难度较小, 干扰效果也好。
虚拟运动轨迹是为了保护运动中目标免受无源定位系统侦测,制造和真实目标信号形式、运动特征均相同虚假目标,使无源定位系统得到错误目标运动信息,无法引导有效军事打击,从而保护目标安全干扰方法。
目标运动特征会受到无源定位系统侦测和监控。经过目标拖曳或遥控带有有源欺骗设备诱饵平台,使其载频、重频及相位和目标电磁信号相关,使难以区分真假目标,从而难以对目标正确定位甚至错误地跟踪监测假目标,达成保护真实目标目标。
●● | 一, 。 | .一, |
.一,
一,’
●●
./
/’
’ | ’’’’ | ’’ | ’ | ’’‘‘· |
第三章无源定位系统干扰方法
诱饵先和目标在一起,然后逐步远离目标,实施拖引干扰,其拖引方法如上图3-18所表示。无源定位系统所处位置及信号处理方法已知,则能够先将诱饵和目标距离缩小到小于无源定位系统最小分辨率。因为诱饵上干扰机发射和目标电磁信号相关大功率干扰信号,无源定位系统很轻易检测到诱饵干扰信号。
然后让诱饵逐步远离目标,因为诱饵发射干扰信号功率高于目标信号功率,为了连续跟踪和测量,将调整接收机增益,来跟踪诱饵。诱饵逐步远离目标以后,目标就脱离了无源定位系统监视。基于对诱饵保护能够在诱饵远离一段时间后,忽然关闭诱饵上干扰机,使无源定位站接收机忽然丧失目标,使其需要一段时间调整增益和重新获取电磁信号进行跟踪。从而为真实目标安全移动赢取时间。 这种方法需要诱饵数量较少,不过为了达成以假乱真同时不影响保护目标本身信号传输需要,对诱饵载干扰机功率和方向性要求较高。
诱饵运行能够经过真实遥控指挥,产生平行,拖引,S形等多个运动轨迹,增
效果愈加好,因为其预滤波滤波器是依据跟踪信号频谱特点产生,预滤波以后当无源定位系统在跟踪中使用预滤波来增加定位精度时,虚拟运动轨迹干扰
加干扰灵活性,扰乱无源定位系统跟踪。
定位站将认为是同一信号源发出信号,其定位点将在真假目标之间能量重心位置,
得到“质心干扰”效果,同时保护了诱饵和目标。“质心干扰”也能够应
用于诱饵间保护。对于两个实施“质心干扰”诱饵目标, 根据诱饵空间布局,
做以下坐标系:
xl,y2)
真实目标(0,O)
图3.19双诱饵布局示意图
电了科技大学硕=仁学位论文
如上所表示,假设真实目标在坐标原点,两诱饵在同一X坐标上,其y坐标上距离比为m,即:
m=y2/yl (3-23)
同时假设两诱饵信号强度相同,为真实目标信号强度K倍。经过计算能 量重心得到定位点坐标和诱饵1坐标比值以下:
x/再。瞵00sq+殿+殿毗。q)]宰{[1+Kcosai+Kcos呸]+№q+(3-24)
Ko∞(呸一q)+圃+K[wso乞+ICcos(呸一q)+Xl}1
y/M2{K[eosa_I+K+Kccr,(%。aq)]+mK[cosc匕+K+K00s(呸。q胪{【1+ (3.25)
Keosa;+Kcosal]+酗q+Koos(q·a3+KI+J邪+cosai+K∞《q-呸)】>.1
式中,%和%分别表示诱饵1和诱饵2干扰信号和原始信号相位差。
在无源定位
系统定位方法介绍中提到了,在跟踪目标时,会利用首次定位取得先验信号
对后续电磁波信号进行预滤波以提升定位精度。在采取非相干干扰时, 这种预滤
波很可能将滤除后续真实信号,从而达成保护目标目标。所以我们在虚拟航
道中采取非相干干扰信号。
信号形式同3.2.2节,考虑由1个干扰源形成1条虚拟运动轨迹时候得到连续相关函数组和经过TDOA产生平行、拖引及S型三种虚拟运动轨迹情况。
同时考虑在两个相干假目标“质心干扰扎隋况下诱饵布局对干扰效果影响。
2.仿真结果
初始定位得到TDOA图3—20所表示。
第三章无源定位系统干扰方法
原始信号相互关
干扰信号相关函数
t(单位屉)
x10-4
非相干信号干扰效果图
×104
原始信号相互关
干扰信号相关函数
t(单位拈)
非相干信号干扰效果图
t(单位/s)
X
图 | 数次定位得到相关 | 数组图 |
lU了科技入学硕:tj学位论文
取真实目标移动方向为Y+方向,得到图3—22所表示平行虚拟运动轨迹。
‘ ’r{ ‘‘{。7’{磐’口i{}
;矧
,噩
; ▲ .嚣
雹 差
:
F’。
; 譬
妊臣
j | { | ד |
i | ||
÷ |
x10s
图3.22平行虚拟运动轨迹示意图在质心干扰中得到y/y。和x/五和干信比K之间关系图3—24所表示 双诱饵布局xO=x]xl平均值和l辔9关系囝旧位差为0)
厂
第三章无源定位系统十扰方法
3.仿真结果分析
假设图3-20中所表示两个目标由静止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连续时刻一系列相关函数计算,得到真目标和假目标时差连续改变图3-21所表示。
对比图3-20和图3—2l能够看出,真目标相关函数朝着时差增大方向(右)改变, 说明真目标正在靠近定位站1或远离定位站2;假目标相关函数朝着时差 减小方向改变(左),说明假目标正在靠近定位站2或远离定位站1。得到真假两条反向航行航道。
