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凝汽器规程

凝汽器规程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x篇 凝汽器检修工艺规程

第一章 凝汽器结构概述

第一节 凝汽器工作原理

1.1 概述

使驱动汽轮机做功后排出的蒸汽变成凝结水的热交换设备。蒸汽在汽轮机内完成一个膨胀过程后,在凝结过程中,排汽体积急剧缩小,原来被蒸汽充满的空间形成了高度真空。凝结水则通过凝结水泵经给水加热器、给水泵等输送进锅炉,从而保证整个热力循环的连续进行。为

防止凝结水中含氧量增加而引起管道腐蚀,现代大容量汽轮机的凝汽器内还设有真空除氧器。

第二节 凝汽器结构组成

2.1结构简介

本厂330MW凝汽器型号为N—21500型,凝汽器型式为单壳体、对分、双流程、表面式,给水泵汽轮机排汽进入凝汽器。主要结构由接颈、壳体、水室、排汽伸缩节、#5—#8抽汽管,#7、#8复合低加、以及水幕保护装置、汽轮机旁路的第三级减温减压装置等组成。 型号:N—2150单壳体、对分、双流程、表面式 冷却面积: 21500m³ 冷却水量: 4000m³/h 冷却水温: 20℃ 凝汽器压力: 5.7 KPa

管子材料: 主凝结区TP316L 空冷区B30 顶部圆周段管束材质:TP316L 冷却管尺寸: φ25×0.7×12405mm 冷却管有效长度:12405mm 冷却数量: 22216根

凝汽器运行时重量(不考虑真空影响):770000kg 灌水实验重量: 1300000kg 外形尺寸(长×宽×高):17X9X12

第二章 凝汽器主要技术规范

第一节 凝汽器设备参数

1.1 主要参数: 序号 参数名称 1 2 3 型号 设计压力 设计温度 水侧 汽侧 水侧 汽侧 单位 / MPa MPa ℃ ℃ #5低加 JD-710-2-4 3.923 0.75 340/170 170 #6低加 JD-530-2-2 3.923 0.48 266/138 138 #7低加 JD-910 3.923 0.206 130 110 #8低加 JD-930 3.923 0.206 130 110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设计流量 水侧 汽侧 t/h t/h 2 873.602 36.376 710 135 146 230.2 3.9 873.602 103.8 131.5 36.376 33.79 109.3 515 873.602 39.177 873.602 36.376 873.602 39.17 930 80.9 85.9 64.4 3.9 873.602 32.8 63 39.177 29.25 41.3 / 加热面积 工作 水侧 温度 汽侧 抽气温度 凝结水压力 凝结水流量 凝结水进口 温度 出口 蒸汽量 本级疏水流量 本级疏水温度 U形管总数 管径和壁厚 m℃ ℃ ℃ MPa t/h ℃ ℃ t/h t/h ℃ 根 mm 530 910 116.5 103.6 130 106.1 143.3 89.8 3.7 3.9 873.602 873.602 87.1 63 103.8 91 39.177 36.376 53.80 29.5 92.6 67.2 515 / ф25 δ=2.2

