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三)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A点 B点
二、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公转位置 近日点 时间 ① 公转速度 最快 ② 7月初 最慢
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的关键是理解几种数据间的关系, 如下图所示: (1)α=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1/2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极昼(夜)的最大纬度跨度范围=1/2热带范围。
(2)β=90°-2α=北(南)温带范围。 (3)μ=α=90°-极圈的纬度数=1/2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北(南)寒带的范围。
(4)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和速度及其对五带范围的影响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黄赤交角为0,则太阳始终直射赤道,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就不会形成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更替现象,也不会出现五带。
【对点演练1】读图,完成(1)~(2)题。
(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
A. 0°~20°N B. 0°~20°S
C. 20°N~23°26′N D. 20°S~23°26′S
(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 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 北温带范围变小 C. 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 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点睛】(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应注意其与恒星年
的区别。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如下图所示: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误区警示】昼夜现象、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区别 (1)昼夜现象与地球为不透明球体有关,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它们都是地球运动的结果。
(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越大,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3.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③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
④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对点演练2】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A. 10小时 B. 11小时 C. 13小时 D. 14小时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上图所示) (2)季节变化:
一年中最大值: 及其以北地区
①北半球夏至日
一年中最小值: 各纬度一年中最大值: 及其以南地区
②北半球冬至日
一年中最小值: 各纬度
③春、秋分日:赤道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2. 正午太阳高度及计算公式
正午太阳高度=90°-Δφ(两点纬度差) (注:“两点纬度差”指观测点、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若两点同在北半球或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 根据公式绘图如下:
对于30°S而言,Δφ=15°+30°=45°,所以H=45°。 对于30°N而言,Δφ=30°-15°=15°,所以H=75°。 3.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门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门窗朝北。
(3)判断正午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如下图中各点旗杆日影长短及日影所在方向(图中是6月22日,经线和纬线的交点是直射点)。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高低。 (5)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的距离。以我国为例,如下图所示,南楼高度为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
(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为:α+H=90°,如上图所示: 【拓展延伸】 1.图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也就是太阳直射当地所在经线时的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H表示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2. 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
(1)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正西方向落下。 (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注: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地区除外)
(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注: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地区除外)
典型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判读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判断方法:
(1)二分日太阳日出方向为正东方向,日落为正西方向;夏至日日出在东北方向,日落在西北方向;冬至日日出在东南方向,日落在西南方向。所以图中北侧的都为夏至日轨迹,中间都为二分日轨迹,南侧都为冬至日轨迹。
(2)赤道地区(①图)二分日有太阳直射现象(太阳在天顶)且全年昼夜平分(以上各图亦能看出某日的昼夜长短状况)。
(3)温带地区无太阳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南半球的正午太阳方位全年在北方(②图),北半球的正午太阳全年在南方(③图)。
(4)回归线上(④、⑤图)有太阳直射现象(冬至或夏至时太阳在天顶)。 (5)极圈上(⑥、⑦图)有极昼(视运动的轨迹为一个圆周)、极夜(此时极圈上地方时12点时太阳出现在地平线上,其他时刻看不到太阳)现象。 (6)极点上(⑧、⑨图),有极昼现象(视运动的轨迹为平行于地平圈的圆周)。 3. 影子问题
(1)影子的朝向与光源的方向相反。 (2)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反之越长
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变短—正午最短—变长—日落最长(理论上晨昏线处影子无限长)。
(3)正午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①北回归线以北地区(除北极点外)正午日影只能朝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6月22日前后日影达一年中最短,12月22日前后日影达一年中最长。
②南回归线以南地区(除南极点外)正午日影只能朝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12月22日前后日影达一年中最短,6月22日前后日影达一年中最长。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时太阳有直射、南射和北射,正午日影有时无、有时向南、有时向北;日影长短由正午太阳高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
④极点:北极点极昼期间日影始终朝南,南极点极昼期间日影始终朝北;一年中日影随正午太阳高度的增大而变短,但日影长短在一天中几乎无变化。 4. 各类光照图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如南极圈内全为极夜(北极圈内全为极昼)为6月22日,相反为12月22日,全球昼夜平分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② 利用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确定时间 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 正确找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度,确③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当地地方时12点 定时间 据当地的地方时12点,确定昼夜情④ 当地地方时12点所在的经线平分白昼 况 ⑤ 找两条经线的经度差确定时差 根据两地的经度差可求出两条经线的时间差 【对点演练3】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1)按东、西半球划分,图上阴影部分主要位于 半球,此时甲地地方时是 点。
(2)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
(3)该日乙地的白昼时间长约 小时。
(5)如果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10°,则该日正午时分上海(31°N)世博园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① 看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确定日期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 。
三.四季更替和五带
(1)形成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 天文四季:把一年中白昼最长、 的季节定为夏季
(2)四季的划分北温带国家四季: 月为春季,依次每3
个月为一个季节 依次应为:(2)太阳最高 3、4、5
(3)五带的划分
(3)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依次是:北寒带 北温带 阳光直射 南温带 南寒带 极昼极夜
【课堂巩固】
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1~2题。