在图3-22和图3—23中,红色点为各目标在各时刻真实运动轨迹点,蓝色点为经过TDOA定位得到定位点。能够看到,定位点轨迹在真实运动轨迹周围抖动,无源定位系统能够经过连续定位得到目标运动特征。
图3-22中,真实目标和假目标均为匀速直线运动。其中,真实目标和假目标1运动速度相同,而假目标2速度较小。
在诱饵和真实目标之间,且诱饵功率增大, 干信比增加时,“质心干扰”定位
图3-23左边三幅图说明在干扰信号和真实信号相位差为0一z/2时,定位点
干扰功率下干扰效果越好。不过要实施质心干扰, 前提条件就是诱饵和目标之
间距离要小于最小分辨率,所以两诱饵之间和诱饵和目标之间距离全部不能太远。
诱饵和目标、诱饵之间距离也不能太近,避免受到杀伤武器整体打击,具体要视所面临杀伤武器半径而定。
3.5本章小结
本章在第二章工作方法分析立即差定位理论分析基础上,设计了四种针对无源定位系统对抗方法。叙述了它们干扰原理及干扰实现方法, 经过仿真
验证了它们有效性, 分析了它们优缺点。
电子科技人学硕一I。:学位论文
第四章 总结
本文经过对现有成熟无源定位系统对象分析,总结出无源定位系统关键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对无源定位系统广泛采取时差定位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在获取无源定位系统部分先验信息基础上,完成了针对无源定位系统干扰设计。
无源定位系统作为一个新兴电子侦察技术,以其独有隐蔽性和机动性优势,受到电子对抗领域教授学者广泛关注。在国际中国已见成熟实用无源定位系统情况下,针对无源定位系统对抗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鲜见结果报道。
本文正是此背景下,从改良传统有源雷达干扰方法入手,设计了四种干扰方
式:噪声压制、逼真假目标、 分布式假目标和虚拟运动轨迹。
收到目标信号, 从而无法进行目标定位干扰方法。噪声压制干扰功率利用率低。
噪声压制干扰,是经过大功率干扰机阻塞接收机接收信道,使接收机无法侦
分布式假目标,是经过多种方法在地表平面制造大量虚假目标,增加环境
信息密度,增加定位系统定位难度干扰方法。假目标经过多个方法产生,能最大程度上利用环境便利性也无须逼真假目标苛刻干扰机发射机要求。但干扰效果在相同干扰源数量情况下比逼真假目标干扰差。
虚拟运动轨迹,关键针对运动中目标保护,用虚假目标产生虚假运动轨迹,吸引定位系统注意;或利用相同虚假目标实施“质心”干扰,使定位系统无法引导有效军事打击。
以上干扰方法, 涵盖了压制、欺骗及二者结合复合干扰方法等多个干扰方式,对运动或静止目标保护全部有所考虑,对无源定位对抗中很多方面做了详细分析叙述。不过, 受作者理论水平局限,本文对无源定位对抗中很多方
面考虑并不透彻,如对干扰源几何布局和不一样地形环境对无源定位干扰方
式影响也未作考虑。总而言之, 还需要大量后续工作来使无源定位干扰技术理论丰富化和完备化。
致谢
致谢
回首近三年硕士学习生活,我所取得每一分成绩,全部离不开我亲人及很多良师益友激励和帮助,值此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她们表示最衷心和真挚谢意。
首先,衷心感谢我导师唐斌教授。在我硕士学习阶段,从论文选题到每
一步研究工作进展,唐老师全部给了悉心指导和耐心教育。唐老师渊博知识、
敏锐思维、深刻洞察力、 快速把握问题关键并直穿问题本质能力,潜移默化地成为我求知上进动力。唐老师严谨治学作风,对科学不懈追求,对工作忘我热忱,和对学生倾心相授和耐心教育,全部使我获益匪浅。
毅、 成昊、 殷吉昊、 汪玲、范伟、 陈兵、 姜冬梅、 王森、 刘晓东、 刘曼、 罗吉、万再莲、 宋凯歌、 李志明和刘涛等同学对我帮助和支持。
感谢教研室全体伙伴,感谢杜正聪、 杜东平、 吴伟、孙闽红、 祝俊、 张高
电子科技人学硕寸:学位论文
参考文件
[1】TheU.S.Navy’S”WhiteCloud”SpacebomeELINTSystem A.AndronovZarubezhnoye
VoyennoyeObozreniye【ForeignMilitaryReview](ISSN0134·921X),No.7,1 993,
translatedby Allen Thomson
[2】焦逊,陈永光电子侦察对抗技术研究电子对抗技术1月第l期[3】赵勇,
徐永胜 | 国外海洋监视系统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 | 电讯技术第5期 |
【4】蒋磊, 文明 | “白云”监视海洋现代海军11期 |
【5】马元申,于小红,尹志忠军事信息对抗系统系统结构分析情报指挥控制系统和仿真
技术第3期
[6】吴培中美国海军海洋监视系统国际太空lO月号
【7】耿海军,赵焕洲透视美军太空攻防装备最新发展 国防科技12月
