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式挡土墙(片石混凝土)施工方法
本工程重力式挡土墙共分为三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施工, 待本段路基填筑区段施工临时道路打通后,具备施工条件时进行重力 式挡土墙的施工。 (一)、测量放样
1、根据复测合格的导线点及水准点,现场放样出挡墙基坑开挖 边线及基坑开挖水准控制点。
2、根据现场放样的基坑开挖线,现场撒出白灰线进行标明基坑 开挖底线及开挖顶线,并对挡墙基坑范围内管线进行探测,将影响施 工的管线进行改移或保护。 (二)、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前应对地下建筑、构筑物、各种管线等进行调查, 基坑开挖前,联系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现场确认施工范围内有无 地下管线及地下管线的走向。
2、地下管线位置明确后,现场人工进行挖探槽,探明地下管线 具体位置、埋深及保护情况,并请建设单位相关责任人现场查看,采 取保护或迁改措施,待管线迁改或保护后方可开始挡墙基坑的开挖。 3、挡墙基坑开挖采用机械放坡开挖,人工配合清底,放坡坡度 为1:0. 75。
4、基坑开挖至设计挡墙基底高程后,需经勘察、设计、监理及 施工单位共同验槽,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共同商讨处理措 施,必要时应换填或碾压。
(三)、挡土墙垫层施工
基坑开挖完毕经勘察、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共同验槽合格后进 行挡墙基础二灰砂砾的施工,二灰砂砾为石灰、粉煤灰、砂砾的混合 料,其最佳配合比需通过实验确定,其配合比可参照《北京市城市道 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J01-45-2000)中的规定,石灰:粉煤灰: 砂砾的常用配合比范围(质量比%)为5:15: 80或12: 38: 50, 当配合比采用5:15: 80时,其砂砾应有级配,二灰砂砾可采用厂拌 或现场拌合。
l、二灰砂砾采用现场搅拌时,其所用原材料应满足以下要求: (1) 砂砾应经破碎、筛分,级配符合要求,破碎砂砾中最大粒 径不大于40mm;
(2) 粉煤灰,应为低活性火山灰质材料,其Si02与AL203, 总量应大于70%; 700℃时烧失量应小于10%;与石灰混合时能起水硬 作用;
(3) 粉煤灰的细度应满足4500孔筛通过量50%~80%,干质量 密度500~800kg/m3,含水量宜为15a%~20%。 (4)石灰等级标准应符合下表要求
钙质石灰 级别项目 一级 灰渣(%)≯ 活性氧化物 85 (%)>
镁质石灰 三级 17 70 一级 10 80 二级 14 75 三级 20 65 二级 11 80 7
2、采用厂拌二灰砂砾时,应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及石灰活性氧 化物含量、粒料级配、混合料配合比及7天、28天龄期强度标准值, 7天、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R7≥0. 7Mpa,R28≥2.0Mpa。
3、二灰砂砾的拌合应符合下列要求:
(1)拌和时应先将石灰、粉煤灰按规定比例拌和均匀后,再加 入砂砾和水拌和均匀。加水后混合料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含水量;
(2)在干燥地区或干热气候条件下,混和料含水量应适当增加, 宜高于最佳含水量2%~5%;
(3)雨期作业应采取措施保护石灰、粉煤灰免遭雨淋、浸泡。 4、二灰砂砾的摊铺应符合下列要求:
(1)摊铺混合料前,挡墙基坑经勘察、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 共同验槽合格或经过处理措施后符合设计要求。
(2)拌和均匀的混合料在摊铺前其含水量宜高于最佳含水量 2%;
(3)分层摊铺时,应在下层压实合格后及时摊铺上层混合料, 在摊铺上层混合料之前,宜将下层表面洒水润湿。
5、二灰砂砾的碾压应符合下列要求:
(1)混合料的每层压实厚度最大宜为20cm,最小为l0cm; (2)摊铺好的混合料,应当日碾压成型;
