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注意的分类

来源:意榕旅游网


注意的分类

根据注意过程中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的参与,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一般是在外部刺激物的直接刺激作用下,个体不由自主地给予关注。例如,正在上课的时候,有人推门而入,大家不自觉地向门口注视;大街上听到警笛鸣叫,行人会不由自主地扭头观望.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刺激的特点;二是人本身的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强烈的刺激物,如巨大的声响、强烈的光线等都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在引起注意上也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喧嚣的地方,很大的声音都很难引起注意,而在寂静的夜晚,轻微的虫鸣也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也是影响注意的重要因素。例如,绿草丛里的红花就能更引起人们的注意,而绿草丛里的青蛙就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也是影响注意的重要因素。活动的、变化的刺激物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并配以手势,就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注意。

新奇的东西很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千篇一律的、刻板的、多次重复的东西就很难引起人的注意。平时我们提倡的,教师不能穿着款式奇特的服装,改变发型要提前几分钟去

教室等,就是为了避免上课时过多的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影响授课效果。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也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我们工作和学习中的大多数心理活动都需要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服从于当前活动任务需要的注意,属于注意的高级形式.它受人的意识的调节和控制,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条件有:

第一、加强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本身和活动的最近结果可能没有兴趣,但对活动的最后结果却有很大兴趣.间接兴趣对于保持有意注意具有很大的作用。间接兴趣存在于人们自觉进行的每一项工作中。

第二、合理的组织活动。在明确目的的前提下,合理的组织活动,也有助于集中有意注意。教师在课堂是的提问,以及小组讨论等都比单一的讲课,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第三、用坚强的意志和干扰做斗争。为了保持注意,要尽可能的排除干扰,还要用坚强的意志和干扰做斗争,这样既能够锻炼意志,又能够培养有意注意。

人一般在安静的环境里容易集中注意力,但是某些微弱的刺激不仅不会干扰人们的有意注意,相反会加强有意注意。如,学习时听听轻音乐,都会加强有意注意。试验表明,人处于绝对的安静环境下不能有效地工作,会逐渐地进入睡眠状态。

3。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

经过学习、训练或培养个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达到的。在有意注意阶段,主体从事一项活动需要有意志努力,但随着活动的深入,个体由于兴趣的提高或操作的熟练,不用意志努力就能够在这项活动上保持注意。例如,一个学习外语的人在初学阶段去阅读外文报纸,还是有意注意,很容易感到疲倦;随着学习的深入,外语水平不断提高,当他消除了许多单词和语法障碍,能够毫不费力地阅读外文报刊,可以说达到了有意后注意的状态。 有意后注意是一种更高级的注意。它既有一定的目的性,又因为不需要意志努力,在活动进行中不容易感到疲倦,这对完成长期性和连续性的工作有重要意义.但有意后注意的形成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