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产生于18世纪末的欧洲。它是用母语翻译教授外语书面语的一种传统外语教学法,即用语法讲解加翻译练习的方式来教学外语的方法,也叫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旧式法Old method。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奥朗多佛(H· Ollendorff)。
1、 翻译法的主要特点
1) 利用母语组织教学。把母语当作释义、讲解、练习和检查的重要手段,很少积极使用目的语。
2) 以传统语法作为教授外语的基础。语法被当作语言的核心,是外语学习的主要内容。语法讲解采用演绎法,先讲解语法规则,然后在练习中使用、巩固规则。
3) 侧重培养阅读水平。语法翻译法把口语和书面语分离开来,把阅读水平的培养当作首要的或唯一的目标。口语教学局限于使学生掌握词汇的发音。
2、 翻译法的主要优点
1) 语法翻译法成了外语教学法史上最早的一个教学法体系。它的出现为建立外语教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奠定了基础,适度的翻译也有利于外语教学。
2) 重视通过大量阅读、背诵原著培养阅读水平。
3) 注意利用语法,启发思维,训练智慧。学生学习掌握语法规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外语和使用外语的水平。
3、 翻译法的主要缺点
1) 过多地使用翻译法主要有两种弊病: 翻译为中介、一是占用了大量教学时间,直接影响使用外语实行外语教学的实践机会;二是不利于培养学生不通过翻译为中介、直接用外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水平。
2) 过度偏重阅读水平的培养,忽视听说水平的培养。
3) 重形式语法教学,轻技能训练和使用语言水平的培养。
4) 语法与课文脱节。死记硬背语法规则条条框框,脱离现实生活实际的例句和课文,这种方法呆板,气氛沉闷,激发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难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