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打酱油的来历

打酱油的来历

来源:意榕旅游网

打酱油,出自贾平凹文章《笑口常开》,是指以前的酱油都是零卖零买的,自己拿着瓶子到商店,你要多少,人家就给你称多少。现引申为网络上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相当于路过。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打酱油的来历

打酱油的来历有六种,如打酱油来源于贾平凹的文章《笑口常开》。以前的酱油都是零卖零买的,拿着瓶子到商店,要多少,店家就称多少,这就叫打酱油。打酱油源于陈强与陈佩斯父子的喜剧《父与子》中的一个镜头。

打酱油的来历

打酱油现在也指遇事认为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相当于路过。

打酱油通常比喻一种预期的结果或时光飞逝,或指说自己已经老了或是不年轻了。

酱油是用大豆或脱脂大豆或黑豆、小麦或麸皮、水、食盐酿造而成的液体调味品。

打酱油的由来

1、来源一

广州电视台采访一位市民,问他对于一些新闻的看法,这位市民说:“关我什么事,我出来买酱油的。”这句话也因此流传开来,各种PS和改编风靡一时。由此“酱油男”一词在网络成为笑谈,甚至派生出了酱油族等网络用语。

2、来源二

来自于贾平凹文章《笑口常开》,原文如下:有了妻子便有了孩子,仍住在那不足十平方米的单间里。出差马上就要走了,一走又是一月,夫妻想亲热一下,孩子偏死不离家。妻说小宝,“爸爸要走了,你去商店打些酱油,给你爸爸做一顿好吃的吧!”

孩子提了酱油瓶出门,我说:“拿这个去”,给了一个大口浅底盘子,“别洒了阿!”孩子走了,关门立即行动。毕,赶忙去车站,于巷口远远看见孩子双手捧盘,一步一小心地回来,不禁乐而开笑。可见,来这里打酱油的就是父母学了贾平凹的做法,

把小孩子打发出来的,因为端的是“大口浅底”的盘子,所以一时半会回不了家,小孩子嘛,可能手里还有几个买酱油剩下的余钱,于是又跑去了网吧,上q了吧,又不知老爸老妈让打酱油的真实动机,童言无忌,老老实实向家长坦白:“我是来打酱油的,关我什么事!”

3、来源三

源自于陈强与陈佩斯父子的喜剧《父与子》中的一个镜头:影片中陈佩斯所饰演的二子因为要考大学,刻苦温习功课,以至于走火入魔。父母让他出去打酱油,结果他拿着瓶子,一边背书一边走,撞到一个路牌,上边写着“前方施工,请绕行”于是转了一圈,拿着空瓶子回去。空走一遭,什么也没留下,什么也没取回,等于路过。

4、来源四

由于以前酱油都是散称零卖的,而家里一般都唤小孩去跑腿,也算作是对小孩的一种锻炼。一般是指小孩都很大了,都能自己一个人去买酱油了,通常都比喻一种预期的结果或时光飞逝,或指说自己已经老了或是不年轻了,如:我上大学时,我的初中同学结婚了,他就对我说:“你结婚时,我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5、来源五

《铁道游击队》第七章 :王强提着一个大玻璃瓶子,眨着小眼,摇晃着膀子,装出一种很快乐的神情,到车站上去。见了鬼子的岗哨,他神情是那么自然,站上的买卖人、脚行都是老熟人,一见面就问:“王头,多久不上站了呀!提着瓶子打酒么?”

“不,”王强笑着说,“我是来打酱油的,听说洋行里不是有新来的好酱油么?”王强一边和站上的买卖人搭讪着,一边向洋行的那一边走去。可以看出,在《铁道游击队》中,打酱油就已经是“路过,观察”的幌子了。

打酱油的由来?

打酱油指的是对于一些事情不关注也不关心,或者指在某件事上存在感比较低。这一词来源于一个外景采访,问一个路人对陈冠希事件有什么看法?路人回答说“关我什么事,我就是出来打酱油的!”从此这个词便火了起来!

打酱油的由来

打酱油的由来是以前的酱油都是零卖零买的,自己拿着瓶子到商店,你要多少,人家就给你称多少。不过现在“打酱油”有不同的意思,属于网络流行语,有遇事认为与自己无关,相当于路过的意思,还有指小孩长大了,感叹时光飞逝。

“打酱油”是网络流行语,来源于贾平凹文章《笑口常开》,是指以前的酱油都是零卖零买的,自己拿着瓶子到商店,你要多少,人家就给你称多少 ,而家里一般都唤小孩去跑腿,也算作是对小孩的一种锻炼。

现在“打酱油”可不是真的指去打酱油,而是指小孩都很大了,都能自己一个人去买酱油了。通常都比喻一种预期的结果或时光飞逝,或指说自己已经老了或是不年轻了,如:我上大学时,我的初中同学结婚了,他就对我说:“你结婚时,我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