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声音的产课型 生与传播 新授 课时安排 1课时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及教学器材 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2、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探究物体传声实验;估测声速。 鼓一只、录音机一台、纸屑假设干、钟罩一只、抽气机一台、闹铃一只、气球一只。 学生合作组器材:纸片、绷有橡皮筋的空盒子、音叉〔包括小锤和音箱〕、梳子、树叶的叶片、一个玻璃缸〔里面盛有水〕,几块石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导 学 过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录制好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如:电铃声,钢琴曲片段,工厂烧电焊声,丛1、听录音并答复以下问题: 〔1〕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是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 林中的鸟语,夏日的蝉声,2、讨论并交流想知道有关声音的瀑布声等。) 哪些方面的知识? 问题1:你想知道有关声音 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二、示导进展新课 3、读图2-1-1并思考:物体发声〔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1、指导学生阅读图2-1-1 4、设计实验:如何利用桌上的器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怎材产生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 们发出声音,物体发声的, 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 问题2:〔1〕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5、思考并讨论“问题2” 〔2〕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 同的特征? 演示:击鼓。 6、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问题3:鼓面在振动吗?如出感受。 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程 导 学 过 振动?说出你的方法。 7、讨论:“问题3”和“问题4”并问题4:敲打桌子,听到声交流。 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 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根底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物体发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 〔二〕声音的传播 问题5:教师的讲课声是怎 样传到你的耳朵的? 演示:按图2-1-3进展 引导学生比照分析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问题6:气体可以传播声音,那固体和液体能传声的? 观察:在抽气过程中声音大小的变化?再让空气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由此你可 讨论:声音是怎样传入人耳吗?请设计验证固体和液体得出什么结论? 能否传声的方案或举出实例。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及实例得出结论: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 实验:一个同学在一设计验证固体和液体能否传声的实验或例举生活中的实例. 实验:在一个玻璃缸内盛有水,手拿两块石头在水中撞击,在外面也能听到撞击声。〔或把一个正在播送的收音机用塑料袋装起来,用细线吊着放入水的水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程 根很长的水管的另一端敲水管(水管中有水),另一个同学在另一端将耳朵贴在水管上听声音,他能听到多槽中,照样也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讨论:能听到三次声音的原因并交流。由引可得出什么结论? 少次声音?猜一猜是什么原 因?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结论:“声速的大小与介质 种类及温度有关〞。 (三)回声的作用 问题7:(1)在狭窄的房间讲话与在空旷的操场上讲话声音大小有何差异?(2)怎样利用回声测量两山崖之间的距离,应事先知道哪些物理量?需要用什么测量工具?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诊断练习与补救 练 习 1、古代打仗,士兵常常头枕着地面睡觉,这样能 及早发现远处的敌人,为什么? 思考并讨论:问题7 练习: 2、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方向传播,一个同学 向一口枯井大喊一声,经过2秒钟听到回声,那么 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声速按340米/ 秒)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作 业 探 究 设 计 3、通常我们能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A.有发声体存在 ( ) B.发声物体在空气中振动 C.发声物体在真空中振动 D.人看到了发声物体的振动 教 4、人们利用岩层发生形变时的地声异常来预报 地震,这是利用了( ) A.固体能传播声音快 B.固体不能传播声音 C.无线电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D.固体传播声音传播得慢 5、吹笛子发声主要依靠( ) A.笛子本身(竹管)振动发声 B.笛子中空局部柱振动发声 C.人的嘴唇振动发出的声音 D.以上说法不正确 学 效 果 6、在运动场上的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反 员为了计时准确,在计时时( ) A.听到枪声同时按下跑表 B.看到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 C.听枪声和看到白烟都有可以按跑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7、著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间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奇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_______________造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馈 .
成的音响效果。 8、桌面上左、右两边各放置一音叉,敲响右边的音叉,与左边完全一样的音叉叉股接触的泡沫塑料球弹起来,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左边的音叉也在________,而我们并没有敲左边的音叉,这就证明了右边音叉的振动是靠_____传给了左边一样的音叉。如果这个实验在月球上做那么____〔能或不能〕听到声音,________看到小球被弹起。 9、全日制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唐朝时期莆田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如下图。垂钓小儿不敢答言,因为他知道,声音可能会吓跑将要上钩的小鱼,此事说明________和__________可以传声。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自 我 教 学 反 思
同组 教师 教学 评价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