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年天宫课堂第二课学习总结 篇6

2023年天宫课堂第二课学习总结 篇6

来源:意榕旅游网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验证。从那一天开始,璀璨无垠的星空之上,多了一抹中国红。

  我时常轻倚床头,凝望星空,对空间站充满了无限的幻想与憧憬:他们如何维持氧气与水的循环?如何移动与就餐?又如何消遣与工作?

  这一切,在今天找到了答案。20__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宇航员兼职老师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天宫空间站为我们讲述并演示了在失重状态下的种种基本活动——饮水、锻炼、工作等;另外,还有在失重状态下的各种有趣的现象,如液体的表面张力、液体的浮力、细胞研究等。

  虽然课程仅仅四个小时,我却久久不能忘怀,感慨国家的伟大。遥想197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这个还在襁褓中的孩子,迈出了自己的航天史脆弱的第一步。正当世界对此嗤之以鼻时,中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1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独立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20__年,杨利伟携带全中国人民的翘首以盼,为星河增添了一抹亮丽的中国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20__年,“嫦娥奔月”再也不是幻想,“嫦娥一号”为月球拍下了一张绝美的“素颜照”;20__年,新一代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首次完成海上发射,弥补了中国在此方面的弱项,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海上发射技术的国家;20__年7月,“天问一号”将目光放在了火星,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同年11月,“长征五号”成功将“嫦娥五号”送入地月转移轨道,中国首次开采了“国外”的土壤……

  汪国真说过:“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50年,科学家的忍辱负重;50年,中华儿女的含辛茹苦,换来的不仅是国力的强盛,更是世界的认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50年前,中国经历了怎样的腥风血雨!没有人相信中国会干出一番大事业;50年后,中国又经历了怎样的沧海桑田!我们可以自豪地对我们的祖先说,我们没有食言,我们真的做到了,我们站在了世界的前方!

  中国啊,期盼之处,皆是星辰大海;到达之处,皆是根深蒂结;回眸之处,皆是芳草萋萋。所以,少年啊少年,不要停下脚步啊,我们的学习仍未结束,我们的旅途刚刚开始。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