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案例 篇11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案例 篇11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一个这样的老师》是北京版语文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注重写法的指导,注重读写的结合。

  【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它叙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会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又独具一格的老师形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与学生常见的文章有所不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人物,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文中既有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正面描写,也有对“我”的心理活动、怀特森老师教育效果的侧面描写。二者相互结合,怀特森老师特点就更加鲜明突出了。能够结合正侧面描写来了解人物的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体会这种侧面描写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中所塑造的怀特森老师的形象是对学生的一种“冲突” 分别从视觉、心理、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这四方面加以展现。在此,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写作的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在上一节课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结构的基础上,本节课设计了自主探究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来实施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因需合作在先,集体共议、顺学而导在后,通过整体地、联系地自主感悟、相互碰撞、引导学生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的影响需要学生走进文本并与之有效对话,揣摩课文写作方法更需要学生潜心读书,品味各种写法的作用及其结合的巧妙。

  4、技术准备

  制作演示文稿,出示自学提示、写作提示及侧面描写的概念,帮助学生体会其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评价;

  2.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今天我们继续深入的学习课文,要求学生齐读课题并回答这是怎样的一个老师? 这里预设了学生可能会说(喜欢、博学、敬佩、独特、与众不同、用心良苦、特别….. 等评价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

  看来学生们在初读课文后都有了自己的见解,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情?学生通过思考汇报。

  二、自主学习,深入感知课文

  (一)批注理解

  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1——11自然段。

  2)思考:在经历的这些事件中,我对怀特森老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文中标画出来。

  学生可根基课文中的内容总结出我的心情变化:

  预设喜欢-——怀疑——不满——理解(良苦用心)

  预设学生可能标注这些句子.

  a  “我们饶有兴趣的传看,记笔记,有的同学还画了图。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喜欢)

  b“可是,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却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旁边都打着大大的红叉!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师讲的写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怀疑)

  c  “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的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教室里响起了不满的议论声。”(不满)

  d   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理解)(一)此环节设计学生运用“质疑探究的方法”自行学习并

  再让学生概括的说出我对怀特森老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之后让学生结合着批注的句子说出自己的理解.

  (二)读中悟情

  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学生再次读文走入人物的心理,体会怀特森老师这个人物的特点。

  1、指名读1-2自然段,

  2、分角色指名朗读(3-8自然段),

  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如果当时你就在这间教室,面对此情此景,面对这样的一个老师,你想说些什么?全班交流。

  3、自由读9—10自然段

  面对我们的无理,怀特森老师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此时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学生自由读9—10自然段。读后找学生谈出自己的理解。

  3、齐读11自然段

  从老师朴实的话语中,我们总能学到点什么?我们也渐渐地明白了怀特森老师的良苦用心,怀特森老师的课每一节课都不同寻常——学生接读11自然段。教师追问: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三)读写结合

  怀特森老师的课生动、幽默、不同寻常,他的课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呢?

  1、请小组结合“怀特森老师教我们科学课之前和之后,我们又是怎样学习的呢?”这一问题在自读的基础上展开讨论。

  2、句式比较:文章14自然段出现的“正视”一词换成“看着” 行吗?学生通过反复研读,从中体会其中的不同含义?

  此时此刻,你认为“怀特森”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写出自己的看法。

  请你把这个句字补充完整: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你错了。”怀特森老师是一个——————的人,他……..

  (四)学法指导

  教师设计问题:学到这里我有一个问题,这后三个段落看似多余,能否删去呢?学生结合问题,展开讨论回答。老师适时介绍这一部分的描写是对怀特森教育结果的深入描写,是写作的一大特点,这叫做侧面描写,也叫做间接描写。它指不从正面描写人物,而是通过有关的人、事、物、景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的性格特征。本文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人物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二者相结合,怀特森老师的特点就更加鲜明突出了。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看得出同学们很喜欢他。我相信,同学们不仅对这位怀特森老师的特点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学会了“新怀疑主义”——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老师我也要向怀特森老师那样做。其实,在我们的课内外读物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揣摩的写法,建议大家课后在课内外读物中选择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文章,也用新怀疑主义的方法来体会其在表现人物特点方面的作用

  板书设计:

  30 一个这样的老师

  喜欢

  怀疑             与众不同:学会质疑

  不满                       学会探索

  理解             影响深远:学习方式

  敬佩                    生活方式

  【教学效果评价】

  1.能客观地评价怀特森老师,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2、运用本课学习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的同学。

  【教学特点】

  1、朗读:朗读和邻居“正视”的句子,我扮演邻居,学生扮演作者。学生严肃地告诉我“你错了”,我追问,我错哪里?学生马上接说“怀特森老师不是在捉弄我们,而是在教会我们学习的方法。我恍然大悟地说“哦!原来如此,是我错了。”

  2、理解:

  (1)学生提到“狡黠的光芒”时,只是从表面的字义上去理解,我马上提示学生: 老师狡黠的光芒究竟想告诉我们点什么?他的目光里藏着什么内容? 学生很块从文本中找到里相应的句子解答。从而达到学习方法的迁移,马上能联系上下文解答“他想让我们学到点什么?”这一问题。

  (2)充分阅读,读悟结合。重点品读1—10自然段,学生自主学习勾画“我”的心理心里活动的句子并且批注上自己读出了怎样的心情。由于给的时间充足,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效果较好。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