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名女工,一年焊接钢带4000余片,焊接单梁护板6000余片,质量xx%达标……这是xx集团xx煤矿一个普通女工班组去年交出的年终答卷。手握焊钳、目光专注工作时,她们身上所散发出的光彩远胜华装丽服装点出的娇柔,她们身上展现出的优秀品质,即便是煤海汉子们也为之折服。走进xx煤矿,在车间、厂房、变电所,处处都能感受到这些矿山女工劳动中的欢乐、汗水里的欢欣……
焊花中绽放多彩人生
xx煤矿恒达公司综合修造厂铆焊组的女工们,主要承担着井下各种规格钢带、拱架的焊接任务。夏天里,高温作业中几分钟的时间,她们的汗水就能浸透厚实的工作衣。因为长年从事焊接工作,当年白皙的皮肤也早已变得粗糙黝黑。记者采访时,正赶上xx煤矿井下急需一批特种钢带,虽然已是中午下班时分,她们仍然没有丝毫倦意,直到午时七点多钟,她们才有时间放松下来和记者聊上几句。“这么长时间的高强度作业,你们觉得苦不苦?”“这不算什么,井下急需这批材料,一旦供应不上就要影响生产,井下停一个小时损失就大了。”满脸汗水的史改英用浓重的长治方言告诉记者。
xx煤矿铆焊组仅有7个女工的班组,是xx矿恒达公司焊接工作的主力班组,一年到头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有时为了赶时间,她们要连续作业多个小时,高温熏烤作业不但手上会熏出血泡,脸上也会蜕皮。但她们这样说,当看到自我焊接的产品保质保量送到井下,便是她们一天中最欢乐的时光。
“别看铆焊组都是女同志,比起吃苦耐劳她们一点不比男同志逊色,技术也是好样的。她们摸索出的‘固定模具加减法’和‘活动模具加减法’此刻已经在全矿推广开了。”xx煤矿恒达公司总经理王晋生说起他手下的这个女工班组,话语中透露出的不仅仅有赞扬,更饱含着钦佩。高温焊花中融化的不仅仅是钢铁,也绽放出了她们多彩的人生。
行车上盛开煤海金花
副井车房,是煤矿辅助运输的要害场所,负担着所有井下材料、设备的运输任务,一天24小时那里一刻也不能停止运转。今年44岁的和xx是这个要害场所的最高“指挥官”,从她xx年调入车房至今,长达15年的时间里,副井绞车房没有因一次事故影响过生产,她们的背后同样有一串串光辉的数字——2305工作面回收,累计回收支架120组,前后溜槽240节;2105工作面安装,累计运送支架130余组,前后溜槽260节,卡轨车运输3000余趟……
车房行车的高度离地有12米多高,夏天操作室被烈日暴晒,因为不能影响视线,四周玻璃没有任何遮挡,40余度的高温中她们必须坚持作业;冬天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她们包裹着厚重的工作衣,一干就是两三个小时,就是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女工们以往连续三天每一天工作xx小时,长握操作杆手累到发麻,睡眠不足导致双眼布满血丝……。就是在这样一群柔弱女子的双手操作下,成百上千吨的物资材料准确无误的送达了井下每一个作业地点,撑起了xx煤矿辅助运输的钢铁脊梁。
电网里织就青春梦想
电网常常被喻为“大动脉”,对于煤矿企业更是如此。但在xx煤矿35kv变电所里,一群正值芳龄的矿山女工却是这座矿山的“把脉”高手。全矿地面、井下的生产、生活供电状况,主供电线路的电缆温度,井下供电系统、水处理、压风机的运行状态,都需要她们全天候实时监控任务。一年365天,她们终日与“电”相伴,记录着“血液”每时每刻的运行状态,细致入微的观察矿山“脉搏”的每一次跳动。
这是一个高素质的班组,大都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学历高、本事强、技术硬是这个班组最大的特点。“这帮丫头,个个都是‘火眼金睛’,全矿所有的供电线路图,她们都烂熟于心,不管哪儿出了问题都逃可是她们的‘法眼’”,xx煤矿机电队队长焦向宁笑着讲道。除了每一天的日常工作外,她们给自我安排了一个课程表:周一学习“双三达标”、周二练习“手指口述”、周三、周五集中学习理论知识、周四“你讲我听”大交流,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浓厚的学习氛围潜移默化中将这群“丫头”锻炼成了一个个技术能手。凭着凡事较真、精益求精的一股子“韧劲儿”,这支年轻队伍连续多年实现了供电无事故。电网里流动的不仅仅是矿山的“血液”,同时也织就了她们的青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