第三章 检修周期及检修项目

第一节 检修周期

1.1检修周期

1.1.1凝汽器A级检修周期为4年。 1.1.2凝汽器C级检修周期为1年。

第二节 检修项目

2.1 检修项目

2.1.1 A级检修标准项目

2.1.1.1 清洗凝汽器铜管,检查铜管腐蚀情况。 2.1.1.2 铜管检漏、堵管。

2.1.1.3 真空系统严密性检查,真空阀门检修。 2.1.1.4 清洗水室、检查防腐层。 2.1.1.5 检查汽侧腐蚀情况。 2.1.1.6 水位计检修。

注:凝汽器油漆、防锈应符合JB2900-2901-81《汽轮机油漆技术条件》、《汽轮机防锈技术条件》的规定。

2.1.2 C级检修标准项目

2.1.2.1 清洗凝汽器铜管,检查铜管腐蚀情况。 2.1.2.2 铜管检漏、堵管。

2.1.2.3 真空系统严密性检查,真空阀门检修。 2.1.2.4 水位计检修。 2.1.3特殊项目

2.1.3.1 水室盖板、管、隔板变形检查,并整形加固。 2.1.3.2 铜管酸洗、成膜保护。 2.1.3.3 抽管检查。

2.1.3.4 更换凝汽器铜管。 2.1.3.5 铜管涡流探伤。

第三节 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3.1 检修前的准备

3.1.1备齐专用工具、检修用料等。 3.1.2了解设备存在的缺陷。 3.1.3办理工作票。 3.1.4搭设好脚手架。 3.1.5 检修备品的准备: 名称 规格 不锈钢管 ф25×1×9808 水位计管 ф20×710 水室盖垫片 ф550×5mm 螺栓 M20×70 堵头 ф25 材料 1Cr18Ni9Ti 石英玻璃 橡胶 A3 碳钢 数量 / / 6 16 20 单位 根 根 个 个 个

第四节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4.1 凝汽器检修及要求:

4.1.1 办理工作票,使凝汽器停运,放净汽水两侧存水 4.1.2 作好检修前材料、工具的准备工作。 4.1.3 汽侧检查与清洗

4.1.3.1 打开壳体人孔门、内部接入安全电压行灯。 4.1.3.2 清理内部铜管表面及壳内所有杂物。

4.1.3.3 检查铜管表面腐蚀、冲蚀及脱锌情况并作好记录。同时检查管、隔板孔根部处铜管的磨损情况,必要时须进行加固处理。 4.1.3.4 检查所有对外接口防护板(罩)及壳体各焊缝有无裂纹等现象,若有此缺陷进行焊补,焊补时必须作好铜管的保护措施。

4.1.3.5 检查测量管、隔板的变形情况,若有变形,可根据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给予整形及加固。 注意:不得硬顶、硬敲以免损坏铜管。

4.1.3.6检查低压缸排汽导流板有无变形,紧固螺栓有无松动和脱落,如有变形和松动应进行整形和加固处理。

4.1.3.7逐个检查凝汽器补水雾化喷头是否有松动和脱落现象,如果出现松脱应进行紧固处理。 4.1.3.8 在壳体内工作,需要有两人以上同时进入,且人孔处留有监护人员。 4.1.4 水室及铜管的检查与清洗。

4.1.4.1 打开前、后水室人孔门,接入安全行灯。 4.1.4.2 清洗水室内各部位污物。

4.1.4.3 检查水室内壁脱漆、腐蚀等情况,并将其锈皮等清理吹干后重新补刷防腐漆。 4.1.4.4 检查铜管内堵塞及结垢情况。

4.1.4.4.1 当铜管内有松软的泥垢时,可用毛刷捅刷或高压水冲洗,使管畅通清洁。

4.1.4.4.2 若铜管内壁结有大量的硬垢,则需经化学人员复查后,采用酸洗的方法予以除去,以保证传热效果。 4.1.5 铜管检漏

4.1.5.1 将壳内所有杂物、工具等清理干净,关闭人孔门、放水门及所有对外接口一次门,用压缩空气吹干水室侧管板面及管内存水。

4.1.5.2 在壳体内注水,随水位的升高,在管板端面逐根检查铜管是否有泄露现象,若有泄露立即用备用堵头塞牢,若胀口泄露,可随即用备用胀管器补胀,注水至最上层管子以上100mm

且应保持2小时无渗漏方为合格。

4.1.5.3 将检漏情况标在其管板图上并作好记录。

4.1.5.4 壳体内注满水后须同时检查壳体特别是底板的变形情况,并据情处理。 4.1.5.5 检漏工作完毕后,应立即将水放净,以防腐蚀。 4.1.5.6 机组运行单侧检漏,可借助负压用烟进行查漏。 4.1.6 排气伸缩节的检查

