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荷叶圆圆》教学案 篇4

《荷叶圆圆》教学案 篇4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一,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文中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化认识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依据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质,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文中体现以下几点:

  1.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摸的世界中。

  2.创设情景,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在读课文中,培养学生语感。

  二,课堂实录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介绍几个新朋友,都有谁呀,我们先来猜一猜,请看大屏幕,

  这是谁呀?

  生:小水珠。

  师:它躺在哪儿的?生:荷叶上。

  师:这又是谁呀?生:小蜻蜓。

  师:它立地哪里的?生:荷叶上。

  师:看到这幅图,就想起了我们学过的一句古诗,它是什么?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说得真好,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生:小池。

  师:作者是谁?生:杨万里。

  师:我们一起把它背一遍好不好?生:好。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那就接着猜吧,这是谁呀?

  生:小青蛙。师:小青蛙蹲在哪儿?生:荷叶上。

  师:这又是谁呀?生:小鱼儿。

  师:小鱼儿在谁的下面游来游去。生:荷叶下。

  师:这四个小伙伴都和荷叶有关,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荷叶圆圆。板书课题,

  齐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荷叶是什么形状?生:圆圆的。

  师:是什么颜色的?生:绿绿的。

  师:对啦!荷叶是圆圆的,绿绿的。一起读一遍。

  师:下面自读课文,然后把课后生字读给同桌听。明白了吗?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我举起一个生字卡,你们光动嘴,不出声,我看见你们嘴一动,我就知道是什么字?信不信?生:不信。

  师:那我们来开始吧。

  生:停,晶,荷,膀。

  师:下面一起读并组词。

  生:透,透明。篮,摇篮。

  师:还可以组成什么词?生:篮球,花篮,竹篮。

  师:接着读。

  生:翅,翅膀。摇,摇篮,摇摆。蹲,蹲下,蹲在。珠,水珠。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得真好。我们在来做一个游戏,这儿有一面鼓,鼓声一停,鼓上就有字,我们来抢答,看谁答得对。开始,停。

  生:荷。

  师:谁能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生:草字加一个姓何的何。

  师:我们班有姓何的同学吗?生:有,何明星。

  师:草字头的字和直物有关。

  小结: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其它字,总结得出:王字旁和珠宝玉器有关,提手旁

  和手的动作有关,竹子头和竹子有关,提土旁和土地有关,月字旁和身体有关,

  足字旁和脚和腿的动作有关,口字旁和嘴有关。

  (三)朗读课文,感悟文意。

  师:课文中有一只小青蛙,把荷叶当成是它的歌台,板书:歌台。我们要把荷叶

  当成是我们的展示台,展示什么呢?展示我们朗读课文的水平,看大屏幕,

  听老师读,我们在读课文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1:要读通顺。生2:要读正确。生3:要读懂。生4:要读

  得有感情。

  师:同学们真会说,我们先把课文读懂好不好。

  生:好。

  师:边读边想,课文介绍了那几个小伙半,他们都把圆圆的荷叶当成什么?听明白了吗?先读,后讨论,讨论完了再读。

  生:学生开始读。

  师:可以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生:可以。

  生2:小鱼儿,小水珠,小青蜓,小青蛙。

  生边说师边板书。之后老师拿出凉伞,摇篮,停机平的卡片。

  师:小青蛙把荷叶当成歌台,这个该贴在那儿?(凉伞)

  生:小鱼儿的后边。

  师:为什么?生:因为小鱼儿说荷叶是它的凉伞。

  师:对了,这个该贴在那儿?(揺篮)

  生:小水珠后面。

  师:为什么?生:因为小水珠说荷叶是它的揺篮。

  师:最后一个谁说?还要说为什么?

  生:小蜻蜓的后面,因为小蜻蜓说荷叶是它的停机坪。

  师:小蜻蜓是立在荷叶上的,把立贴在这儿?那还有三个应该怎样贴?

  谁原上来贴?喊三个同学上来贴。

  师:请看黑板,我说上一句,你能不能说出下句?

  生:能。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四)再读课文,练习背诵。

  师:下面我们开始展示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不要老师教你们?那就同桌开始读,如果你不会,你就请教别人,读不好的,就帮一帮他。我提示一下,读到小水珠就眨一下眼睛,眨眼睛会吧?

  生:会。

  师:展开透明的翅膀,就把翅膀动两下:瓜瓜地放声歌唱,读完就瓜瓜两下。都练好了吗?生:练好了。

  师:谁原读小水珠的话。

  生1:我来读吧。

  师:她读得好不好?生:好。

  师:我们一起来一遍,好不好?读完就眨一眨眼睛。

  师:小蜻蜓谁读?生2:我来吧。

  师:你能把它背下来吗?生2:能。

  师:还有谁能?我们一起来一遍吧。

  师:下面轮观察到小青蛙了,谁原读,这么多人都原意,我们一起来一遍吧。

  生:生一起读。

  师:下面就看小鱼儿是怎么游的?能不能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生:我来。

  师:你们想不想当小鱼儿,就用你们的小手来表演吧!

  生:一起表演。

  师:小鱼儿在荷叶下做什么?它会说什么?

  生1;真凉快,我好舒服啊!

  生2:荷叶真好,我喜欢荷叶。

  ……

  师: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读出来,谁敢?

  这么多同学都敢,那我们就一起来吧!

  师:真了不起。把课文在看一遍,看那个地方你还不行,然后我们一起背诵一遍。

  生开始看书。

  师:行了吗?生:我们一起来吧!

  (五)拓展练习,巩固课文。

  师:如果送你一片荷叶,你把当成你的什么?

  生1:我把它当成我的扇子,天气热的时候,我就拿它扇风。

  生2:我把它当成小船用它来过河。

  生3:我把它成雨衣下雨的时候好穿。

  生4:我把它当成床累了就休息一下。

  ……

  三,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上课开始我就用猜一猜引出新课,极大的调动了积极性,使节课学生都有浓厚的兴趣。又用了两个游戏进行识字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多种形式激发读书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一遍课文,注意把课文的字音读准。在此基础上再将课文带着问题完整自由地读一遍。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将课文完整自由读两遍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并读给大家听。接着有齐读,男女生对读,比赛读等,读的形式较为丰富,激发了孩子们的朗读兴趣。

  平时上课时,同学们最喜欢分角色朗读课文,遗憾的是我没有把握好等我进行这一环节时,已经快要下课了,只好忍痛割爱,把这一环节删了。

  (三)拓展课文培养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最佳时期,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告诉我们,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因此,我及时地给已经在阅读课文中得到许多启示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比如创设情景,学习小水珠,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成了一颗晶莹透亮的小水珠,躺在绿绿的荷叶上。“小鱼儿”躲在荷叶下干什么呢?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最后,我还安排了拓展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