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应商的选择与合同的签订
(一)审计内容(风险点)
1、供应商是否按公司的要求与制度,是否经过主管领导的审查与审批。 2、供应商与预选供应商的名单是否单一,是否及时评选更新。 3、采购部门是否单独与供应商的进行谈判,谈判内容是否有记录。 4、签订的合同或订单所列项目和规格是否与申请部门所列的项目、规格相符(包括数量与价格等)。
5、签订的合同或订单条款与谈判内容是否一致。
6、申请物资采购时,是否核对预算项目及库存材料,签核手续是否齐全。 7、物资采购价格的确定依据是否充分合理,与当时的市场价相差如何。 8、采购合同条款是否公平、公正,公司是否处于被动的地位。 9、合同签订是否按权限规定执行,是否有超过权限签订合同的情况。 10、急需物资、零星物品的采购是否超出批准自购范围,采购金额是否违反公司规定。
11、生产紧急物资(急件)或项目预算外增加的物资(经领导口头同意的)购入使用后,是否补办相关手续。
12、物资采购是否直接从生产厂家购买。 (二)对应的审计程序与步骤:
1、查阅并收集公司关于供应商(采购)选择的制度及相关操作流程;抽查所有采购部存档的供应商名单,确定其是否经领导批准;同时,抽查各类物资材料供应商名单,与存档的供应商名单核对,确定名单在批准的范围内。
2、抽查各类供应商的名单,比较历年来的供应商名单的变化,确定其供应商名单是否单一;并抽查是否对供应商进行了年度评定与考核,是否及时引进新的供应商,名单更新是否及时。
3、抽查采购部门相关的谈判资料,查看其是否有谈判记录,是否由采购员单独与供应商进行谈判,谈判人员的签字是否齐全等。
4、抽查各类合同或订单,根据申请部门填写的《物资采购申请表》详列的物资名称、规格、数量,核对合同或请单上的物资名称、规格、数量是否相符;如不符,要求提供不符的相关证明与文件。
5、了解谈判流程及有关谈判记录,查看合同或订单日及其相关谈判记录,对比采购合同或订单的内容及条款,确保谈判内容与合同内容一致;了解主管领导是否适度参与谈判。
6、重点抽查较大的采购项目,查阅项目预算,核对相应合同所附的明细项目,确定是否超出预算项目;若超出预算项目,则跟踪检查操作程序及索取有关的批准文件;并查阅仓库的核查手续是否齐全,是否有签署意见等。
7、重点抽查价格较大的采购合同,确定价格及供货条款是否经过审批,查看供应商报价和其他供应商报价的原始资料,核对价格比较审批表,证实价格确定的来源或者经采购领导小组批准的相关文件;检查采购部的市场价格资料来源的广泛性与准确性;并抽样做市场信息调查,与同期同类材料市场价格比较,分析供应商报价的合理性。
8、抽查采购合同,追溯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商谈的详细内容记录,了解合同起草过程,是否对所列条款进行研究、审定、或咨询公司法律顾问;并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分析各具体条款的合理、公平、公正性。
9、根据公司有关的权限表,抽查各类合同,查阅合同审批人是否在授权的范围内,如有超过审批权限,则追查其原因,并要求提供相应的授权书等。
10、查阅自购订购单与《急用物资申请表》上的物资名称核对是否一致,有否借急用之名采购急需物资以外的设备,查看审批权限是否按采购流程操作和有关权限标准规定执行。
11、抽查《急需物资申请表》,查阅有关人员签批是否符合权限规定,申购部门领导、采购部领导是否有“同意先购买,后补办”的签署意见,对应签批日期和补办请购、订单日期判断补办手续的及时性。
12、抽查通过中间商采购的合同(10000元及以上),询问不直接向制造商购货的原因,查询与制造商直接接洽的证明。如有可能直接向制造商了解购货价格及已订合同的价格。
二、采购订单(合同)的执行方面
(一)审计内容(风险点)
1、采购合同或订购单是否重复打印签批,存在重复购进、付款的风险。 2、供应商是否按合同规定时间发货,所发货物是否齐全。
3、供应商是否按合同规定的品牌、生产商或不可外包等条款提供货物。 4、合同执行进度是否建立报告制度,是否报告采购主管。 5、订单或合同在执行过程中条款的变更是否有充分的依据。 6、合同或订单的执行是否及时,并核对货款。
7、合同或订单执行(交货或完工)期限与约定时间是否相符。 8、采购合同或订单档案管理是否规范,采购员是否实行轮岗制度。 (二)对应的审计程序与步骤:
1、了解订购单的签批、提交、打印程序,分析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确定其是否对订单有重复采购。
2、检查采购部门是否建立合同执行制度及反馈制度,采购员是否按规定的时间把合同的执行进度报告给采购主管,主管是否签署相关的管理意见。 三、仓库验收入库与货款付款 (一)审计内容(风险点)
1、验收物资时,仓库是否按公司规定验收入库。 2、物资材料是否经过验收入库运到使用部门。 3、物资材料入库前是否经过质检部门抽检。 4、订单或合同执行完后,是否及时对账、结清货款。 5、预付货款是否按合同条款办理,监控是否有效。 6、物资采购业务与会计记录信息是否统一。 (二)对应的审计程序与步骤:
1、收集查阅有关验收制度与流程,了解仓库的操作规程;再从仓库实地观察其实际验收工作流程,比较实际操作情况与制度规定的差异;重点是观察验收时的数量与质量的验收手续的正确性。
2、确定会计记录的依据与流程。到仓库抽查材料明细账,抽查该期(年度)各类材料累计购入的数量与价格,与会计账记录的数据核对,查明是否是仓库没有及时把入库单、验收报告单、发票交给会计入账还是其他原因所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