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一、内容:

  第一讲 绪 论: 2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学习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意义;同时了解该课程需要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安排等等。

  二、主要教学内容

  学习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目的和意义:文化的概念、分类及结构;学习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课的基本内容;学习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安排等。

  三、思考题

  学习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讲 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 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并从中总结出相关的规律。同时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产生,受到地理环境、经济结构和血缘宗法制度的影响。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雏形期、定型期、强化期及转型期;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大陆地理环境,以农为本的经济模式,血缘宗法制度。

  三、思考题:

  怎样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

  第三讲 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危机与转变 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与时俱进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认识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认识到传统文化只有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才能永保生命力。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危机与两次转变;五四新文化时期的文化论争;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统文化在中国台湾。

  三、需要延伸的课外内容

  观看资料片:诗词欣赏。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的诗词是继承传统,并发扬光大的典范之作。

  四、思考题

  1、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角地位,为什么会遭遇如此严重的冲击?

  2、近代中国出现反传统文化极端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讲 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与文化中的作用 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国各民族人民所共同创造的。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蛮戎狄夷在“汉族”形成中的作用;少数民族充实了汉族,汉族也充实了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区域性政权为中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元、清两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近代以来少数民族的反帝爱国斗争。

  2、中国各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农业方面;畜牧业方面;手工业方面;民族语言和文字方面;医药学方面;绘画、雕刻方面;音乐、舞蹈方面等

  三、需要延伸的课外内容

  放映反映南方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的影像资料:《南方少数民族》,使学生对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四、思考题

  1、中国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哪些贡献?

  2、中国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哪些贡献?

  第五讲 儒家和道家哲学 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儒家和道家哲学的主要内容,同时了解中国传统哲学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主要教学内容

  儒家和道家主要思想内容介绍;儒家和道家哲学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思考题

  1、道家和儒家哲学思想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2、道家和儒家哲学思想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有哪些影响?

  第六讲 佛教的传播及其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影响 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佛教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影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知识水平,同时使学生对当今社会的宗教现象有正确地认识。

  二、主要教学内容

  佛教的传播;佛教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佛教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需要延伸的课外内容

  学生可参观一些宗教建筑场所,以便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思考题

  1、佛教对中国文化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2、佛教在中国历史中有哪些作用?

  第七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征 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特定的价值系统、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伦理观念等,了解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体现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主要思想观念。

  二、主要教学内容

  强大的生命力和内聚力,突出的人文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重名誉尚气节的人格精神。

  三、需要延伸的课外内容

  参观古代建筑,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基本功能。

  四、思考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征有哪些?

  2、你认为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内容是什么?

  第八讲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主要技术发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技术发明;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国古代数学;中国古代物理学;中国古代化学;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三、需要延伸的课外内容

  讨论:中西科学技术发展的轨迹不同的原因。

  四、思考题

  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有哪些?

  第九讲 中国传统军事思想: 2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把握中国军事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中西军事文化的差异,建立对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在现代军事及社会生活中地位与作用的正确认识,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孙子兵法》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需要延伸的课外内容

  参观:军事博物馆;

  讨论: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对当代国际政治军事斗争的影响

  录像:《孙子兵法》

  四、思考题

  1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

  2 、如何看待当前的《孙子兵法》热?

  二、教学安排及方式

  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以班级为单位,参观北京的名胜古迹,主要包括:传统建筑,民俗地区等,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征,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并以此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可采取两种考核方式:

  1. 课堂闭卷或开卷考试

  2. 写课程论文或报告

  四、参考教材

  1、《中国传统文化》金鸣娟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2、《中国传统文化》 张岂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xx年版。

  3、《中国文化概论》 金元浦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