(3)分段施工时混合料层的纵横接茬应挖松、洒水、作补充拌 和经整平后,再行压实;
(4)初压时应及时找平,低处应挖松,挖深l0cm、洒水、填补 混合料,不得贴薄层找平;
(5)二灰砂砾基层压实标准为:K30≥180Mpa/m; (四)挡墙基础、墙身混凝土施工
重力式片石混凝土挡土墙垫层施工完毕后,经过技术人员现场放 出的挡墙基础结构边线后即可进行挡墙基础模板的支立,重力式挡墙 基础和墙身分两次进行浇筑,基础混凝土浇注完毕且混凝土强度达到 设计强度的25%后开始支立墙身模板,墙身模板支立必须重新进行墙 身立模线的放样工作。 1、模板的支立及加固
(1)挡墙基础、墙身模板均采用90cm×150cm钢模板,模板具 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灌注混凝土的冲击力、混凝土 的侧压力及施工中产生的各项荷载,现场模板加固采用中20对拉螺 杆进行加固。
(2)模板安装应保证挡土墙设计形状、尺寸及位置准确,并便 于拆卸;并按设计要求设置变形缝,变形缝应贯通,缝板应平直,安 设牢固;
(3)模板接缝处应选择堵缝材料,保证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不 漏浆;
(4)模板安装支撑应牢固,不得有松动、跑模、下沉等现象; (5)模板拼缝应严密、不漏浆,模内应清洁;
2、基础、墙身混凝土施工
挡墙基础模板加固完毕后进行挡墙基础片石混凝土的施工,基础混凝土施工时,应先浇筑一层混凝土后再在其上填放片石,填放片石量约为混凝土量的25%。
(1)填放片石应符合下列规定:
1)片石的最大尺寸不得大于结构最小尺寸的1/4;
2)片石应均匀分布,安放稳妥,片石间净距不得小于15cm, 片石与模板的间距不宜小于25cm;
3)最上层片石顶面应覆盖25cm以上的混凝土层。 (2)混凝土的振捣
1)为了使全部混凝土得到振实,插入式振捣器以直线行列插 入时,移动距离不超过作用半径1.5倍;以梅花式行列插入, 移动 距离不得超过作用半径1. 75倍;
2)振捣至混凝土不再下沉,无显著气泡上升,表面平坦一致, 开始浮现水泥浆为度;
3)振捣器宜与模板保持5~l0cm净距;
4)各层混凝土浇筑工作不应间断;应在前层混凝土振实尚未 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捣实完毕。振捣次层混凝土时振捣器应 插入前层5~l0cm;
3、混凝土养护
(1)基础、墙身混凝土成型后进行养护;
(2)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摄氏度时,禁止洒水养护,外部覆盖 草帘,两端头挂设塑料布围帘保温养护。
(3)当日平均气温高于5摄氏度时,混凝土浇筑12h后,及时 洒水养护;
(4)混凝土养护用水宜采用生活饮用水; 4、拆模
(1)挡土墙基础及墙体模板,应在混凝土具有保证结构不因拆 模受损伤的强度后进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75%及其以 上时可拆除侧模;
(2)拆模时不得影响混凝土养护,使混凝土不得受损。拆模后 要继续进行养护;
(3)拆模后混凝土不得有蜂窝等缺陷; 5、帽石的施工
(1)墙顶帽石采用C25混凝土现浇,厚度为0.5m,飞檐宽度为 0.lm,在挡墙墙身拆模后重新支立模板进行墙顶帽石的施工,帽石模 板加固方案与墙身模板加固方案相同。
(2)帽石混凝土浇注前应将墙项混凝土凿毛,并将杂物清理干 净,混凝土浇注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振捣至混凝土不再 下沉,无显著气泡上升,表面平坦一致,开始浮现水泥浆为度; (3)帽石混凝土施工时,在帽石内预埋墙顶栏杆预埋件,预埋 件按照栏杆立柱进行预埋,其延墙长方向间距为1.0m,栏杆的伸缩装置设置在挡墙分段长度的起终点及中间位置。 5、附属工程施工
(1)挡土墙施工分段长度之间设置沉降缝,缝宽0.02m,缝内
填塞沥青麻筋,沿各边的填塞深度不小于0. 2m。
(2)挡土墙与桥台相接处应留有沉降缝,缝宽0.02~0. 03m, 缝内填塞沥青麻筋,沿各边的填塞深度不小于0. 2m。
(3)变形缝应垂直、贯通、边角整齐、缝宽符合设计要求; (4)在挡墙主体施工完毕后进行墙顶栏杆的安装,栏杆采用钢栏杆,栏杆立柱跟预埋钢板、栏杆杆件之间均采用焊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