4.1.6.1 检查各焊缝有无裂纹。

4.1.6.2 检查并记录伸缩节的拉伸量,然后与设计值做比较。 4.1.7 接径部分的检查与修理

4.1.7.1 检查内部各钢管桁架焊缝有无裂纹现象。

4.1.7.2 检查7、8段抽汽管道的腐蚀及伸缩节的质量等情况。

4.1.7.3 检查水幕保护喷水管所有喷头有无堵塞,并进行除锈清理。 4.1.8 三级减温及减压装置的检修

4.1.8.1 内部除锈,清理,检查内部护板有无变形,壳体有裂纹。 4.1.8.2 有必要时,抽出喷水管,清理,检查堵塞情况。 4.2 铜管检漏后的处理方法、要求 4.2.1 根据检漏记录,其胀口泄露轻者进行补胀,较严重者及管子破裂(不超过管子总数的10%),可用堵头堵死,若补堵管子数量超过管子总数的10%,或铜管严重脱锌,腐蚀,损坏严重时,则须更换新管。 4.2.2 铜管的更换: 4.2.2.1 打开前水室大盖(起吊措施另定),大盖要放牢,放平,法兰结合面及垫片除垢后毛刺清理干净,螺栓、螺母除锈,涂油保护,在铜管更换前,应对新铜管进行抽查,铜管应具备出厂合格证,物理性能及热处理证件。 4.2.2.2新管使用前的检查项目标准。

4.2.2.2.1对每根新铜管进行外观检查,铜管应无裂纹、砂眼、腐蚀、凹陷、拆纹重皮及毛刺。 4.2.2.2. 2 抽查新铜管总数5%进行涡流探伤、水压试验。试验压力0.3-0.5MPa无渗漏,不合格管达安装总数的1%,应全部进行试验。

4.2.2.2.3 抽查铜管总数的1/1000,用氨熏法进行内应力试验,试验后应无裂纹,不合格者应进行热处理。

4.2.2.2.4抽管子总数的0.5/1000进行压扁试验和扩胀试验,压扁试验:节取20mm长的试验,压成椭圆,至短径相当于原铜管直径的一半,试验应无裂纹或其他损坏现象,扩胀试验:切取50mm长的式样,打入#45的车光锥体,铜管内径扩大到比原内径大30%时,式样应不出现裂纹。 如上述试验不合格,可在铜管的胀口部位进行400—500℃的退火处理,而后重新试验。 4.2.3旧管的退出

将需更换的旧管的两端面,用不淬火的鸭嘴扁铲錾削成三角梅花形,然后用冲头将铜管冲出一定距离,再用手将铜管拉出。

注意:在抽管时不得损伤管板孔内壁,否则将影响胀管质量。 4.2.4 穿管:

4.2.4.1 穿管前,用细砂布将管、隔板孔打光,孔内壁不应有锈蚀垢及纵沟槽,管孔边缘应光滑、无毛刺,管孔与管子外径之间的间隙为0.20-0.50mm,打磨管孔时注意不得超出此值。 打磨新管管端部,长为管板厚加10-15mm,应露出金属光泽,并且光滑整洁,最后将管板、管孔全部清理干净,不应有灰尘、铁销等,再穿管时还应随时清理,以确保胀管质量。 4.2.4.2 复查管子长度,一般应长出两管板端面1.5-3mm,然后将管子托平进行穿管。 注意事项:

①新管在运输、起吊、穿管过程中,都应采取措施,使之保持平整,不得随便乱拖(拉),或使管子弯曲,以免使管子增加附加应力,影响使用寿命。

②在穿管时,若发现卡涩现象,不要硬穿和撞击,可将管子反复旋转前进,或在管端部插上冲

头用榔头轻轻敲入。 4.2.5 胀管:

4.2.5.1 将管子一端面按要求高出管板面1.5-3mm摆平,然后用胀管器将管子胀在管板上。 4.2.5.2 胀完一端后,在管板的另一端,按要求高度,用专用工具将管子切齐,然后再进行胀管。

4.2.5.3 胀管的工艺及标准

a 胀管前应将管孔清洗干净,不得有油污,锈痕及大于0.01mm的纵向横沟。

b 胀管时管内壁应涂润滑剂,先胀出水端,进水端应派人监护,管有窜动应进行调整和固牢。

c 若进行全部换管,铜管的胀接顺序应根据管束分组情况妥善安排,尽量保持对称以防因而造成管板和弹性端板变形,及已胀好的管子发生胀口松脱现象,胀管时先在管板四周及中央各胀一根标准管。以检查两管板的平行度,前、后管板间距L的ΔL值为-20mm。 d 胀接标准:

