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德的网络解释是:代德代德是汉语词语,解释为取代旧朝以治天下之德,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代德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代德详细内容】
谓取代旧朝以治天下之德。战国﹑秦﹑汉时,盛行/'五行代德/'之说,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附会于皇朝的兴亡。/'代德/'作为改朝换代的一种说法,后遂具有迷信的色彩。
二、引证解释
⒈谓取代旧朝以治天下之德。引《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戊午,晋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请隧,弗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逸周书·芮良夫》:“以予小臣良夫观天下有土之君,厥德不远,罔有代德。”孔晁注:“言无远德,罔有天下也。”⒉战国、秦、汉时,盛行“五行代德”之说,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附会于皇朝的兴亡。“代德”作为改朝换代的一种说法,后遂具有迷信的色彩。引北周庾信《周宗庙歌·皇夏》:“龙图基代德,天步属艰难;謳歌还受瑞,揖让乃登坛。”《宋书·武帝纪中》:“代德之符,著乎幽显,瞻乌爰止,允集明哲,夫岂延康有归、咸熙告谢而已哉!”
三、综合释义
谓取代旧朝以治天下之德。《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戊午,晋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请隧,弗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逸周书·芮良夫》:“以予小臣良夫观天下有土之君,厥德不远,罔有代德。”孔晁注:“言无远德,罔有天下也。”战国、秦、汉时,盛行“五行代德”之说,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附会于皇朝的兴亡。“代德”作为改朝换代的一种说法,后遂具有迷信的色彩。北周庾信《周宗庙歌·皇夏》:“龙图基代德,天步属艰难;謳歌还受瑞,揖让乃登坛。”《宋书·武帝纪中》:“代德之符,著乎幽显,瞻乌爰止,允集明哲,夫岂延康有归、咸熙告谢而已哉!”代德[谓有代治天下之德也。#####《逸周书·芮良天解》:「厥德不远,罔有代德。」注:「代德,谓可以代周之人。」;《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朝王,王飨礼,命之宥,请隧,弗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五行之德,历相更代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宋书·武帝纪》:「代德之符,着乎幽显。」]谓有代治天下之德也。《逸周书·芮良天解》:「厥德不远,罔有代德。」注:「代德,谓可以代周之人。」;《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朝王,王飨礼,命之宥,请隧,弗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五行之德,历相更代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宋书·武帝纪》:「代德之符,着乎幽显。」
四、其他解释
1.谓有代治天下之德也。《逸周书·芮良天解》:「厥德不远,罔有代德。」注:「代德,谓可以代周之人。」;《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朝王,王飨礼,命之宥,请隧,弗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
五、关于代德的造句
1、建成后,这里一直作为德国在青岛总督的官邸,一战时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此处便成为日本青岛守备军司令部官邸。
2、近代德国民族主义从反对民族压迫、要求民族统一,蜕变为以扩张为特征的民族沙文主义,问题在于其原因与后果之间存在相悖现象。
3、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德和园殿座进行了整修并油饰彩画。
4、阿婆是苏州女人,会弹琴会刺绣会外语会做各色苏州美食,在那个时代,德言容功,算是很全的了。
5、尽管如此,狄尔泰的思想仍然是我们了解现代德国哲学的一把钥匙,也为我国目前的认识论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6、在评论了莱氏对德语的长处和短处的分析后,本文简略地追溯了现代德语于继后两世纪的发展。
六、关于代德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