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说课稿
挂兰峪学区挂兰峪小学 郑晓仿
一、说教材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太阳的常识:离地球有多远,它有多大,多热。说明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太阳的大小,太阳的热度;第二部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教学难点是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说明文,它不是借助艺术形象传授知识的,而是在观察某些事物的基础上,用准确、通俗的语言来说明事物和传授知识的。所以我是侧重一下几方面教的:
1、抓住说明文的构段特点进行教学。教师精讲第一段,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找出说明文在结构上注重一段一意,段首概括的规律,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自学相似段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抓住课文中语言,了解说明事物的方法。课文第一段为了讲清楚太阳的三大特点,运用了大量的数字来说明,给学生的感觉是一目了然。但是为什么要引用传说,就是为了增加文章的生动性,这样教学既使学生了解了学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再比如说,太阳很大,会发光,会发热。为什么又提到了地球和钢铁呢?这就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使抽象的数字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既教了课文,又学会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3、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文同记叙文相比,语言比较枯燥,形象性不强。在教学过程中,我制作了课件,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接受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是一举多得的方法。 三、说学法
这篇课文没有过多的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因此我设计让学生这样去学习:
1、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学生先自读课文几遍,有个别学生可先背诵课文。自学完以后,能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并加注在书上。按照分门别类的方法把全文分为两大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这样内容。这样,学生就会从整体上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2、加强朗读,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讲述太阳的特点和我们的关系的。学生抓住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子了解这样意思,再进行归纳合并,总结每一段的写作方法,掌握说明事物怎样运用列举数字、做比较、打比方、比喻等多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给人的感觉是准确、简练、明晰、具体,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太阳与雨、雪、风形成过程的关系时,制作了课件。利用幻灯放影像。学生一看就明白了风、雨、雪形成的过程。知道太阳和气候的关系确实很密切,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留下的印象深刻。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鼓励质疑
1.投影出示太阳缓缓升起的动画画面,配上声音:“同学们,你们好!你们认识我吗?” 2.(教师板书课题:太阳)你们瞧!太阳公公正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他最喜欢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想问太阳公公什么问题?
3.肯定学生的提问,并将学生的问题分类概括。
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边读边思考: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学生阅读后归纳。 3.根据叙述的内容,可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三、阅读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太阳的特点 1.导言:课文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用“ ”画出每个自然段的重点句,再想一想:课文是怎样介绍太阳这一方面的特点的?可边读边在书中批注。
2.自读课文,独立思考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并在学习小组中共同完成以下表格。(投影打出)
太阳的特点 说明的方法
远 一亿五千万公里 走:三千五百年 飞机:二十几年 大 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热 表面温度:六千摄氏度 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3.利用投影交流、评点,并随机设问:
文中如果不用数字,只说距离“很远很远”,温度“很高很高”,可不可以?为什么? 文中把太阳与地球作比较有什么好处?
太阳表面温度很高,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这样写好在哪里? 为何把太阳比做大火球? 4.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四、总结反馈
1.这一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你们看太阳公公都把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课件演示)听,他又在说什么?(放声音)“同学们,你们学得很认真,你们想把我的有关知识介绍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了解我吗?”
2.让学生以第一人称介绍太阳公公,分别练习详细介绍和概括介绍,同桌对练。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言:上节课,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认真思考,了解了太阳大、远、热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带上自己收集的资料,来探讨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这个问题,好吗? 1.自由读课文第4~7自然段,边读边想:太阳和我们有哪些关系?并在书上批注。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的?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3.以小组为单位,从第4~7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习。 4.全班交流。
a.学生可能运用合作朗读来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
b.学全可能运用直观演示法,画出关系图来帮助理解。
c.学生可能结合生活实际、个人体验来帮助理解。 d.学生可能结合收集的有关资料来帮助理解。 二、前后联系,整体感知
引导同学们把课文第一与第二部分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认识到正因为太阳具有“大”“热”的特点,又“离地球很远”,才造就了我们地球这一美丽可爱的世界,才给我们人类及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最适宜的环境,而且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太阳和人类关系那么密切,因此,课文最后进行了总结,反复强调,突出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请大家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生朗读课文。
3.鼓励学生把最后一个自然段背下来。(交流方法,再个人准备)
4.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四、反馈应用,积累语言
1.(课件:把太阳公公的笑脸改为表情委屈的脸)同学们,太阳公公怎么不高兴了?你们听,太阳公公说了什么?(声音:真气人,石油总说和我没关系,你们给我评评理)你们能帮他评评理吗?要求用上今天学过的“如果没有──就没有──”“有了──才有”“因为──所以──”等句式(用上一个、两个均用)。
2.学生结合查找的资料及生活积累自由表达。
(太阳公公的脸又变成笑脸。配音:同学们,你们说得真好)你们看,太阳公公又笑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