(1)胀口处管壁扩胀率为4-6%,胀管后内径的合适数值Da用下式计算: Da=D1—2T(1—a)mm 其中:D1——管板孔直径 mm T——铜管壁后 mm a——扩胀系数 4—6% 胀管后应无欠胀或过胀

(2) 胀口及翻边应平滑光洁,无裂纹和显著的切痕,进水端翻边角度一般为15°左右。 (3) 胀口的胀接深度为管板厚度的75—90%,管端不允许低于管板面,胀接部分和未胀部分应光滑过渡,无任何凹坑和沟槽。

说明:在正式胀管前,必须按照上述标准进行试胀管工作,待试胀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正式胀管,同时调整好胀管器。

4.2.6 胀管全部结束后,将壳体、水室清理干净,按上述注水法进行壳侧注水检漏,并随时给予补胀;管子泄露,则放水换管,直至试验合格。

4.2.7 按前述水室大盖拆卸的反步骤,将水室大盖复位,紧螺栓要均匀,保证结合面的密封。 4.2.8 水侧水压试验:

4.2.8.1水室大盖就位紧固后,打开人孔门,对水室进行彻底清理,而后将前、后水室人孔门及放水门关闭,开启放气阀。

4.2.8.2 开始注水,待放气口溢水后,关闭放气阀,进行升压,升压值为0.37MPa, 压力至少保持半小时,压力表应安装在进水道底部。

4.2.8.3 在升压过程中及升压试验压力后,人孔盖、水室法兰、大盖密封面及所有焊缝无泄露为合格。

4.3真空系统严密性检查(注水法) 4.3.1 将所有真空系统一次门关闭。

4.3.2 壳侧注水至排汽伸缩节上法兰面以上100mm。

4.3.3 注水后检查所有焊缝。管道、阀门应无渗漏,否则应据情处理,注满水保持试验时间不少于2小时,灌水应用清洁水。 4.3.4 检查完毕后将水放净。

第五节 一般要求

5.1 一般要求

5.1.1 真空系统严密性试验合格。 5.1.2 凝汽器清洁状态良好。 5.1.3 冷却水流量满足设计要求。

5.1.4 轴封蒸汽压力正常。 5.1.5 凝结水过冷度合格。 5.1.6 传热端差良好。 5.1.7 凝结水水质合格。 5.1.8 热井水位正常。

5.1.9 抽气设备工作正常。 5.1.10 水封系统运行正常。

5.1.11 仪表指示及连锁保护正常。

第六节 大修后验收 6.6大修后验收

6.6.1 凝汽器铜管逐根检查清洁、无污垢。 6.6.2 凝汽器灌水查漏合格,无泄漏管束。 6.6.3 凝汽器汽、水侧各阀门严密。

6.6.4 汽侧检查铜管在管板管孔部位无振动磨损 ,表面是无锈蚀,无严重开裂、凹痕等缺陷。 6.6.5 人孔结合面平整,无贯穿的沟痕、腐蚀,橡胶垫完好、无老化。 6.6.6 水室内部的防腐涂层无脱落。

6.6.7 检修结束后,汽侧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6.6.8 凝汽器水位计灵活、无卡涩。

