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说课稿教学内容:
⼈教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第⼀课时。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个重要内容,是后⾯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学⽣在⽇常⽣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活中应⽤。教学⽬标:
知识:使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1、使学⽣认识⽣活中各种各样的秤,知道⽤盘秤称物品的⽅法;2、增强学⽣估计物品质量的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的观察能⼒、动⼿操作能⼒及合作学习的能⼒。情感:培养学⽣⾃主探索的精神,增强⽣活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1、使学⽣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2、了解常⽤秤的称法。
难点:在建⽴克和千克的表象基础上,能够估测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法: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喜欢的活动情境,同时还采⽤启发性引导法、讲解法、演⽰法等教学⽅法。学法:采⽤了让学⽣掂⼀掂、说⼀说、估⼀估、称⼀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积极动⼿、动⼝、动⽿、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教具和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盘秤、健康秤、2袋500克的糖。
学具:每组准备⼀台盘秤(或弹簧称)、⼀张实验记录卡、⼀个2分硬币、⼀个乒乓球、学⽣⾃带喜爱的⾷品。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新课
在座的各位⽼师都知道,熟悉的⽣活情境、感兴趣的问题有利于增强学⽣对数学的亲切感,促进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学伊始,我拿着两袋着不同质量的糖果问:“你们愿意让⽼师发哪⼀袋作为今天的奖品呢?”“发⼤袋的。”“为什么?”“⼤袋的重些。”“那谁能猜猜它有多重?”“2⽄。”“500克。”“1千克。”
“咦,你们是怎么知道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我看到饼⼲的包装盒上写着110克。”“妈妈买⽔果的秤上显⽰有1千克。”“是的,表⽰物品有多重,我们国家⽣活中习惯⽤⽄、两做单位,⽽国际上常⽤的质量单位是克和千克。”就这样,克和千克的引⼊在情境教学中⽔到渠成。⼆、操作体验,新知探究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不仅是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去经历、去体验。”所以我着重帮助学⽣通过动⼿操作建⽴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因此本环节我分四个层次教学。1、认识秤
我先让学⽣说说要知道物体有多重,可怎么办?再让学⽣说说见过哪些秤?我出⽰各种秤的图⽚。如:台秤、天平、电⼦秤、弹簧秤盘秤、磅秤等,最后引导学⽣重点认识本节课要⽤的盘秤和天平,为紧接着称物体的重量打下基础。2、认识克
我认为,千克作为⽐较⾼级的质量单位,它应该建⽴在克的质量观念之上,所以我先进⾏1克的教学更符合知识的迁移。⾸先我拿出1枚2分的硬币,请同学们也拿出1枚,放在⼿⾥掂⼀掂,感受⼀下它的轻重,然后师⽣合作⽤天平称出它的重量,并告
诉学⽣这枚硬币的质量约1克,初步建⽴1克的质量观念。
其次让学⽣从准备的学具中找出⼏种⼤约1克的物品(课件展⽰乒乓球),并讨论⽣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约重⼀克(图钉、纽扣、螺丝钉、蜗⽜、吸管、花⽣⽶等等)。接着⽤⼿掂⼀掂10个两分硬币,感知10克的质量,然后再掂⼀掂50克、100克等物品的实际质量。
设计⽬的:让学⽣在充分的体验、⼤量的操作中感知,使学⽣建⽴起1克的质量观念。3、认识千克
称⼀称,掂⼀掂,说⼀说。⾸先,请学⽣⽤盘秤或弹簧秤称⼀下两袋砂糖的质量,知道两袋砂糖正好重1千克(课件)。再掂⼀掂两袋砂糖,感受1千克的重量。然后,要学⽣说⼀说,⽣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千克。“掂”是对“1千克”进⾏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步体念。接着对“三件视觉上具有⼀定反差”的物品进⾏感受,拿出同是1千克的铁块、积⽊和饼⼲,让学⽣掂⼀掂、估⼀估、称⼀称。这些活动不仅⼀次次强化了学⽣对“1千克”的体念,更是对学⽣合作学习⽅式的培养,是对学⽣⾃主探究程度、学⽣体念态度的⼀种信息反馈和检验。4、认识克和千克的关系
请学⽣⽤秤称⼀称1袋砂糖重500克,2袋同样重的砂糖重1000克,在此基础上推算出千克和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
再次体验:将1枚2分硬币和1千克砂糖放在两只⼿上对⽐体验克和千克的区别。即1千克是1000克。
进⼀步说明:世界各地统⼀⽤字母“kg”表⽰千克,⽤“g”表⽰克。并请学⽣说说在哪⼉见过这种符号(物品包装盒上)。通过交流使学⽣感受到只要你细⼼观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实际应⽤价值。三、解决问题,拓展延伸
为了进⼀步巩固学⽣的认知,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1、知识启动:让学⽣说出下⾯的物品各重多少克。2、开⼼乐园:利⽤健康秤,让学⽣来称⼀称⾃⼰的体重。
3、能⼒加速:进⾏有奖竟猜活动(分⼩组估⼀估⼤家带来的物品有多重,再选合适的秤⼀秤,并填写实验记录卡)。4、思维飞跃:
①、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较,哪个重⼀些?(通过⽐较,帮助学⽣理解质量的⼤⼩与体积的⼤⼩没有关系。)②、⼀头⼤象的重量⽤克作单位合适吗?⽤千克呢?(帮助学⽣准确使⽤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四、质疑总结,课外实践
今天⼤家有什么收获?每位同学都评价⼀下⾃⼰,觉得⾃⼰哪些⽅⾯表现得好,哪些⽅⾯还需要改进。要求课后完成“⽣活实践”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