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芹
(贵州省仁怀市中枢二小,贵州仁怀 564500)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对于小学班主任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必须树立新的思想观念,采
取新的管理手段开展班级管理活动,以此激发小学生主动性,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1 规范班级制度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有的班主任并没有制定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同时在《小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实施上也不到位,导致学生的行为缺乏相应规范、约束,造成了学生一些不良行为的出现,如考试作弊、旷课、迟到早退、扰乱课堂纪律等,这不仅影响到班级管理效果,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班主任实施课堂管理活动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通过制度对学生的天性进行适当控制、引导,确保学生行为规范,满足学生综合发展需求。小学班主任在创建班级管理制度时,还应该为学生构建健康学习环境,便于学生更好地探索知识。班主任在开展各项管理活动时,也需要按照相应的制度进行,只有班主任亲力亲为,才能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规章制度意识。同时小学班主任还需要在班级管理中建立相应的奖罚机制,对违法制度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惩罚,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引导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2 强化学生思想教育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活动时,还需要特别注重学生思想健康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个体的心理状况会对其行为带来直接影响,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提高对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视力度,强化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确保学生心理健康,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小学生的个体成长环境、心理素质存在一定差别,同时人际交往情况、考试成绩、教师的言行态度、班级环境等要素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所以小学班主任必须做好心理引导,要分析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原因,并结合小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引导。在日常管理中,小学班主任需要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指引学生采取正确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同时班主任还应敏锐的察觉班级中的社会风气、不良行为、冷暴力,及时纠正,为学生创建健康的成长环境。
3 实现班级管理公平与诚信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最为核心的人物,也是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主体,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同时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受个体主观情绪的影响,会出现一定偏向行为,这必然会带给其他学生不适感。所以在实践中,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时,要尽可能地做到公平、诚信,班主任不能失信于学生,也不能偏袒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如班主任承诺后进生考上80分以后给予其一个小礼物,在学生达到后就要及时兑现,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难免会遇到一些“捣蛋”学生,这些学生经常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一定困扰,面对这类学生,班主任不能单纯地给其施加压力、批评教育,应该给予充足的关怀、信任,了解其“捣蛋”的原因,对其进行针对性引导,让学生可以自觉的意识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正。在日常活动中,学生难免会出现争吵、矛盾的情况,班主任还需要做到秉公执法,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带给学生不平等的待遇,要保持中立。
4 强化沟通
296
student Parent society好的班级管理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管理基础上。在小学班级中,班主任不仅仅是班级管理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生活的引导者,所以班主任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用平等、公正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学生,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于班主任的信任、认同,为班级管理活动开展提供保障。小学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而小学班主任必须用包容的心态面对学生的过错,不能学生一出错就批评教育,班主任要坚持人本观念,学生出现错误后,用平和的心态与学生交流,和学生一起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为学生提供改正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内心发现自身的错误,并愿意改正。当前很多小学生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长辈照顾得十分周全,导致学生失去了相应的独立能力,在班级劳动中会出现抵触心理,甚至不愿意参与班级劳动。对此,班主任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其沟通交流让学生可以意识到劳动最光荣,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
5 发挥榜样力量
与普通教师相比较,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任务相对比较重,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堂教育工作,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管理、引导,同时班主任还需要做好科研工作,这也使得班主任无法随时随地地关注学生动态。为了提高班级管理效果,小学班主任要从班级整体利益出发,寻找班级中的榜样,发挥榜样的力量,对其他学生进行激励、引导。首先在班级中,班主任能设立“光荣榜”,将日常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名字收录到“光荣榜”中,并为学生颁发“光荣奖章”,这样不仅可以肯定学生的正确行为,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认可,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小学生本身有很强的好胜心理,他们在看待他人的名字进入,而自己没有进入后,会在日常表现中更加努力,有助于学生良性竞争,能提高班级管理效果。其次,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可能比较差,但是他们在其他方面却有好的表现,班主任要及时肯定学生表现好的地方,并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向学习好的学生学习,可以获得好的效果。
6 结 语
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情况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习惯带来很大影响,所以在实际中做好小学班主任管理尤为关键。而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也较之以往发生了一定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班主任必须全面分析班级管理的内容及意义,结合当前班级管理现状,采取全新的班级管理策略,以此提高班级管理效果,促进学生发展,上文据此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新华,刘平玉.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述评[J].职业教育,2019(4):143-149.
[2]李春香.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18):106.
“光荣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