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家的基本概念 客家人是指在历史上居住在中国南方闽粤赣地区的汉族人民。从历史上看,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百姓纷纷外逃。北宋末年黄河流域的人口有一半左右南迁至福建、江西两省,也就是著名的“衣冠南渡”。南宋迁都临安(杭州),一些士大夫携带家眷又来到浙南山区。到了明代,大量中原人民为避战乱南迁,史称“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又称“两湖熟,天下足”。明朝灭亡后,又有许多人继续向南迁移,更多的是两广和福建,主要原因还是土地贫瘠,田地不足,于是成群结队地寻找新的栖息之所,这就是“客家人”最早的由来。
二、客家人的迁移及其分布 客家先民于北宋末年以后陆续从中原南下,开始时定居于赣南、闽西一带,随着客家人的不断繁衍发展,逐渐向粤东、粤北以及广西、四川等地播迁,尔后逐步向台湾、海南岛以及东南亚各国扩展。如今,海内外的客家人已达6000万之众。 三、客家文化的基本内容 客家文化包括客家学、客家宗族观念、客家姓氏、客家方言等四大部分。 1、客家学的基本内容。客家学包括客家语言学、客家史学、客家文化学、客家经济学、客家社会学等五个方面。 2、客家宗族观念。客家宗族组织实行家族式管理,形成了一种家族文化。 3、客家姓氏。从古代客家姓氏构成来看,就含有复姓、合姓、别姓、客姓等多重血缘的特点。 4、客家方言。客家方言除具有共同的语音外,还有自己独特的语音、词汇、语法结构和语调等。
- 1 -
四、客家文化研究的现状 目前,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设立客家研究的课题项目。中国大陆至少有10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社会团体开展了客家文化的研究。各地兴办了许多客家研究的专业期刊、报纸和网站。有关的论文、著作数量相当可观。客家研究正在逐渐摆脱其边缘化的处境,成为一门显学。
5、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提升客家文化软实力 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非政府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都支持客家研究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 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