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本类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1、求分率
分率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前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在解决问题中,这种题目有两种情况。一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还有一种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
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注意找准单位1,并确定是求谁所占的分率。
例1:四月份有电200度,比三月份节约25度。四月份的用电量是三月份的百分之几?
以三月份的电量作单位1,求的是四月份占的分率,用四月份的电量÷三月份电量。已知四月份电量200,三月分电量未知,先求三月份电量,已知四月份比三月节约,说明三月的较多 ,应当是(200+25),因此,算式是200÷(200+25)
例2:四月份有电200度,比三月份节约25度。四月份的用电量比三月份节约百分之几?
以三月份的电量作单位1,求的是四月份信息三月份节约的所占的分率,用四月份节约的电量÷三月份电量。已知四月份比三月份节约电量25,三月分电量未知,先求三月份电量,已知四月份比三月节约,说明三月的较多 ,应当是(200+25),因此,算式是25÷(200+25)
当然,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看,要求四月比三月少百分之几,把三月的看作单位1,
要求比三月少百分之几,就要知道四月是三月的百分之几200÷(200+25),再用三月份的1一四月份所占的分率,得到四月比三月少百分之几?1-200÷(200+25)
因此,在求分率的题目上,一定要注意看清是求哪个量所占的分率。当有看见多、少,或超,减这样的字样的时候,一定要用他们的差距除以单位1.。
2、求数量
在分数问题中,求的数量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在题目中充当单位1,一种是和单位1相关的量。
分析问题时,首先找出单位1,然后根据单位1已知或未知的情况,做判断。
单位1已知,求一个相关数量 一般情况下,这样分析:单位1已知,就要知道要求的数量占单位1的分率(问题对应的分率),用单位1数量×问题对应的分率=要求的数量,或是在分析时,根据信息的关系,确定可以求出的数量,然后再根据问题与已知数量间的关系,推导到问题。
例3、一段公路60米,已经修好了全长的70%,还有多少没修?
分析1:把全长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是60,要求没修的数量,就要知道没修的部分所占的分率,修好的占70%,所以没修的占(1-70%),因此,求没修多少就是求60的(1-70%)是多少,60×(1-70%)
分析2:把全长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是60,知道已经修好了全长的70%,根据分
数乘法的意义,就可以直接用单位“1”×70%=修好的长度。再用全长-修好的=未修的部分。
第一种方法从问题入手,在找分率上,要动眼动脑,第二种方法,看似简单,但是解决问题时,容易掉步骤,出现没解决问题的现象,因此,在分析时,一定要看清问题是求什么?
单位1未知,求单位1. 根据前面分数乘法的题目,可以看出单位“1”×分率=分率所对应的数量,单位“1”在关系式中充当因数,求单位“1”,就要用数量÷对应的分率=单位“1”,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用除法。数量÷对应的分率=单位“1”
例4:一段公路已经修好了全长的70%,还有30米没修,这段公路全长多少?
分析:把全长看作单位“1”,单位“1”不知,求单位“1”。题目中,知道修好的占70%,30米没修,根据上面的分析过程,知道求单位“1”要知道数量对应的分率。题目中,修好的占70%,30米是没修,要知道没修的所占的分率,用(1-70%)才能得到没修的所对应的分率,也就是说30米对应的分率是(1-70%),
所以30÷(1-70%),就是全长
当然也可用方程。方程表达的是题目中的等量关系,由于把单位“1”设为X,可以利用熟悉的分数乘法的意义,用字母式子表示一些数量,如上题,设全长是X米,根据修
了全长的70%,想到修的长度就是70%x米,根据题意,全长-修好的=没修的,所以列方程x-70%x=30。
有时,数量并不是直接知道的,而需要推算如
例5: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行了8/9小时,正好行了全程的4/15,全程多少千米?
分析:把全程看作单位“1”是求全程,就是求单位“1”。根据方法,要知道数量与对应的分率或分率对应的数量,知道行的分率是全程的4/15,虽然不知道对应的数量但是却可以用(60×8/9)求出来,用(60×8/9)÷4/15就是单位1了,或知道速度与时间可以先求行驶的路程,这样就找到数量与分率的对应关系,可以求出单位1.
如果方程,根据行驶的是全程的4/15,得关系式全长×4/15=行驶的路程 列方程:4/15x=60×8/9
练习:一辆车4小时行了全程的40%,它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问全程应是多少千米?
有时,数量对应的分率不是已知的,需要先计算出分率。
例6: 甲仓库的存货量是乙仓库的25%,甲又运进30吨后,甲仓库的存货是乙仓库的50%,乙仓库存有多少吨?
分析:题目中两个分率的单位1都是乙,求乙,就是求单位1,根据上面的分析,要知道增加的数量30吨对应的增加的分率,题目中,“甲先是占乙仓库的25%,后增加到是
乙仓库的50%,中间增加的分率是(50%-25%)就是增加的数量对应的分率。所以30÷(50%-25%)就得到单位1.
用方程的话,更为方便,利用数量的变化列方程,25%x+30=50%x,同样可以求出乙仓库的存货。
方法比较:算术法与方程两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各有长短,算术法,比较直接,使用方便,但对数量间的关系及推导要求比较高,尤其倒推使用较多,需要扎实的乘除加减关系,而方程思路清晰,只要掌握题目整体的数量相等关系就可以列出方程,不需要倒推,只是书写麻烦,但是在较复杂的问题中,方程是占优势的。建议有困难的的同学还是用方程
单位1未知,不求单位1. 题目虽然不知单位单位“1”,但也不求单位“1”,而是求其他的量,这种情况下,一般要先求单位1,再求其他量。
例6:工厂改进工艺后,一个零件的生产成本比原来降低了20%,降到了160元。比原来降低了多少元?
分析:把原来的成本看作单位“1”,单位“1”未知,要求比原来降低了多少元,根据信息生产成本比原来降低了20%,就是求原来的20%就多少或是用原来的-现在的=降低的,而“原来的”作为单位“1”,所以按照求单位“1”的方法分析,160元对应的分率就是现在成本所占的分率,而20%对应的数量是降低的,不是现在的,所以求出160对应的分率是(1-20%),160÷(1-20%)=200,原来的成本20
0元,再用200-160=40或200×20%=40
因此,在单位“1”不知的时候,要先求出单位“1”.
当然用方程更方便,在设的时候,设单位“1”是x。如上题:原来的成本是x元,根据原来的成本-降低的=现在的,列方程
x-20%x=160 x=200,然后200-160=40或200×20%=40元。
3 百分率问题
百分率问题属于分率问题,但是格式一般是固定的,分率形式×100%,同时也要注意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谁是比较量”,和百分率相关的问题也有求单位1或其他数量的问题,方法同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