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审美意趣之我见
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一篇作品时,要让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有真情实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感悟作者抒发的真挚情感,从而认知事物,陶冶性情,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学会求知,学会审美,更学会做人。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任何一篇美文佳作,都是因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而深入人心、脍炙人口、流传千古。教师要充分发掘蕴含其中的美的要素,让文字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放射出无穷的魅力,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 异彩纷呈的形式美
中国语言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最富生命力的语言。文言文的各种各样的优美文体,语言之美,恰似那清泉流水,又似那急湍险流,滋养过多少中华儿女。新编文言文从语言特色来看,或音韵谐调,或整散结合,或写实朴素,或比拟夸张,或气势磅礴,或娟秀优美,或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使人真正感受到中国语言之丰富凝练、含蓄深沉。在教学中,把准文体特点,挖掘语言特色,引领学生自主感悟,倾心陶醉,那才是真正抓住文言文教学的个中滋味。
2 形神兼备的人物美
华夏大地人杰地灵,华夏文明孕育多少优秀历史名人,他们的人格魅力滋养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人格美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审美与审丑的过程中,为人物的言行神思而喜怒哀乐,在共鸣中得到审美的愉悦,使灵魂受到荡涤与洗礼,这是文言文教学应有的作用,也是其魅力所在。文言文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进入人物美的长廊,教师是引领者,不是搬运工。蔺相如的深明大义智勇兼备,廉颇的忠勇不二、知错善改,信陵君的礼贤下士顾全大局,侯生的足智多谋重义轻生,周瑜的多谋善断儒将风度,曹操的自负谋略奸诈多疑……所有这些,无不充满着浓墨重彩的人文气息,无不让人心往神驰。当学生在阅读中为这些历史人物深深感动、神采飞扬时,教学就走上成功之路。
3 陶人性情的情感美
在浩瀚的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情感美犹如一朵朵浪花,常开不败,留香千载,不绝如缕。文言文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领会蕴涵在文章中的情感美,接受情感美的陶冶。当然,这种美依靠的主要是学生自己的主动阅读,即在老师指导下的主动接受,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去走进作品,去同喜同悲、共乐共怒,更进一步,在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写作背景、写作缘起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更深入地感动于情感之美,产生共鸣,产生向往。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的情感和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洗礼和升华,从而起到陶冶情操之作用。
4 光芒四射的思想美
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思想内涵有着巨大的力量,所以历史文化深沉丰富。这些历史文化作品是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的、经过历史长河冲刷而流传下来的作品,当然是思想文化的精华,至少是可以让我们去批判地接受的优秀遗产。而充分发掘出这些作品中的思想之美,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先秦的“百家争鸣”,各种学说奠定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基础,此后千百年来思想的发展更是无比丰富。透过这些经典的文言作品我们看到了隐藏在其背后的生命意识、宽容意识、责任意识和超越意识等思想的光华。
各种闪光的思想在古今许多文人身上沉淀凝练,并经不同形式的书面记载,以文化的形态固定下来,传播开去,引起更多人的共鸣,被更多的人效仿。深深地积淀在民族文化的传统里,发展成一种特有的民族精神——生命意识、宽容意识、责任意识、超越意识。对这些思想有一些初步的了解,能初步接受思想光华的照耀,是文言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