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广州南站公交站场(一期)项目勘察设计任务书

广州南站公交站场(一期)项目勘察设计任务书

来源:意榕旅游网
广州南站公交站场(一期)项目勘察设计任务书

一. 设计依据

1.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 2. 《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2015

3.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CJJ/T 15-2011 4. 《城市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996]298号) 5. 《城市道路交通规范设计规范》GB 50220-95 6. 《城市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7.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8.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J50-2001/J114-2001) 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0.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1-2007) 11.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篇》 12. 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对本项目的规划设计要点 13. 由规划部门认可的用地红线图和地形图

14. 本项目其它基础资料,包括用地红线坐标表、场地标高、市政设施图

文资料等

二. 勘察设计内容

1.工程勘察工作:岩土工程勘察,包括但不限于初步勘察、详细勘察。 2.设计工作:完成本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含一期、二期)、综合地下管线规划方案、建筑设计方案、所有专业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协助完成竣工图设计。

3.建筑节能新技术的应用及设计:包括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等专项工程设计。

4.其他工作:

(1)造价文件编制工作:完成工程概算等造价文件的编制工作;

(2)技术配合工作:招标人后续各类招标工作配合、施工配合、现场服务、竣工图编制配合服务等;

(3)报建配合工作:包括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审查(含一期、二期)、建筑设计方案审查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报批等的所有规划、建筑、技术、管线、专项等各类报建配合、协调工作,以及如需应规划部门要求,建筑设计方案提交城市设计景观专题会议审议所需的有关汇报资料,3D电子模型、沙盘实体模型的制作等。

三. 项目概况

1.项目区位

广州南站公交站场(一期)项目位于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石壁村,广州南站西侧西广场,西邻广州南站广场,北侧邻近城市次干道南站北路,东南侧邻近城市次干道南站南路,西南侧邻近石州大道南。其地理位置下图所示。

图 广州南站公交站场(一期)区域位置示意图

2.项目背景

随着广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中心城市地位的逐步提高,市民出行中心聚集效应日趋明显,城市对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要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增长。近年来,广州市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取得较大进步,公交车通达范围不断扩大,公交车及站场数量不断增长。但与此同时,广州市公交站场建设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居民出行及公共运营的需要,常规公交服务

水平因此受到制约,不符合新型城市化的发展要求。

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明确提出:“将公共交通发展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保障水平。将公共交通发展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体系,重点增加大容量公共交通、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建设以及车辆设备购置和更新的投入。”2014年广州市制定了《关于落实公交优先加快建设公交都市的意见》,提出“推进综合客运枢纽、调度中心、停车场、保养厂、首末站的建设,逐步解决公交站场缺口问题”。为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大力推进公交优先。《广州中心城区缓解交通拥堵方案》中提出了“持续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交通出行结构”的工作思路。穗市长会纪【2013】54号提出:研究制定全市公交站场规划建设布局的“四年行动”方案,争取从根本上解决广州市公交站场缺口大的问题,其中站场建设资金由政府统筹安排。

2013年底广州市入选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城市,2018年前须按要求实现建成国家“公交都市”的目标。广州市创建“公交都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我市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实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广州南站是广州铁路枢纽最主要的客运站,是全国四大铁路主枢纽之一,地处广佛都市圈的核心地带,位于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石壁村,距离广州市中心17公里,于2010年1月30日建成启用。广州南站汇集多条大动脉,包括4条高铁、3条城轨、5条地铁以及多条高快速路。预计广州南站2020年旅客发送量为8500万人/年,2030年将达到1.3亿人/年,日均发送量为35.6万人次,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为3.56万人。

广州南站公交站场是广州南站的重要配套设施,为满足大型铁路客运站及其周边地区高密度的交通需求,广州南站公交站场必须有大容量、高速度的集散方式,需在设施布局、交通组织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考虑,以保证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更大量的旅客集散任务。

本项目建成后将与广州地铁2、7号线和佛山地铁2号线实现接驳,在公交车站内即可实现与以上两条地铁线路换乘,为及时疏散广州南站客流提供便捷,

为广州及佛山城区居民进出广州南站提出方便,并与该区域的其他交通设施组成集铁路客运、公路客运、地铁、常规公交、出租车和小汽车等各类交通方式相互衔接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完善广州城市发展南拓线的交通系统。

