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落实市教委关于统编“三科”教材使用工作的部署,根据区教育局的总体要求、“齐一”教育集团的工作部署、学校的中心工作,切实执行20xx年学校课程计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续推进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工作重点
明确主题:基于单元目标的的校本化作业实践研究。
三、主要工作
(一)提升课程领导力。
1、根据“上海市中小学20xx学年课程计划”精神,科学、合理、规范地安排好学校课程计划,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加强教学管理,不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严格执行评价政策。
落实好市教委关于统编“三科”教材使用工作的部署,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教师层面学习统编教材的特点及如何把握使用教材。规范执行“三课两操两活动”(小学一到三年级落实“四课两操两活动”)、“校园阳光体育一小时”,小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和“快乐30分”,快乐活动日(创新拓展日),积极做好德育工作、学生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快日活动日”,重视学生生命、心理、国防、环境等专题教育。
2、扎实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评价”工作,细化过程管理。充分认识统编教材语文和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思想价值,明确统编教材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整体把握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实质,各个教研组、备课组要及时制定出学期教学计划,并安排好教学进度。重点探索“教、学、评一致性”方面的实践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本校实际的评价体系。
3、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意识,循序渐进地开发、完善、整合校本课程体系,逐步构建适应“学生需要”、发挥“教师特长”、展现“校园文化”的校本精品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推进“一校一球一操”的开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
(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精细管理,紧抓“教学五环节”
“教学五环节”的监控管理一直是教导处的首要工作,本学期,继续以教学五环节中的作业和评价管理为突破口,优化作业设计、形成校本作业练习,提高作业品质。继续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研究,进一步探索评价的方式与途径,在梳理并总结等第制评价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教与评”的一致性。
2、特色管理,实施“五监控”。
在质量管理中,坚持行政“走动管理”。规范教学常态。实施“五监控”机制,即教师自控、备课组互控、教导处调控、校长室监控、社会及家庭协控。备课组互控,强调同伴互助的作用,通过“同课异构”等研课形式积极开展组内研讨。教导处调控,强调教学骨干的把脉、诊断、指导作用。继续集骨干教师、教研组长、教学新秀的力量,开展各学科把关与指导。校长室监控,校级领导通过听随堂课、研究课、实践课等了解学校教学现状,提出改进方向;社会及家庭协控,定期召开座谈会、家长会,开展问卷调、“我心目中好教师”评选,广泛知晓办学情况,了解需求,调整工作策略。
3、重点管理,加强“问题的诊断”
认真做好教育质量调研与指导工作,如对一年级学习准备期的专项视导,新教师的教学视导工作,期中进行学生单项能力水平测试,重点关注五年级毕业班的教学质量,通过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学习困难学生座谈会、质量监控等措施,及时发现问题,找寻对策,力争使我校的教学质量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本学期教导处日常工作将进一步加强巡视与督查,通过检查不断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提升。每月制定重点检查的项目进行考核,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跟踪整改,对薄弱环节“反复查,查反复”,确保各学科教师将教学常规执行到位。通过规范、细致、严格的考核制度,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
(三)提升师能行动
1、有效开展校本研修,提升教师整体素养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以及《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继续开展“基于单元目标的创智课堂研究”的校本化实践研修,通过专题研修、专家报告、教学展示、作业设计、听课评课等各种校本研修内容与方式,使教师从单元教学目标出发,分析教材和学情,针对一个单元整体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教导处要积极引导各教研组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主题教研活动,主题教研活动分为三大板块:课堂实例探讨、课堂评价之我见和校本作业展示。教学研讨展示分为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新秀展能课、成长期教师交流课和新教师汇报课。教研内容涵盖了整体单元设计、基于标准的教学内容、过程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对于基于标准的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2、关注作业管理,进行作业品质的研究。
本学期,市教委以作业管理为突破口,出台了“减负增效”新举措,规定的考试命题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进行。对学校作业进行品质研究,重点放在基于单元目标的的校本化作业实践研究。
各个教研组、备课组要结合教学实践设计基准练习,体现减负增效、绿色指标、注重多元评价。在重视基础、提高的前提下,设计一些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习能力的命题,形成校本作业。
教导处将从三个尺度进行监测作业品质,把握“量度”——布置作业的量和作业时间的尺度;保证“质度”——提升作业设计和评价质量的尺度,设计兼顾学生差异,进行分层作业设计,注重作业的实践性、拓展性、趣味性、有效性。体现“宽度”——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尺度上开展研究,让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巩固学习,诊断学习情况,发展学习能力,提高学业质量的一种手段。
年级组统一簿本和作业要求,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语数英学科再次规范作业格式,做到人人知晓。综合大组以备课组为单位对作业设计与评价开展学习讨论。各学科教研组组织一次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家长层面的优秀作业的展示,期末教导处对作业的质、量进行调研。各教研组要带领教师以减负增效为目标,精心修改和完善校本练习,严把质量关,严控作业量,继续完善好、利用好周周练题库
3、立足学生素质发展,规范实施“等第制”评价
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命题,学生学业评价严格实行等第制,重点关注如何提高命题能力。全学科全学段规范实施“等第制”评价,不用分数评价、不排名,日常作业、练习、测验和考试(查)全面落实等第制评价。合理安排练习的次数,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
一二年级取消书面回家作业、三四五年级严格控制作业量,减轻小学生学业负担;一、二年级取消各类书面考试、三四五年级期末进行语文和数学考试,英语为考查。
开展全面性学习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开放式考查(口试、操作、研究性学习等)、闭卷(三四五年级)考试(查)等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四、其他工作
1、学科周活动
学校通过科技节、读书节、家长开放日、快乐30分、博物馆课程等活动契机,积极开展各类展示活动。通过搭建平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展示自我,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闪耀生命的光彩。学校将学生活动同学校内涵发展相结合,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特色项目建设相结合,靓丽学校文化内涵。
2、家长开放日活动
组织安排好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开放校园,开放课堂,积极宣传“基于课程标准教学与评价的理念”。做到月月有主题,月月有开放。
3、学籍管理工作
学籍信息是学校的一项重要的数据资源,学籍管理也是学校的一项常规性的重要工作。本学期,做好一年级新生学籍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确保学籍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把学籍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语言文字工作
营造良好的学校语言文字环境,坚持以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提高师生语言素质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一工作目标为切入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构建和谐活力的校园。结合学校的推普周、读书节等主题活动,生动活泼开展语言文字工作。
4、写字等级考
十二月初,五年级同学要参加写字等级考,做好五年级语文任课老师的考前动员工作,教导处安排好考务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