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7教学反思
汉字是世界迄今为止仍在使用的表意义文字。本课侧重于形近偏旁比较识字,比较“示字旁”、“衣字旁”和“宝盖头”、“穴宝盖”两组易于混淆的偏旁。在教学中我特别把握这一契机,激发学生对这一古老文字的热爱之情。
第一步:温习旧知,激趣识字。
用文字游戏让学生重新回顾识字3,4里文字的演变知识。既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又启发了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识字的方向。了解这个偏旁的演变过程,观察图与古文字之间的联系:图示——古文字——今文字(偏旁),再来理解词语。
第二步:采取多种形式识字,强化对形近偏旁构成的生字的比较记忆。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识字。开课就先用一个大红年画把学生带入鲜明的语境当中学习生字“福”,学生驾轻就熟。再引出“祝福”一词为后面理解较抽象的“示字旁”的本意做个铺垫。
象形字识字。我先让学生理解了“祝福”,“神话”,“祖先”的意思,再建立起偏旁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汉字的演变规律:由丰满的图形→简洁的象形文字→端正的正楷字。理解象形文字的字理、偏旁的由来。也从中认识世界、感悟文化、丰富情感,为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储备了势能。
比较识字。由于是形近偏旁的教学,那么在课中就要引导学生做全面地比较。我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字理比较“示字旁”和“衣字旁”不同的本意,进而能准确地辨别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此外字形上的“一点之别”虽然是细节却不容忽视。而本课生字“裙,裤,衬”虽然字形复杂,却是有章可循。利用学生已有形声字的概念,我让学生比较异中同,同中异,就不必在进行烦琐的字形分析了,还可以让学生得到自主识字的实践。
第三步:教学有主次,训练有层次。
本课编排的这两个偏旁,“示字旁”字由于古今意的差别较大,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因此从本班学情出发,我把它定为教学的重难点。而“衣字旁”由于学生在上学期已有接触,且意思明朗,因此我采取了“开放式”的教学法,放手让学生自学。
苏教版二年级下:《识字7》教学反思
本课是形近偏旁比较识字。
在导入时,复习了识字四。让学生找出每串词组的规律,并复习了当时的学习方法。
我在上这一课也没有什么创新的教案设计,就按部就班的上好这一课。先出示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得是什么?(表达要求要完整),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词语。当一组词语都出示以后,要求学生找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同一个偏旁。然后再了解这个偏旁的演变过程,观察图与古文字字之间的联系:图示——古文字——今文字(偏旁)。最后再来理解这几个词语。就按照这样的方式学习以下的几组词串。
整个教学过程还是比较流畅,只是本问中,没有找到训练的点。只让学生在认识偏旁的时候,想一想出了课文中还有那些字,也带有这个偏旁?并学习了归类的识字方法。这些字都与什么有关,通过理解偏旁的本义来理解和记住该字词。还注意让学生从义和形上比较区别了“示字旁”和“衣字旁”以及“宝盖头”和“穴宝盖”。
上下来的感觉:学生掌握得还是不错的。只是在感情朗读指导上有些难度,因为本课的韵文读起来并不是那么朗朗上口,缺少一些情感的投入,只是读顺了,然后便流利了。
教学反思
借助彩图 激活经验 触摸语言——有感于“鸟窝”一词的教学
作者:时守礼
(一生读“鸟窝”一词。)
师:谁能从彩图中找到“鸟窝”?
(生1到彩图前指出“鸟窝”。)
师:能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1:鸟窝是鸟妈妈用横七竖八的树枝造成的。窝里有两只可爱的鸟宝宝,鸟妈妈捉来一只大菜虫喂鸟宝宝。
(词串识字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但不只是简单的为识字而识字。识字的同时要训练孩子的语言,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这些训练的机会从哪里来?我们要有一种资源开发意识,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结合识字、理解词语、认识事物来发展语言能力。)
生2:老师,看到这幅图画,我想到了刚学过的成语“舐犊之爱”!
师:为什么会想到这个词语呢?
生2:因为鸟妈妈捉虫子喂鸟宝宝就像老牛舔着小牛一样!
师:活学活用,好!
生3:老师,我还想到了刚刚学过的“家庭”一词。
师:为什么呢?
生3:树上的鸟窝就好象一个家庭,这个家庭中有两个鸟宝宝和一个鸟妈妈。
生4:老师,由“家庭”我还想到“天伦之乐、其乐无穷”两个成语。
……
(肖川博士指出“有效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虽然是简单的“鸟窝”一词的教学。孩子们有观察画面获得直观感受后,激活了自己的经验背景,使简单的识字走向更为复杂的理解。着名语文教育专家吴立岗教授曾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太注重语言积累,而忽视语言运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运用以前积累过的词语、句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同时,在教学中,结合孩子的运用,如 “为什么想到舐犊之情”?让孩子在语言训练中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师:小朋友们,“鸟窝”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感受?能通过读告诉老师吗?
(一生轻柔地读。)
师:你想告诉老师什么?
生:鸟窝很舒服。
师:老师听出来了,鸟窝对于小鸟们来说就像席梦思一样舒适。
(一生声音响亮地读。)
师:你想告诉老师什么?
生:鸟窝很温暖!
……
(“言为心声”,孩子对词语有不同的感受,就会用不同的声音表达,这也就是语感地培养。语文教学中,所有独特的理解、感受都可以用声音表达。这样的教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感到有趣,这样的教学,才更有利于孩子细腻心灵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