1.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测到图Ⅱ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有关图Ⅱ中a、b两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点昼长夜短 B. b点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C.线速度 a等于b D. a、b地方时差为4小时
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我国成功发射神九飞船;18日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29日三名航天员平安返回。图1为世界时区划分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3. 神九发射时
A. 伦敦正值上班高峰 B. 纽约艳阳高照 C. 悉尼正值深夜时分 D. 上海夕阳西下 4. 这段时间内
A.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B. 我国各地昼长夜短 C. 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快 D. 南京东南方向日出 读“6月某日,M、P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示意图”,完成5~6题。
太
阳 高度 角
M
P 0 12:00 24:00 4:00 北京时间 5.关于两地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A.M在P东南方向 B.M在P西北方向 C.M在P东北方向 D.M在P西南方向 6.关于图中M、P两地共同点的叙述,最有可能的是 A.区时相同 B.同在西半球 C.线速度相同 D.同在大陆西侧
下图为天气网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据此完成7~8题。
7.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A.秋分(9月23日) B.寒露(10月8日) C.春分(3月21日) D.清明(4月5日)
8.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
右图为某摄影爱好者在一年中每隔7天在同一地点拍摄的太阳位置合成图,拍摄时间均为上午9点15分,拍摄地点位于欧洲西班牙的赫罗纳(2°45'E),读图回答9~10题。 9. 当太阳位于①点时,当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 昼长夜短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B. 昼短夜长 C. 昼夜等长 D. 极昼
10. 当太阳位于②点时,地球光照图最接近下列四幅中的(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
A B C D
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图中晨昏线与68°纬线圈相切,A地地方时为3时。读图回答11~13题。 11.此时北京时间为 A.2点 B.8点 C.20点 D.22点 1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A. 22°N B. 22°S C.0° D.12°S 13.此日过后的几天
A.莫斯科正值隆冬季节 B.悉尼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C.北极圈内极夜范围扩大 D.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右图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该地可能是
A.刚果盆地 B.撒哈拉沙漠南缘 C.巴西高原 D.北美洲五大湖地区
15.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
①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
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 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 ④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广东省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该省一无人海岛进行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完成16~17题。
16.兴趣小组采用“立竿测影”方法测定该岛经纬度,必须观测和记录的数据(当天太阳直射点纬度与竹竿长度已知)是
A.北京时间、最短竿影长度 B.最短竿影长度、竿影方位 C.最短竿影方位、北京时间 D.白昼长度、太阳高度
17.一个月后,兴趣小组再次登岛,发现该日的日落时刻与上一次相同。那么,该日的日期可能是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A.5月21日 B.6月7日 C.7月8日 D.12月7日
右图表示北半球某地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状况,读图完成18~19题。 18.此日江苏省扬州市(约32.5°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是 A.32.5° B.79.5° C.45.5° D.66.5°
19.假设图示太阳高度角为该地一年中最大太阳高度角,则 A.地球上的温带范围将会减少
B.扬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幅度将会减小 C.回归线将穿过我国的海南岛
D.夏至日北半球所有地点白昼时间都将变短 20.下图是“某房地产公司在聊城市(约36°N)开发的一梯两户式多层商品房平面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幢商品房阳台朝向________(南或北)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该楼的南面再建一幢新楼,并要求新楼全年不能遮挡北楼底层的阳光,那么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3)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________,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 (4)当地球从A公转到C位置时,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从C公转到D时,聊城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______。 21.下图所示半球为东半球,AB为地轴,CD为赤道,箭头指示太阳直射点位置,角α为12°。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正值一年中 月或 月,北京时间为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2)说明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和极夜现象出现的纬度范围。
(3)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减小,简述北京和悉尼日出时间的变化状况。
(4)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增大,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双项选择)( )
A.南非地中海气候区进入旱季 B.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 C.南极中山站出现极昼现象 D.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减慢 22.右图为西半球侧视图,若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晨昏圈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是晨线,____________是昏线。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2)将该图利用下图转换为昼夜各半的侧视图,标注经度。
(3)B点的经度是________,并在新画的图上标出其位置。
(4)此时,图中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C点的昼长是________小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
(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若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北半球正处于______季。
23.读下列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在我国某地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中,O点为观察者所在位置,A、B、C、D为观察者所在地的地平面上四个方位,E、F为观察者在二至日观测到的正午太阳位置,其中OE⊥AC。
(1)图中地平面上A、B、C、D四个方位中表示南方的是________,O点的纬度是________。
(2)若位于O点的观察者测得某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且当天日落时刻的北京时间为18点16分,据此可推算出观察者所在地的经度是________,当天日
出的北京时间为________。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 (3)在图中画出冬至日下午15:00时,O点观察者影子的大致延伸方向。
20 (1)南 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 (2)两楼的间距、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3)23°26′N 夏至 (4)由小变大 昼短夜长。
21.(1)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 160°E
22.(1)589:xx°N,160°E(2)12°N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由12°N向南北两侧递减;极夜现象出现在78°S及其以南地区。(3)北京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悉尼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早。(4)BD
(2)见下图。
(3)110°W 见上图。 (4)18 12 15时20分 (5)(0°,70°E) 秋
23. (1)A 23°26′N (2)116°E 6:16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位于BOC象限之内。
32074 7D4A 絊@28140 6DEC 淬 30819 7863 硣140111 9CAF 鲯 31096 7978 祸 27693 6C2D 氭<36454 8E66 蹦22251 56EB 囫
实用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