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继承是一种快速、减少家庭内部矛盾的继承方式。遗嘱中可以留下关于财产的分配或安排。如果父母在遗嘱中留下了关于财产的分配或安排,当父母其中一方过世,并且他们在遗嘱中留下了关于财产的分配或安排,那么财产继承将依据遗嘱中的内容进行分配。另外,如果父母一人去世,留下的财产有一方个人财产的情况,那么对方个人财产还是归属于个人财产,不在继承财产范围内。如果父母一人去世,留下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况,那么继
法律分析
如果父母其中一方过世,并且他们在遗嘱中留下了关于财产的分配或安排,那么财产继承将依据遗嘱中的内容进行分配。这样做可以减少家庭内部的矛盾,也是最快的继承方式。
2、父母一人去世,留下的财产有一方个人财产的情况
如果父母一人去世,去世一方遗留的财产中涉及对方的个人财产部分并且已成立的情况下,对方个人财产还是归属于个人财产,不在继承财产范围内,继承人就只能继承夫妻共同财产的部分。
3、父母一人去世,留下的财产是共同财产的情况
父母一人去世,留下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时,按照法律继承规则及顺序进行继承。《民法典》规定,法定继承中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父母、子女,其中法律条文中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以上人员为第一继承人继承,均可继承父母一方去世所留下的财产继承。如果还有其他特殊协议及约定,是协议及约定内容来进行详细区分。
如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第一顺序继承人均确定放弃财产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对于遗产继承比例一般为平均分配,所有继承人可进行商议自行决定分配比例。但需要注意的是,继承人自身有能力却不尽到抚养义务的,理应少分或者不能参与遗产分配。
遗产分配的时候有一种情形需要注意,被继承人有固定劳动收入、生活的能力和劳动能力,不要求继承人赡养或者履行抚养的义务,有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抚养义务不是继承人主观原因造成,而是被继承人做出的决定,此时继承人不属于未尽赡养义务。
拓展延伸
父母是子女的法定继承人,一般情况下,父母一人去世,其遗产将全部由子女继承。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父母可能会就遗产的继承方式达成不同的协议,这种协议在法律上是有效的。
如果父母在其生前立下遗嘱,并且遗嘱中规定了遗产的继承方式,那么遗嘱就是有效的。遗嘱中可以规定由父母、子女或其他人继承遗产,也可以规定具体的继承份额。如果父母在其生前没有立下遗嘱,那么按照法定继承规则,遗产将按照一定的顺序由父母、兄弟姐妹和其他近亲属继承。
如果父母在其生前没有立下遗嘱,并且遗产的继承方式没有按照法定继承规则规定,那么遗产将按照法定继承规则进行继承。法定继承规则规定了遗产的继承顺序和份额,一般是由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和其他近亲属按照一定的顺序继承。
如果父母想要更改遗产的继承方式,必须在遗嘱中进行规定,并且遗嘱必须是有效的。否则,遗产将按照法定继承规则进行继承。
结语
遗嘱继承是快速、减少家庭内部矛盾的继承方式,如果父母在遗嘱中留下了关于财产的分配或安排。在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第一顺序继承人均确定放弃财产继承的情况下,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分配的时候有一种情形需要注意,被继承人有固定劳动收入、生活的能力和劳动能力,不要求继承人赡养或者履行抚养的义务,有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抚养义务不是继承人主观原因造成,而是被继承人做出的决定,此时继承人不属于未尽赡养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三十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条 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
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
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