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才发言稿 篇12

人才发言稿 篇12

来源:意榕旅游网

  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

  近年来,我市科技和人才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推动宜宾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其中去年的科技和人才工作尤其突出了“工业强市”战略和 “现代农业”构建两个重点。去年,全市共完成技改投资52.9亿元,有17个技改项目列入全省重点,有5个项目获全省科技进步奖,部分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共申请专利520件,同比增长38%,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相继推出,新增实施转化专利技术成果313件,新增销售收入62.2亿元,新增利税4.57亿元。领军型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有3人获中国酿酒大师称号、2人获第四届四川杰出创新人才奖,培养了享受国家津贴专家1名、省优专家6名、市级优秀人才67名。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科技和人才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不突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服务功能还不够强大,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具有特殊技能的专业人才还很缺乏,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效果不明显等等,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和提高。

  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创新工作年”。我们要以科技和人才工作的创新为龙头,继续实施“科技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增强社会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会议接下来将对去年的科学技术进步进行奖励,对优秀人才进行表彰。冬生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是要努力营造全民创新的浓厚氛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方面,要制定鼓励企业创新的相关政策,加大支持社会和企业创新的力度,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建立开放共享的自主创新基础条件平台。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大科技普及力度,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形成全民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积极实施全民科技素质行动计划,充分利用省、市科普教育基地和市科技馆,广泛开展科技宣传和科学普及,努力提升广大市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二是要加快推进以产业为核心的自主创新。创新要以产业为核心。要始终立足宜宾的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积极组织力量集中攻克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要在鼓励原始创新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成果,加强再加工、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当前,尤其要加快启动一批市级工业、农业、社会发展领域的重点科技项目,力争在酿酒、能源、化工、化纤、机械、电子等产业技术上取得重点突破,尽快形成创新产品,努力振兴优势产业,加快产生经济效益,迅速提高我市产业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确保“把科技资金80%以上用于企业,集中支持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重大项目”的要求,重点支持创新型、高新技术、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农业产业化龙头、产学研合作等企业发展;重点支持重大战略产品和技术项目;重点支持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和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企业技术中心、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创新平台建设。

  三是要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不断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开展好相关领域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与应用。继续加大专利申请力度,努力改善我市专利结构。促进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化实施,为创名牌产品和弛名商标打下基础,逐步形成一批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自主知识产权。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制度,加强专利执法工作,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和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四是要不断深化科技和人才体制改革。要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深入开展“市校合作”和“校企合作”,逐步探索和建立科技合作需求对接机制、人才柔性引进等工作。要结合宜宾实际,着手集成高校、企业、技术协会等科技资源,逐步建成全市科技信息检索、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网络共享、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和技术市场4个平台和综合服务厅,积极为社会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信息、交易、宣传和知识产权方面的优质服务。继续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企事业科技人员队伍、农村科技特派员和专家服务队培养,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科技人才队伍。

  五是要努力营造人才施展才华、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政策。首先,要营造创业环境,以待遇吸引人才。提高引进博士高层次人才安家补助,实行博士每月800元、硕士和市级及以上优秀人才每月200元的“优秀人才政府激励岗位奖”。本市通过继续教育取得相应学位的人员享受同等奖励。用100万重金引进在全国范围内带项目的高级职称尖端人才(其中60万元以上用于项目“孵化”资金),从事科研开发、产业引导、农业项目等。其次,要搭建创业平台,以事业留住人才。对引进到机关的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实行公务员聘用制,切实解决好身份限制等问题。对实行“虚位招聘”引进到市政府重要职能部门的高层次人才,可按程序录用为公务员。对实行“腾岗引才”引进到市属中学和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可直接担任副县级领导职务。对企事业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确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再次,要完善奖励机制,以荣誉激励人才。对“宜宾市重大科技贡献奖”获得者实行特等奖20万元、一等奖10万元重奖。对获得国家、省级奖励以上优秀人才荣誉称号的个人和集体,由市委、市政府给予双倍或相应配套的资金奖励。

  六是要畅通人才成长的渠道。在总结今年公开选用博士研究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完善相应的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积极规划建筑、资本运营、金融证券、交通桥梁等紧缺专业,逐步缓解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紧短缺的现状。积极实施“发展育才”工程,加快现有人才培养提高。充分发挥能源、酒类食品、化学工业等优势产业的拉动作用,依托产业项目聚才,搭建创业平台引才。切实依托优势骨干企业的产业和人才优势,不断深入推进创新团队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与市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知名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途径和方式,加大组织各类人才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短期教育培训。积极探索“体制外”人才培训模式,加大组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赴市内外学习培训。

  同志们,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实现宜宾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必须抢抓先机。今年的时间已过去一半,做好下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抢抓机遇,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市科技和人才工作新局面,为把宜宾建设成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