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八红旗手优秀事迹材料

来源:意榕旅游网

  小玉,女,1980年2月出生在太和县皮条孙镇,是一位热情、开朗、乐观向上的同志。她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她们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她们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1997年初中毕业离开校门后,到外地打工。开始在广东汕头务工,从一名普通员工做起,在生产一线工作,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把车间的生产搞得红红火火,先后担任过组长、车间主任,从事车间管理。但工作之余她常常思考,一个人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以前有各种各样的答案。最后她找到了答案:一个人最大的快乐,是自己富裕后不忘左邻右舍。

  经过几年的奋斗打拼,先后创办蒙城快乐行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安徽天时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小涧镇扶贫驿站等,吸纳周边近百名留守妇女及贫困人员再就业,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赞扬。20__年她被小涧镇推荐为蒙城县第十届政协委员、20__年被选为蒙城县小涧镇第十二届人大代表、20__年被蒙城县妇联评选为致富示范带头人、20__年被亳州市评为亳州最美妇联执委、20__年被亳州市授予“优秀返乡创业人才”等。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他们夫妻二十多年来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他们认为,只要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思考问题,那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常言道:“成功女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无闻人在支持”。她平时忙于厂里的事情,家里的一切事情无暇顾及,为了不让她被家中事务分心,婆婆主动承担了照看孩子和做家务等很多事情,每天下班回到家中总能吃上一口热乎乎的饭。婆婆是她的精神支柱,更是她努力工作的坚强后盾。在她的这个家庭里,虽然各自的性格、文化、志趣有所差异,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能互相体谅,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

  真心待人是她们全家的处事态度,她们一家人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她们都热心帮助。她们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每年她都积极义务献血。她和老公做生意,始终遵循诚实守信,依靠自己的胆识、能力、智慧,尽量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有时村民经济上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尽量给予帮助。此举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致富不忘左邻右舍,每年她都会不定期开展献爱心活动,而且还吸纳她公司周边一些贫困妇女到她车间就业,同时积极参与镇上各种扶贫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扶助贫困户,取得良好成效。今年的疫情期间,在公司效益不好的情况下,她向小涧镇政府捐款20__余元用于疫情防控,同时向红城村、齐山村捐赠20箱84消毒液、20桶酒精等。

  她们的家庭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无论在家庭还是在车间,她家都成为大家学习的典范。她们注重美化环境,强化环保意识,从不乱扔垃圾,这些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她们还在房前屋后都种植了树木、花草,为家庭创造了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是她一直坚守的信念。做生意要走正道,不能违背做生意的原则,知道什么钱能赚,什么钱不能赚,要分得清楚这个界线,不能一心只想赚钱而不顾道义。一个人的经商方式,就是一个人的人品,一个人的为人之道。本本分分做事,勤勤恳恳做人,先做人,后做事。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社会也才会更美丽和谐。

  她不仅协助县妇联开展扶贫帮扶工作,还吸纳公司周边一些贫困妇女到她车间就业,同时积极参与镇上各种脱贫攻坚活动,建立了扶贫双到户,采取多种形式扶助贫困户,取得良好成效。

  开展妇女职工劳动技能培训。她的公司自成立以来多次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尤其是妇女劳动技能培训。由于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亳州实践中表现突出,被亳州市妇女联合会特授予亳州市“最美妇联执委”荣誉称号。为提高妇女职工综合素质,她公司特成立了妇委会并制定了学习和培训计划,开展了中心组理论学习及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女同志认真学习了有关会议精神。

  每年组织全体女职工一次体检,多次看望生病住院的女职工,给她们带去了慰问品和慰问金,送去了企业的关怀和温暖。不定期邀请法律顾问开展妇女法律维权知识讲座等活动,增强女性职工的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

  协同县、镇、村三级妇联走村入户,了解贫困妇女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及时传递妇联“娘家人”的关爱。积极向有就业需求的妇女提供就业信息,鼓励她们自立自强、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截至目前,年度吸纳困难女性就业60余人,切实保障了部分妇女本地就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