四. 总平面规划

1.规划条件

用地性质:交通站场用地(S4)。用地面积:13604 m2。规划要求: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2011年10月25日批准的《广州南站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穗府函【2011】191号)》,广州南站地区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北至滨河路和东新高速公路交接处,南至沙湾象骏中学,西起陈村水道,东至新105国道。核心区范围为:北至谢石公路,南至新桂路和幸福涌交界处,西至南站幸福涌沿线,东至东新高速公路的区域,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广州南站地区规划定位为华南地区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以商务、商贸为主导功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广州南站地区的规划结构为“一带、两轴、三区”,“一带”是指东至西联系汉溪长隆、南站、佛山的“广佛发展带”;“两轴”是指以南站为核心,东西延伸发展的“生产服务轴”,以及以市民中心为核心,向南北分别联系TOD商业中心,文化中心与体育中心的“生活发展轴”;“三区”以汉溪大道和广明高速为界形成的“北部和南部村镇综合发展片区”以及“中部城市发展片区”。其中,中部城市发展区是规划的重点,包括南站核心商贸区、西部商务办公区以及东部生活服务区。

2016年1月18日广州市国土规划委在官方网站公示番禺区政府递交的规划调整申请,在最新版规划中,广州南站地区定位将升级,由目前的“华南商贸中心”上升为“泛珠CBD”。

2.规划设计方案构思

(1) 规划以安全、舒适、便捷为目标,立足于任务书的基本要求以及规划设

计条件的相关规定,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2) 设计应立足现代,面向未来,有重点和个性,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心理

和交通习惯,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3) 以人为本,适应人的活动规律,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

风、防灾、配套设施及管理要求,采用现代化的人车分流模式。方案设计力求便捷与效益的原则,积极利用并开发商业资源。同时须结合广州南站的整体建筑风格进行设计。

五. 建筑功能分区

(一)项目建设规模

广州南站公交站场(一期)总体定位为广州南站重要的常规公交首末站,与广州南站、广州地铁2 号线、佛山地铁2号线衔接,集公交线路首发、区域调度、日常保养能为一体的公交站场。其主要的建筑(或构筑物)有:

1.综合用房:其建筑功能包括:(1)首层为公交候车区、办公用房及便民服务商业(站场调度室、公厕、便利店等)。(2)局部二层为公交管理用房(站场办公、区域调度指挥中心、工具房、反恐设备间等)。(3)地下综合设备用房及换乘大厅、便民服务商业。

2.场地设施:站场采用堤岸式发车的形式设置,包括4个下客泊位、8 个上客泊位、52 个待发泊位、4个小车泊位和场内道路。

广州南站公交站场(一期)设施功能与建设规模预测

项目名称 地上建筑面积 佛山方向分调度中心 地上 业务用房 便民商业 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 绿地面积 容积率 绿化率 单位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数量 13604 12610 1802 0.85 33.80% 4985 440 530 272 候车厅 换乘大厅 卫生间 落客位 上客位 待发车位 办公车位 地下建筑面积 便民服务商业 应急疏散大厅 地下 卫生间 设备后勤 人防设备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个 个 个 个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2035 1608 100 4 8 52 4 7625 678 5668 291 672 316

(二)设计原则

结合城市规划的总体布局,按照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有关规划设计标准,根据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对广州南站公交站场的具体要求,在本项目力求功能布局合理、交通顺畅、人车分流。设计具体原则如下:

1、提供公交线路之间的零距离换乘、无障碍接驳; 2、功能分区明确,方便使用;

3、流线简洁,尽量减少公交车在站内的行驶距离; 4、提供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便捷换乘;

5、布置紧凑,合理利用地形,节约用地,与周围建筑关系应协调; 6、合理布置出入口,减少对周边道路交通的影响; 7、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运营,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

六. 建筑设计风格

新建建筑风格应与广州南站建筑风格相协调,形成具有现代感及与地方特色的建设风格。单体设计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科学确定建筑物朝向,楼层高度,采用新型材料,新技术,尽量利用自然光线照明和自然通风调节室温,减少能源消耗。

七. 节能环保与绿色建筑

符合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满足有关节能环保、低碳、绿色建筑等方面的规范技术要求。在满足造价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采用先进的新技术、新材料,降低能源消耗,减少非再生能源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省建筑运行费用,将本项目建设成为符合现代建筑发展趋势的低碳、节能、绿色、生态建筑。具体节能措施如下:

1.设备节能

(1)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财库〔2004〕185号)和《广东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有关规定,采购用能产品、设备时,必须采购已列入政府采购名录中的节能产品和设备,禁止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保证节能设备采购工作落到实处;