【9】HuangGaoming, Xi Zemin, Zhou Yun, Zhou Jin A Location Algorithm for【8】代健美,刘作学测时差干扰源定位简单算法中国测试技术
Thirty-EighthAsilomar Conference onVolume2.7—10Nov.Page(s):2079—2083 V01.2
【1l】XiangYuan,Y CarterGC.,Salt, J.ECorrelationamongtimedifferenceofarrivalestimators
anditseffectonlocalizationin amultipathenvironment.Acoustics,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1995.ICASSP一95.,1995 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Volume5,9—12 May1995
Page(s):3163-3166 v01.5
【13】BareJ.D.,Ham, EM Timedifferenceofarrivaldilution ofprecisionandapplications.
SignalProcessing IEEE TransactionsonVolume47,Issue 2,Feb.1999Page(s):52 1—523
【14】GuangxiangYao,Zhiwen Liu,Yougen XuTDOA/FDOAjointestimationinacorrelatednoise
environment.Microwave, Antenna,Propagation andEMCTechnologiesfor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APE .IEEE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Volume 1, 8—12 Aug.Page(s):
831—834v01.1
【1 5】Drake,S.R.,Dogancay,k Geolocation by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using hyperbolic
asymptotes.Acoustics,Speech, and SignalProcessing,.Proceedings.(ICASSP’04).
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Volume2,17-21 MayPage(s):ii一361-4v01.2
52
参考文件
[16]Dersan,A.,Tanik, Y Passiveradar localization bytimedifference ofarrival.MILCOM.
ProceedingsVolume 2,7—10 Oct.Page(s):1251-1257 v01.2
【17】Ho,K.C.,Chan, Y.TSolutionand performance analysisofgeo.10cationby TDOA.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Page(s): 1311—1322
IEEETransactionsonVolume29,Issue 4, Oct。1993
【1 8】Sathyan, T., Sinha, A., Kimbarajan, T Passive geolocation and tracking of an unknown number
of emitters.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Volume 42, Issue
2, April Page(s): 740—750
【19】朱朝晖时差定位原理及其应用 无线电工程第8期
【20】黄汉文海洋目标监视系统分析和发展设想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1月第15卷第5期【21】SCOTT M.RODRIGUE, JERRY L.BASH, MARKGHAENJY-I Next Generation Broadband
【22】刘卓然浅谈TDOA&FDOA干扰源定位原理和实践中多个关键原因 第10期 中国无线电 Di西ml Receiver Technology.
53
电子科技人学顾:匕学位论文
攻硕期间科研结果
科研项目:
863计划XXXX对抗技术研究
发表文章:
姚旭,杜正聪基于位置信息无源定位对抗技术攀枝花学院学报第6
期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