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以来,我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围绕、市部署的中心工作,加快推进水务改革发展,强化水质保障,抓好防洪排涝,推进水环境整治,深化防灾减灾措施,不断提高我市水务保障发展、服务民生、促进和谐的能力和水平,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建设幸福东莞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主要工作情况
20xx年作为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的开局之年,我局围绕、市中心工作,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第一,重点难点工作有新进展。围绕以水兴城、水务惠民,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切的水务重点难点问题。在供水安全方面,完成了千个水质监测点建设,和全市二次供水设施现场普查工作,为市民喝上放心水、安全水打下了较好工作基础。在内涝防治方面,市区内涝整治应急三期工程—北侧分流工程已完成,莞城市桥片、南城雅园桥下穿路等内涝整治工程已基本完工,整治后的区域已无明显积水现象。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加快推进全市截污主干管网建设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市重视,有力推动了工程“最后一公里”扫尾工作;松木山水库治污方案已上报市,同沙水库尾水排放及环水库截污工程已基本完工,水乡经济区水域面源整治也已按照市的要求基本完成。在三防减灾方面,组织76公里重点河道强制清除河障近40万平方米,20xx年“5.11”洪灾16宗水毁工程已完成修复9宗,有力地保障了防洪安全。
第二,投资融资机制有新探索。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补贴,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21个项目获得及省级补助约2.2亿元。二是进一步优化投融资模式,在组建治污银团的基础上,提请市对水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开展PPP融资试点,积极推行与社会资本合作,拓宽了水务融资渠道。三是紧抓盘活水务资产工作,水投集团制定的全市水务资产注入方案通过了市审定,全市截污主干管网、江库联网工程、市区污水处理厂等资产注入工作已全部完成,集团规模进一步扩大,融资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第三,服务管理能力有新加强。一是基层水务建设扎实推进,在完成13个中心镇(街道)农林水务局、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组建的基础上,启动开展长安镇基层三防体系试点镇建设工作。二是应急管理能力得到提升,通过举行了城市内涝应急演练,进一步增强了我市应对市区内涝突发事件的指挥协调能力以及实际处置能力,演练工作得到了袁宝成的现场指导和充分肯定。三是水务行业管理更加规范,先后制定了城市供水管理办法、二次供水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严格落实企业信用管理等制度,进一步提高了行业服务管理水平。四是水资源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我市于20xx年1月被水利部和全国节水办授予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示范区”称号。
第四,队伍作风建设有新气象。从“精神”上看,通过一年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整治“四风”突出问题,队伍作风得到全面提升,公务接待、公车管理、外出考察等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了健全和落实。从“干劲”上看,为了加强队伍管理建设,20xx年共提拔任命领导干部30名,轮岗交流14名,弘扬了“有为有位”的用人导向,激发了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一批单位和个人受到上级表彰,例如,我局被市重大办评为20xx年市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先进集体。从“能力”上看,通过开展领导干部综合能力培训班等一系列活动,队伍的统筹协调等能力得到提升。特别是20xx年11月份徐过来水务局调研,各有关科室单位以高度的责任感,群策群力、密切配合,地完成了接待任务,工作受到了徐的肯定。
二、当前我市水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水源保障与供水安全存在隐忧。我市用水九成来自东江,东江水质从上游至下游呈恶化趋势,且季节性污染严重。江库联网水库中,松木山、同沙、马尾、五点梅、芦花坑等水库均为劣Ⅴ类水,治理工作亟需推进。全市水管漏损率由原来的17.52%下降到目前的14.68%,但离国家标准要求的12%仍有较大距离。镇村水厂管理水平普遍不高,水质也不稳定。二是城市内涝时有发生。跨部门统筹协调排水防涝建设工作难度较大,镇街(园区)普遍存在排水管理不健全,责任不清晰等问题,内涝黑点整治力度不够,暴雨时城市内涝仍时有发生。三是水污染治理工作任重道远。目前,我市内河涌以及多数水库水质仍然是V类乃至劣V类,群众意见较大。全市35项截污主干管网工程目前虽仅剩10公里未修通,但大多都是涉及征地拆迁等硬骨头,扫尾仍然存在一定困难。截污次支管网因资金需要投入较大等原因,镇街推动的积极性不高。四是水务管理效率有待提高。基层存在对水务工程“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和三防机构不完善,能力偏低。稳定足额的水务资金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投融资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根据徐建华视察水务的讲话精神,结合当前我市水情形势以及水务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水务工作,我们的主要工作设想是: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向,以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为统揽,把我市水务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确保水安全、修复水生态、彰显水文明,为我市高水平崛起,建设生态都市提供安全、可靠、有力的水务支撑。
