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进去,跳出来,佟丹丹老师这节课自然真实,教师情绪饱满,对教材的处理取舍得当,词句训练、朗读训练扎实到位,特别是读写结合,让阅读可内容更加丰富,卓有成效。结合这节课,我想围绕六个字谈谈感受,那就是“读进去,跳出来。”
我们都知道,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学会阅读。其实,每篇课文的意义都包含着内容意义和形式意义两个方面,两者统一,教学得法,才能真正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多数情况下,特别是高年级阅读教学还是要走一个来回,也就是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看看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内容的。简单说,就是先让学生读懂内容,再让学生体会人家是怎么写的,逐步完成由读到写的知识、能力上的迁移。也就是“读进去,跳出来”。
佟老师这节课就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首先说“读进去”,她很好地运用教材这个例子,以“抢鸭子”一段为例,引导学生读书体会这段场面描写让你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像描写勇士动作神态的句子等体会到抢鸭勇士的勇敢和机智,应该说老师对学生的指导是很到位的,比如当学生只是读出重点句子而不会抓住重点此体会时,同老师不急不躁,引导学生想一想“跪蹲”是什么意思,做一做动作,再说出这个词在这里能看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学缺少的就是这样细致的指导,这节课应该说给我们做了个样子;然后佟老师再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进去,特别是老师的范读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入情入境地读进去,感受到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活动场面的热烈。
正是由于有了充分读书的基础,有了很好地“读进去”的过程,佟老师才能又引导学生“跳出”课文来看课文,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把场面描写得这么精彩纷呈、引人入胜,这样,充分发挥了教材这个“例子”的作用,从这一篇、这一段、这一句的学习中得到了“法”,再迁移到其它文章的阅读和自己的写作中去,从而形成举一反三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略有遗憾的是,由于改写片段的时间短了,所以学生只说了一处改写的句子,而没有说出穿插描写活动场面的方法,如果时间再充分些会更好。
总之,语文课是基础课程,最基本最核心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希望我们的语文课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不仅要上的情谊浓浓(读进去),而且要上得扎扎实实(跳出来),真正落实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