(2)监测设备、空调制冷、照明灯具是本项目的节能关键,应选用低能耗的气象监测设备和低噪声、节能型空调产品以及高效、长寿、节能的光源和灯具,并根据用电负荷情况,设置自动调节控制系统及选用组合控制开关,分区、分功能控制。室内主要使用空间的空调温度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控制;

(3) 变电房选用环氧树脂浇注节能型干式变压器和低能耗、高功率因数的电气设备及元件;

(4)选用载流量大、线路损耗小的高质量的铜芯电缆,减小线路损耗; (5)加强用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防止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

(6)管网材料选购、铺设时应严把质量关,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和维护,杜绝自来水输送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2.建筑节能

拟建项目的建筑节能设计应遵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 DBJ15-51-2007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有关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并采取如下节能措施。

(1) 在不影响建筑物结构和项目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新型建筑材料、高效隔热保温材料、节能型门窗等;

(2)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限值根据建筑物所处的建筑气候分区确定,工艺建筑物围护结构砌体为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建筑物墙体选用符合节能设计要求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屋面采用保温材料保温达到隔热目的;

(3)建筑物门窗选用气密性良好的外门窗,外窗的可开启扇面积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要求,门窗的空气渗透率必须经国家认可授权的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外窗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2002中规定的要求;

(4)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广州市气候特征,采用合理的窗墙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合理控制直射阳光。建筑门窗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和窗墙面积比的取值应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限值;

(5)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区域划分,广州属夏热冬暖地区,按规定应设置建筑遮阳。遮阳设施应满足夏季遮阳、冬季阳光入射、自然通风和采光的要求;

(6)基地内的绿地率应符合《广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规定的指标要求,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应种植遮阳效果好的乔木,广植草地、花木,尽量减少太阳辐射的影响,以调节环境的温、湿度,实现较好的节能效果。

3.节水措施

广州为水质性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仅为 1500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水资源的60%,用水高峰时,日均缺水近 40万吨。与水资源紧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州市的人均用水量指标。据统计,广州市人均日用水量为 322升。数据表明,除气候原因外,水资源浪费也应是其中重要原因。因此,节约用水对广州市而言更为迫切。致力于创建“节水型城市”是广州市今后坚持的一项长久目标。根据拟建项目的实际,提出如下节水措施。

(1)提倡科学合理节水,依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节水。尽量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在项目设计阶段,应对选用的用水器材和排水设施进行认真审查,在工程建设期间,对使用不符合节水规定器材的工程不予验收;

(2)加强对节水问题的宣传教育;

(3)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实施节水目标责任制,节约生活和工作用水,严禁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等一切浪费水的现象。

4.环境保护 4.1环境保护目标 (1) 水环境保护目标

控制废水中 COD CR、BOD5、SS、氨氮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以不增加纳污水体的污染负荷为保护目标。

(2)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控制汽车尾气等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周围大气环境质量,使其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

(3) 声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目标是确保该建设项目的建设期间和建成后其周围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尽量减少施工噪音和汽车噪音的影响,保护评价区内声环境符合该区的声环境功能标准。

八. 公交站场规划

1. 公交站场接入口组织

根据用地及城市道路现状,公交站设计依托南站北路、石州南路两条道路,所有车辆均通过这两条道路进出站。由于项目用地东侧紧靠广州南站,公交车均只能通过西南侧的石州南路进入公交站场,通过站场设置的通道抵达侯发泊车区和发车区,通过南站北路的出口驶出站场。

2.公交站场内部交通组织

公交站场采取堤岸式设计,实现人车分流,设计线路条数21 条;在地块石州南路、南站北路设置出入口,出入口距离石州南路和南站北路交叉口中心线大于50 米;地块内部环绕设置下客区和上客区,共12 个泊位;中部为待发区,

共52个泊位,并设有4 个小车位;场内设置不小于2 车道的环型车道。

九. 交通换乘规划

1.公交站场负一层与佛山地铁二号线同层接驳,能够使得乘客有效换乘; 2.公交站场内设置全封闭候车区,方便市民换乘和候车,避免日晒雨淋。

十. 步行交通组织

1.站场步行交通规划思想是“人车分流,竖向构筑”。步行交通系统分为水平和垂直、两部分。

2.水平交通系统采用岛式设计,从站场入口到出口,连成整片共享空间,把高铁、地铁、公交带来的人流自由组织分流。各交通功能按区域分布,设置导向标志,使乘客按所需方向换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