第七节 小修后验收 7.1小修后验收

7.1.1 凝汽器铜管逐根检查清洁、无污垢。 7.1.2 凝汽器灌水查漏合格,无泄漏管束。

7.1.3 人孔结合面平整,无贯穿的沟痕、腐蚀,橡胶垫完好、无老化。 7.1.4 凝汽器水位计灵活、无卡涩。

第四章 凝汽器维护及保养

第一节 日常维护项目

1.1凝汽器维护

1.1.1 机组检修完成后,应对凝汽器及真空系统进行灌水检漏。 1.1.2 凝汽器本体上的所有焊缝严密无泄露。

1.1.3 凝汽器喉部与低压缸连接的补偿器严密无泄漏,橡胶带补偿器设有水封时,应定期检查水封是否完好。

1.1.4 与凝汽器本体相连的所有接管焊缝严密无泄漏。 1.1.5 凝汽器汽侧放水门严密无泄漏。 1.1.6 冷却管无穿孔泄漏。

1.1.7 冷却管与水室管板胀缝、焊缝严密无泄漏。

1.1.8 凝汽器水位计及水位变送器的连接处严密无泄露,保证水位控制和水位指示正常。 1.1.9 凝汽器水位开关动作可靠。

1.1.10 凝汽器水位应在正常工作范围之内。 1.1.11 真空连锁保护正常。

1.1.12 凝汽器水室及管板应采取合适的防腐措施。

1.1.13 机组停运超过3天时,应排除凝汽器水室中的冷却水和热井中的凝结水。 1.1.14机组停运超过一个月时,应对凝汽器采取干燥保养措施。 1.2 循环冷却水和胶球清洗系统

1.2.1 循环水泵工作正常,流量和出口压力能满足机组各种工况的需求。 1.2.2 闭式冷却水系统冷却塔的冷却能力在设计工况不低于95%。

1.2.3 循环水一次滤网及二次滤网的运行压差不大于规定值,且能保证水质要求。 1.2.4 水室要及时清洗、去除杂物,减少对冷却管的影响。

1.2.5 对具有虹吸作用的凝汽器水室,在水室最高点装设水室真空泵,水室真空泵根据进口阀前、后压差开启或者关闭,及时抽出水室中聚集的气体。

1.2.6 无虹吸作用的凝汽器水室启动时,水室应充分排气,运行中定期排气。

1.2.7 凝汽器正常运行时,循环水进口阀全开,必要时调整出口阀开度以满足系统运行要求。 1.2.8 胶球清洗装置能正常投入且有效工作,其胶球质量、投球量、清洗时间间隔和清洗持续时间以及收球率等技术指标应满足DL/T 581的规定。 1.2.9 胶球清洗装置收球率应不小于90%。

1.2.10 对有条件的电厂,胶球清洗时间间隔和清洗持续时间应根据冷却管清洁系数确定。 1.2.11 对循环水水质应定期监督测量,必要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循环水质量。 1.2.12 凝汽器冷却管表面无明显结垢。

第五章 常见故障及处理 1.1胶球收球率低 1.1.1原因

1) 收球网电动门不严。。 2) 凝汽器管束堵塞。 1.1.2处理

1) 检查调整收球网电动门行程,确保阀门关闭严密。

2) 退出凝汽器运行,打开人孔,清理凝汽器内部填料、杂物。 1.2凝汽器水位上升 1.2.1原因

1) 凝汽器管束泄漏。 2) 凝汽器补水调门失灵。 1.2.2处理

1) 半侧解列凝汽器,进行查漏,封堵泄漏管束进、回水两侧。 2) 检查补水调门,进行行程整定。 1.3凝汽器本体渗漏 1.3.1原因

1) 螺栓未紧固均匀。 2) 结合面密封垫老化。 3) 循环水系统憋压。 1.3.2处理

1) 对螺栓进行对角均匀紧固。 2) 更换结合面密封垫。

3) 检查循环水回水阀门开度,确保回水流畅。 1.4凝汽器附属阀门盘根、法兰漏水 1.4.1原因

1) 阀门盘根压盖螺栓松动。 2) 阀门法兰螺栓未紧固均匀。 3) 阀门盘根余量不足。

4) 阀门法兰密封垫老化。 1.4.2处理

1) 均匀紧固阀门盘根压盖螺栓,至不漏水即可。 2) 对阀门法兰进行对角均匀紧固。

3) 关闭阀门,对阀门盘根进行添加、更换。 4) 隔离系统,对阀门法兰密封垫进行更换。 1.5水位计卡涩 1.5.1原因

1) 液位计磁翻板损坏。

2) 液位计磁性浮筒失去磁性。

3) 水位波动大,磁翻板液位计跟踪不及时。 1.5.2处理

1) 更换液位计磁翻板。

2) 解体液位计,更换磁性浮筒。 3) 用磁铁将液位计整定至真实水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