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滨河小区安置房南地块已经进入竣工验收前最后的冲刺阶段,作为滨河小区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我倍感责任和压力。
项目当下的主体工程和大面的内、装修工程已经完成,剩下的工作多为修理,完善,施工范围大,工作地点分散,工程量小,工作做法更加细节化,稍有不慎,极容易形成错误的做法或者造成各单体做法不统一,因此对技术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常工作要更加的细化,深化。
竣工验收必然涉及到资料,然而竣工资料的完善是每一个工程项目竣工前,最繁琐,最难完善的一部分,涉及规范要求多,牵扯范围广,且很多资料需要相关主管部门的配合和合作单位的配合。过程中遇到很多阻力和难点,截止当前,仍有少量资料不符合要求,所剩余的不符合要求的资料也是其中阻力比较大,比较难完善的资料,但在一点点的梳理下,目前已经具备完善的可能,后续工作在有序的完善过程中。
对于主管部门及合作单位的联系和关系保持是一个项目运作的基础,滨河项目的分部分项及各种涉及主管部门和合作单位的验收均是技术科负责,在此基础上,我必须保持和主管部门及涉及验收的合作单位的良好关系和联系,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我平常不定时的以回报项目进展或报审相关材料等名义走动,不定时的打电话保持联系,逢年过节打电话问候,以确保关系的保持,方便日后的各种验收程序。
再上述基础上,工程实体是对于目前工作的最大考验,PC结构,是新型建筑的代表。或许在国外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在项目进展的现在,我发现其结构安全,建筑工艺等的确已经无可挑剔,但是对于细部做法,尤其是防水性能上没有一套系统的,成熟的方案,因此整个施工过程就是处在不断的发现问题,预防问题,出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没有经验可以借鉴,__百度等搜索引擎也查不到,在不断的实践,研究和处理下,目前工程实体仍然有不合格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使用功能的缺陷上,目前的施工,主要集中在该类问题的处理上,经过年后不断的完善,目前大面积的问题已经全部消灭但仍然有不合格之处,对于剩余问题的处理是项目能否顺利竣工的关键,也是竣工后能否顺利交付使用的关键,同样是交付使用后能否不受到投诉处罚或减少投诉处罚,拿到质保金的关键,该类问题的严重性,项目部早已经认识到,所以对于使用功能的处理,项目部是列入重中之重的进行完善。
对于公司我有一点点建议,希望公司领导能予以采纳:我负责一些涉及深化设计和有技术特点的合同的编制和洽谈和走流程,鉴于目前现状,个人觉得,合同应该分等级审批,对于一些涉及面小,涉及金额少的合同,应该有绿色通道,或者简易流程,对于涉及范围大,涉及金额多的合同应该细化,深入的审核。这样或许对项目的进展速度有一定的帮助。此建议纯属个人设想,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领导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