“彰显水文明”作为我们的远期工作目标,就是在我们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管理水的长期实践中,通过对水的认识、感悟、理解和思考,形成的“东江水土滋养一方生息”的岭南特色水文化,体现出独特的自然文明、用水文明、管理文明、意识文明,彰显出人水相亲、人水和谐的关系。
“修复水生态”作为我们的中期工作目标,就是通过持之以恒的治水兴水工作,而形成的河湖水系连通、水域生物恢复、河湖生态全面健康的状态,最终达到水质的生态自净。
“确保水安全”作为我们的近期工作目标,就是自觉回应、市对当前水务突出问题的关切,根据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通过“水源安全、供水安全、水环境安全、防洪安全、排涝安全”等“五个安全”的建设,突出解决当前水务工作的薄弱环节,自觉满足广大群众对于涉水公品的迫切需求。其中:
在确保水源安全方面,要解决我市水资源短缺这一影响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尽快改变我市单一水源现状,全面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力度,基本形成“江库联网互济、多种水源互补”的水资源配置格局,确保城乡集中饮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标,确保不发生重大的水源性污染事件。20xx年要重点抓好两项工程。一是江库联网工程,20xx年要抓好通水和调试运行工作。同时,鉴于该工程工期太长、投资太大,以及水库保护太难等问题,根据徐视察水务的指示精神,要认真抓好二期工程的再论证工作。二是石马河河口东江水源保护工程,在水利厅已将其申请纳入补贴的良好形势下,推进各项前期工作,全面加快有关工作进度。
在确保供水安全方面,要以龙头水全面达标为目标,加强水质管理,强化工艺设施及管网改造,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实现“从源头到龙头”全覆盖的质量管理体系,努力让广大群众喝上健康水、放心水。20xx年要着力抓好四个环节。一是水厂环节,要就镇村水厂的升级整合进行调研论证,寻找适合东莞供水水厂整合的新路子。要加快推进东江梨川大桥附近水厂取水口迁移工程。二是供水管网环节,要抓好抓好全市供水管网情况的摸查工作,制定老旧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规划并逐年推进改造。三是二次供水环节。对20xx年普查所得的全市二次供水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我市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及管理对策,加快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管理。四是水质监测环节,要进一步完善水质监测点的布点工作,完善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程水质监测。
在确保水环境安全方面,要持续推进污水处理厂和配套截污管网的建设,切实提升城市截污率和污水处理率,要加强河涌、水库等水环境综合整治,着重修复脆弱的水生态系统,努力营造宜居宜业的环境。20xx年主要是做好“五个一”:一是开好“一个会”,筹备召开好全市水污染治理专项会议,制定我市未来3至5年水污染治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二是布好“一张网”,就是加快截污管网建设,力争20xx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截污主干管网的收尾工作,同时提出加快截污次支管网工程建设的实施方案。三是整治“一个区”,就是落实水乡治水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水乡150公里截污次支管网建设,加快挂影洲围中心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石碣沙腰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有关工作。四是治理“一条河”,督导石马河流域各镇加快完成200公里截污次支管网建设,加快沿线相关污水处理厂的新改扩建工程建设。五是治理“一个库”,着力推进松木山水库库尾截污工程,推进松木山水库水环境保护。同时认真调研好我局管辖的水库污染情况,提出治理措施方案。
在确保防洪安全方面,要进一步加强防洪安全工程建设,完善江海堤防体系,建立健全基层三防组织、三防预案,不断提高三防应急管理能力,强化三防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高公众避险自救能力,确保在三防工作中不发生群死群伤事故。20xx年主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快三防指挥中心建设,确保春节前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强化基层三防,加快三防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指导长安等镇加快推进基层三防体系试点镇建设。三是夯实三防工程支撑。加快水毁工程的全面修复和度汛隐患工程整改,继续推进石马河河道清障。
在确保排涝安全方面,要以城市内涝整治为重心,加强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工程整体效益的发挥,全面提升城市排水规划、工程实施、管理调度的工作水平,确保积涝灾害损失明显下降。20xx年主要抓好内涝黑点的整治工作,重点推动东城下桥河水果市场以及重要交通节点等内涝黑点的整治,提升城市防涝应急能力建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