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全套检查就是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生化全套检查内容包括: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通常所称谷丙转氨酶(CPT),存在于各组织细胞,以肝脏含量最多,其次是心肌细胞内,血清中酶活性很低。当这些组织病变,细胞坏死或通透性增强时,细胞内酶释放入血,使血清中ALT活性增高。血清ALT测定主要用于肝脏病的诊断。其测定方法有比色法和连续监测法。前者操作简单,不需特殊试剂和仪器,但结果不够准确,重复性不理想;后者快速,结果准确,是公认的好方法,但对试剂和仪器要求较高。
血清谷丙转氨酶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血液生化检查 > 酶类测定
血液
(1)比色法测定:ALT催化基质中的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反应,生成谷氨酸和丙酮酸,后者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苯腙,在堿性条件下显色。
(2)连续监测法:在ALT催化的反应中生成的丙酮酸,被LDH还原成乳酸,并使NADH氧化成NAD+,在340nm波长下吸光度降低,NADH的氧化速率与ALT活力成正比。
(1)比色法测定:
①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
A液:称磷酸二氢钾13.6g,溶于水中,加水至1000ml,冰箱保存。
B液:称磷酸氢二钠(含两个结晶水)17.6g,溶于水中,并加水至1000ml,冰箱保存。
取A液80ml,B液420ml混合,置冰箱内保存即可。
②ALT基质液:精确称取DL丙氨酸1.79g和α酮戊二酸29.2mg,溶于50ml磷酸盐缓冲液中,用1mol/L NaOH溶液(约0.5ml)校正pH7.4,再加磷酸盐缓冲液至100ml,可稳定2周。加麝香草酚90mg,可延长使用时间。
③1mol/L 2,4二硝基苯肼(DNPH)溶液:称取DNPH 19.8mg,溶于1000ml 1mol/L HCl中,置室温保存。
④0.4mol/L NaOH溶液:溶解16.0g NaOH于水中,并加至1000ml,置带塞塑料瓶内,置室温保存。
⑤2mmol/L丙酮酸标准液:可购买或自配。准确称取22.0mg丙酮酸钠(AR),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0.05mol/L硫酸至刻度。
(2)连续监测法:
①基质液的成分和浓度(IFCC):100mmol/L Tris缓冲液(pH7.5),15mmol/L α酮戊二酸,500mmol/L L丙氨酸,0.18mmol/L NADH,0.1mmol/L磷酸吡哆醛,1200U/L乳酸脱氢酶。
②市售试剂盒:按说明书用蒸馏水或稀释液溶解,用后置冰箱保存,一般可稳定4天。
(1)比色法测定:其基质液37℃预温,按表1操作。
混匀,置37%水浴20min,各管加0.4mol/L NaOH溶液5ml,混匀,置室温5min后,在505nm处用对照管调零点,读取各管吸光度,查标准曲线即得ALT活力单位。
(2)连续监测法:各实验室可根据本室的分析仪型号及操作说明书而定。主要参数:340nm波长,37℃,样本与试剂体积比为1∶10。
(1)比色法测定:5~25卡门单位。
(2)连续监测法:5~40U/L(基质中含P5’P时为8~50U/L)。
ALT测定对肝炎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估计均具有重要价值。
(1)急性肝炎显著升高,尤其对无黄疸、无症状肝炎的早期诊断更有帮助,其阳性率高,阳性出现时间较其他试验早,其活性的高低随肝病的进展和恢复而升降,据此可观察病情及预后。ALT持续处于高水平或反复波动,表示病变仍在进行或转为慢性肝炎。若黄疸加重,ATL反而降低,即所谓的“胆酶分离”现象,常是肝坏死的先兆。
(2)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ALT活性轻度升高。
(3)胆道疾病、心肌和骨骼肌损伤也可引起ALT升高。
比色法测定:
(1)严重黄疸、溶血、脂血标本可使测定结果偏高,以自身血清作对照可消除之。
(2)超过正常的标本应复查,>150U时应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重新测定,其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3)定期校正仪器、加样器和吸管,更换仪器或基质液时应重新绘制标准曲线。
医学里ALT是什么?
ALT(谷丙转氨酶)一般指谷丙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尤以肝细胞为最,整个肝脏内转氨酶含量约为血中含量的100倍。正常时,只要少量释放入血中,血清中其酶的活性即可明显升高。
在各种病毒性肝炎的急性期、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时,ALT大量释放入血中,因此它是诊断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的重要指标。
肝细胞内谷丙转氨酶的浓度比血清高1000~3000倍。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便可使血中酶活性增高1倍,因此转氨酶(尤其是ALT)是急性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标志。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时,应事先将底物、血清放在37℃水浴中保温,然后血清中加入底物,准确计时。
2、血清标本宜迅速与血块分离,及时测定,如不能立即测定,应置于冰箱内,但不能超过3天。溶血标本不宜测定,因细胞内酶的活性较高,会影响测定结果。
3、操作时应准确掌握作用时问、温度、pH值、试剂浓度以及试剂加入量,以免影响测定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ALT
在抽血检查身体时,有一个指标ALT是什么指标?
ALT,肝功能的一种,即“谷丙转氨酶”,旧称“GPT”
谷丙转氨酶(简称GPT、ALT)升高在临床是很常见的现象。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该脏器是不是正常,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ALT升高肝脏功能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常见的因素里,各类肝炎都可以引起ALT升高,这是由于肝脏受到破坏所造成的。一些药物如抗肿瘤药、抗结核药,都会引起肝脏功能损害。大量喝酒、食用某些食物也会引起肝功能短时间损害。
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其胞内浓度高于血清中1000-3000倍。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就可以使血清酶增高一倍。因此,ALT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但它并不具器官专一性,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它的增高。明显升高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度升高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肝脓肿,心梗、心肌炎、心衰等也可轻度升高。因此对ALT升高的评价应密切结合临床。部分ALT升高与脂肪肝、饮用酒精有关。临床常用的保肝药物较多。但有些药物治疗效果可以但容易反复,致使一些肝脏疾病长期不能治愈,大量的肝细胞遭受破坏。如何保护肝细胞,是保护肝脏功能的关键所在。
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和骨骼肌中。肝细胞或某些组织损伤或坏死,都会使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升高,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可引起转氨酶异常,必须加以鉴别
1、病毒性肝炎这是引起转氨酶增高最常见的疾病,各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均可导致转氨酶升高。2、中毒性肝炎多种药物和化学制剂都能引起转氨酶升高,但停药后,转氨酶可恢复正常。
3、大量或长期饮酒者谷丙转氨酶也会升高。
4、肝硬化与肝癌肝硬化活动时,转氨酶都高于正常水平,应该积极治疗。 5、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时,常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黄疸、血胆红素及转氨酶升高。
6、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升高,患者常有胸痛、心悸、气短、浮肿。心脏检查有阳性体征及心电图异常。
7、其他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肺炎、伤寒、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都有转氨酶升高的现象,但这些疾病各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并可借助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此外,急性软组织损伤、剧烈运动,亦可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所以你需要到医院做一个比较全面的检查,才能找出原因,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